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在南沙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8月1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聯合印發《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聚焦七個方面:完善創新創業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建設;加強社會民生領域金融服務,支持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標桿;發展特色金融服務,健全現代金融產業;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開展跨境金融創新與交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等,推出88條“硬核”舉措,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設力度,進一步強化南沙對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的支撐作用,將南沙建設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金融創新功能的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重要節點。
推動商業銀行在南沙設立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13日,《關于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南沙金融30條”)正式發布,這是繼2014年“南沙金改15條”、2022年“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之后,國家給予南沙的第三項金融專項政策。在“南沙金融30條”發布后,廣州市各部門及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駐粵機構迅速協同聯動,編制完成《實施方案》,為政策落地第一時間提供有力支撐。
在完善創新創業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建設方面,科技創新產業、高端制造產業、數字產業、青年創新創業,以及海洋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其中,《實施方案》提出,結合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升級,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加強多元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深入推進“益企共贏計劃”,推動商業銀行在南沙設立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依托科技支行探索開展認股權貸款等股債混合型融資模式。支持南沙符合條件的制造企業、科創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在銀行間市場和滬深北交易所市場發行科創債和科創票據。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科創債增信工具,精準匹配科創企業實際融資需求。加強對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關鍵數字服務機構的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本土優質數字服務機構。
在加強社會民生領域金融服務,支持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標桿方面,《實施方案》提到,推動跨境支付服務便利化、跨境信用融資便利化、國際專業人士執業便利化。
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與金融領域應用
記者留意到,在發展特色金融服務,健全現代金融產業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研究電力期貨,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支持,探索適時推出電力期貨。探索推出更多新能源期貨品種。此外,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與金融領域應用,支持金融科技企業及人工智能企業落戶南沙,鼓勵南沙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公司、市場化征信機構等合作,積極開展智能信貸、智能投資、智能風險控制等產品或系統研發,提升智能化金融服務。
在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方面,《實施方案》提到,探索適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資金結算政策;構建便利內外聯動的期現貨市場交易規則;構建便利開展跨境保險業務的交易規則。其中,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推出與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種,推動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全面參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品種交易,積極探索期貨品種國際合作新模式。
探索實現區內企業ODI業務“一站式”辦理
在開展跨境金融創新與交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方面,《實施方案》強調,爭取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支持指導,加快在南沙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此外,為加快建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綜合服務基地,《實施方案》提出,結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一攬子政策措施,積極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爭取將境外投資審批權限下放廣州市,探索實現區內企業ODI(對外直接投資)業務“一站式”辦理。鼓勵在南沙自貿區內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加快南沙區符合條件的企業境外投資備案審批,在基金發起設立的前置部門核準后,支持銀行按有關規定試點基金辦理人民幣跨境結算。
在金融監管機制和保障措施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加強與中央監管部門溝通,加強中央與地方監管協同,建立與中央監管部門駐粵機構信息共享機制,在數據統計、風險防控、業務開展等方面進行合作。嚴格執行中央統一的金融管理規則,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以及支持出臺住房、人才、教育等支持政策,充分用實、用好南沙區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吸引國際高層次金融人才入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