
5月13日—14日,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方所”)主辦、《醫藥經濟報》承辦的“第36屆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在南沙舉行。
本屆發布會以“筑夢全鏈創新周期——提質增效 協同發展”為主題,圍繞全過程深化藥品監管改革、全方位筑牢藥品安全底線、全鏈條支持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政府領導、兩院院士、專家學者、企業領袖齊聚灣區之心,共同探討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議題。
為加快構建醫藥產業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政產學研用”同頻共振,與會嘉賓通過多場醫藥政策解讀、醫藥經濟研究成果發布和論壇交流,探尋醫藥產業創新與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機遇。
本次活動上,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認證中心藥械注冊指導服務南沙工作站(生命健康價值園分點)正式啟動,該工作站將基于南沙生命健康價值園產業,通過政企共建模式,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下,圍繞南沙區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開展藥械化產品申報注冊、審評審批等咨詢和指導服務工作,加速區域內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成果市場轉化,推動南沙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藥品監管改革再出發的一年。國務院辦公廳1月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藥品監管改革的號角。
據悉,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作為國內頗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醫藥領域全產業鏈行業盛會,三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構建產業鏈權威交流平臺。本屆大會上,來自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督管理司、藥品注冊管理司、藥品審評中心等部門負責人,圍繞“嚴守藥品安全底線,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同步,藥審改革助力醫藥創新跑出加速度”等政策熱點進行了權威解讀。
南沙區委副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代理區長岳陽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感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本次會議放在南沙召開,這是對南沙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對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有力推動。
岳陽指出,當前,“健康中國2030”戰略深入實施,“健康灣區”建設如火如荼,醫藥健康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被譽為“中國醫藥行業發展風向標”,是國內極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醫藥領域全產業鏈行業盛會。本屆大會以“筑夢全鏈創新周期——提質增效 協同發展”為主題,搭建起集中展示科學監管促進藥品創新成果、促進產業創新經驗交流的平臺,必將對凝聚行業共識、指引行業發展新風向、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正在深入推進,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集群提質增效、培育與發展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集群創造了新的戰略機遇。
大會在灣區產業集群協同創新主題交流環節,為構建共生集群,以鏈主帶動全鏈,實現“鏈式”優化升級,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的藥品監管部門就協同、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廣東作為灣區核心引擎,生物醫藥與高端醫械等千億級標志性產業集群日益壯大。今年1月,廣東實施《廣東省加快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行動方案》,力爭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會上,專家學者和企業嘉賓就醫工融合創新、倫理互認、轉化案例等領域,開展了極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探討,通過加強研究型醫院建設,培育醫藥新質生產力,提高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為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和生物醫藥產業雙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灣區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強鏈補鏈、引強培優,會議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與會代表進行深入交流。業界認為,產業集群是醫藥融合發展的引擎和開源創新的高地,有助于打造醫藥高水平融合創新的升級版。
南沙是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多重國家戰略承載地。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位于四個“萬億之城”交匯點,80公里范圍內覆蓋大灣區11座城市和5大國際機場,以南沙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為生物醫藥產業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提供廣闊空間。
多重利好政策疊加,在《南沙方案》15%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南沙意見》支持放寬醫藥和醫療器械市場準入限制、生物醫藥進口“白名單”試點、港澳藥械通等一批特色政策加持下,企業在南沙研發成本可降低30%。南沙“生物醫藥九條”也已正式出臺,從研發到產業化等對企業提供最高1億元的全鏈條扶持,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近年來,南沙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現已匯聚生物醫藥企業超400家,涵蓋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等前沿領域;擁有廣東醫谷等“國”字號科技企業孵化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一大批創新資源,13家企業獲評廣州“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兆科眼科等多家行業領軍企業相繼上市,布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等6家三甲醫院醫療資源,形成了“產學研醫”協同創新格局。
藥品監管創新舉措極大推動了監管事業和醫藥產業的大發展、大變革、大進步。近年,我國醫藥創新熱潮高漲,突破性治療藥物不斷涌現,每年審評上市的創新藥數量從個位數發展到2024年批準上市的創新藥達到48個,全球市場對中國創新藥的認可度不斷提高。
為了進一步整合資源協同創新,大會主論壇主題為“創新前瞻 解碼生命——未來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同步舉行“中藥創新與國際化發展”“創新藥醫保支付改革”“研究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建設”等平行論壇,共議創新轉型。
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分別做了專題報告,分別就神經科學與醫藥行業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前沿技術與高端中藥制劑開發等行業關心的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為產業融合創新注入了更多前沿思考。
合成生物學是今年發布會上的高頻詞。作為顛覆性前沿技術,合成生物是生物制造和綠色制造的底層支撐,與會專家從合成生物學賦能生物制造的角度詮釋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前景。
此外,AI、大數據、機器人等技術的賦能為傳統醫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對海量中醫古籍、醫案的數字化處理和分析,探索中醫藥現代化實踐創新也成為會場熱議的話題。
互動環節,大會嘉賓熱議了醫保視角下的藥品創新與支付支持、DIP支付方式改革下的醫院醫保管理策略等,共商多效融合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南方所在會上還發布了系列研究成果。以“點亮創新出海的鏈路燈塔”為題,深入剖析中國創新藥出海的南方力量,同步發布了藥品網絡銷售合規情況分析及趨勢展望、2024年中醫藥行業發展等研究成果。
接下來,南沙將聚力下好前沿技術創新“先手棋”,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等加強基礎研究,推動開放三甲醫院臨床資源,支持協同攻關,推動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運用,加速細胞基因治療、創新藥等領域創新突破。
南沙將聚力構建優質醫藥產業“生態圈”,搶抓產業細分賽道,以臨床需求與應用為導向,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規劃建設約24平方公里的“一城三谷六園”產業空間載體,加大對平臺型、引領性項目的招引落戶力度,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形成良好產業生態。
南沙將聚力打好政策服務保障“組合拳”,加強要素投入、政策支持和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提升藥品審批、入院應用等全流程服務水平,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用好藥物進口、通關等試點政策,擴大生物醫藥產品、技術和服務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