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二次創業再出發,南沙搶抓機遇,新年謀篇布局。今年1月5日,南沙區委四屆七次全會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扛起‘主陣地和新引擎’的責任擔當”。
新年新氣象,利好接踵來。繼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今年1月9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針對南沙一口氣推出15條利好政策。新政策再度賦予南沙這片改革開放“試驗田”重任,極大鼓士氣提信心,將為南沙高質量發展再提速賦新能。
面向世界、對標一流,“二次創業”再出發,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新引擎”,南沙如何趁勢而上、落地落實?記者連日來深入一線調研,探訪“灣區之心”南沙如何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全力推動南沙實現跨越式發展。
國家重大政策加持 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更強勁
今年1月9日,繼《南沙方案》后南沙再次迎來國家級重大利好。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三部門聯合發布《意見》,明確支持南沙加速發展,明確提出更好發揮廣州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引領帶動作用,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意見》的出臺,彰顯了國家對于南沙的信任和重視。作為“廣州的未來”“大灣區的未來”,“灣區之心”南沙是持續深化改革的不二之選。再飲“頭啖湯”,勇闖深水區,南沙區將點燃“二次創業”再出發的精氣神,義無反顧“走前列”,探新路積經驗,協同推進各項政策落實落細。
趁勢而上,南沙精準繪制發展圖譜,形成政策合力。從2020年至今,南沙已推出了30多項區級政策。尤其是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靶向施策,密集推出了獨角獸黃金牧場九條、強芯九條、專精特新九條、金融十五條、總部經濟等政策,以及離岸貿易、涉外法律服務、氣候投融資、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等系列特色專項政策措施,“真金白銀”扶持商業航天產業、制造業、服務業、航運物流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業等高質量發展。以《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制造業十條”)為例,針對企業的獎勵最高達5000萬元。
“南沙從落戶、建設、研發、人才、周邊配套、引薦合作機會等方面都給予了點對點或惠及行業的政策支持。”廣東晶科電子/芯粵能半導體董事長肖國偉表示,《南沙方案》公布以來,國家和省市優先在南沙面向高科技實體經濟形成可執行可落地的政策,區里也出臺了多項科技專項扶持政策,鼓勵以企業為主體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科技創新,讓企業獲益匪淺。
科技創新引領 “芯晨大海”新產業更蓬勃
高質量發展需要緊緊扭住產業高質量發展這個“牛鼻子”。近年來,南沙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布局建設,形成“芯晨大海”產業體系,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托起高質量發展之“脊”。《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商業航天、生物醫藥、海洋科學等全產業鏈發展,提及產業與南沙正在打造“芯晨大海”特色產業集群高度重合,形成重大利好。
辭舊迎新之際,南沙“芯晨大海”大動作不斷。
逐夢“空天”,廣天院設立的空天創新谷近日在南沙科學城明珠科學園揭牌,打造空天產業集聚區。空天創新谷撬動的是從國家到省、市、區的各級力量。廣天院院長王希表示:“2024年,廣天院將進一步聯合中國科學院聯想學院、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投資產業聯盟等,組織系列路演培訓,助力創業團隊快速成長。”中科宇航、吉利航天都在準備新的發射計劃,南沙在我國商業航天版圖上占據重要一席之地,助力廣東打造全國商業航天“第一極”。
探索深海,近日全球最先進、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首次試航圓滿成功,2024年全面建成后將有力支撐我國實施大洋鉆探國際大科學計劃,提升“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能力。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基礎科學到前沿科技,從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到規劃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學城,一批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臺大企業正在進駐并集聚在這片熱土上。
聚合物納米薄膜堅不可摧、薄如蟬翼,由其制成的電池隔膜正沖刺量產……在位于慶盛樞紐的港科大(廣州),由師生團隊研發的36項世界領先項目正在展示,加快產業化落地。“創新創業生態圈正在形成。”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負責知識轉移的協理副校長熊輝教授告訴記者,學校力爭打造培養中國高影響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科技領軍人發展的首選之地,形成大灣區高端人才聚集地,帶動南沙構建未來“硅谷”。
《南沙方案》出臺一年多來,15%企業所得稅和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等三項稅惠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三大先行啟動區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正快速成長為“芯晨大海”聚集地。近日,慶盛樞紐的最大產業載體越秀iPARK粵港智谷落成,60家優質企業搶先進駐。作為首批入駐并享受稅減優惠的企業,龍沙制藥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稅收優惠政策和高端人才優勢成為吸引進駐的原因:“僅去年前三季度企業已獲得所得稅減免額742萬元人民幣。有了這筆錢,我們企業也可以加大研發投入、人才引進力度,實現進一步的發展騰飛,也增強了加大在南沙投資的信心。”
面向世界:
“走出去、引進來”步伐更快
打造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和新引擎,需要有面向世界競合的魄力。面向世界,天高地闊,南沙“走出去、引進來”步伐不斷提速。
記者近日走進位于創享灣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基地接軌國際、鏈接資源,助力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南沙工作專班主任呂良偉表示,截至目前基地共服務企業約80家。廣州三晶電氣副總經理陳長興告訴記者:“在基地的幫助下,境外投資備案(ODI)手續審批時間縮短了1/3以上,加快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目前光伏逆變器等產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或地區。”
在世界版圖上協同互促、同頻共振,不只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作為粵港澳深化合作創新示范平臺,創享灣除了進駐了“走出去”基地綜合服務中心實體,也正成為港澳青年“扎堆”創業以及粵港澳交流合作的窗口。以“創享灣”為龍頭,南沙已建成13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國際高端盛會不斷落地,南沙“國際會議之城”的名片分外閃亮。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大灣區科學論壇、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亞洲青年領袖論壇等國際盛會先后舉辦,世界目光瞄準“灣區之心”,這里成為全球觀察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窗口。
城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留住八方賓朋步伐,高品質城市發展空間必不可少。未來13條高快速通道快速連接灣區6大國際機場、構建南沙十字高鐵和環灣城際軌道……立足未來城市,南沙2035年將建成暢通南沙、貫通全市、直通灣區、聯通港澳、融通全球的灣區中心交通樞紐,實現“灣區30分鐘優質生活圈”。隨著南沙“未來發展核”能級不斷提升,最中國、最嶺南、最現代、最國際的“未來廣州”將在南沙變為實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