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運共繪 全民共享 全城共贏
國慶中秋假期,經過天河體育中心的市民會發現,路邊“冒出”一根根七彩繽紛的“城市萬花筒”。粵語諧音“猴賽雷”、十五運會吉祥物……一個個活潑可愛的藝術圖案,引得大家紛紛打卡。這是廣州城市更新的生動實踐,環繞天體近四十年的253根老柱墩,“退役”不“退場”,經過志愿者共同創作彩繪,轉型為城市公共藝術景觀,迎來“第二春”,打造“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廣州樣本。新中軸線上的煥新工作,成為“城市合伙人”企業展示產品的“城市樣板間”。廣州抓住盛會機遇,為企業提供頂級舞臺,實現城市和企業互利共贏。

青年志愿者們在柱墩上繪出“喜洋洋”“樂融融”等全運元素彩繪
看城市運營的精明:老柱墩穿新衣 老場館煥新彩
253根水泥柱墩,從天河體育中心落成之時起,就矗立于初生的天河區,彼時周邊還是連片農田。年近四十的它們,既是天體場地安全的守護者,先后經歷了六運會、九運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賽事,也是天河從新城區到繁華CBD的見證者,存續了廣州城市化進程的歷史記憶。
為了迎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推進精致街區建設,圍繞天河體育中心打造中軸線上全民無界體育公園,讓天體融入街區。場地邊界消弭,柱墩的“守衛”功能退化,服役近40年的“白墩墩”何去何從?
廣州沒有“一拆了之”,按照“非必要不拆除”原則,保留將近99%的柱墩。拆除的1%,都是位于地鐵口、公園入口及新增通道出入口等關鍵通行節點的“攔路柱”,不得不優化。“必要保留+精準拆除”,既消除了空間壁壘,又避免了無意義的資源浪費,體現了“精打細算”的城市管理智慧,折射出廣州的務實底色。
如何讓老柱墩更好地展示城市記憶?廣州以“城市萬花筒”為主題,啟動柱墩美化工作,通過彩繪為“白墩墩”披上新衣服,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
保留柱墩是廣州“精明”辦賽的縮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場館建設部常務副部長、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唐儀興介紹,廣州賽區30個場館全部利用現有老場館改造,采用“微改造”方式,讓老場館煥新彩,一體推進場館內外品質提升,圍繞場館周邊打造17個精致街區,建設精致城區,打造宜居城市,賡續歷史文脈,實現全運紅利全民共享。
看城市建設的開放:青年志愿者、特殊藝術家共繪
位于天河體育中心外環的老柱墩要變身“城市萬花筒”,為綠色場館添彩。素有開放傳統的廣州,“打開大門”邀請市民一起來,柱墩美化創作由廣州高校及相關藝術專業師生共同參與,彩繪工作由數百位青年志愿者分批完成,在艷陽下揮舞畫筆,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
“猴賽雷”的粵語諧音梗、一盅兩件的廣東早茶、十五運會吉祥物……“城市萬花筒”整體采用十五運會的主視覺色彩體系,圖案從天體歷屆賽事的會徽與吉祥物,到嶺南文化符號、粵語梗、國寶迎全運、廣府美食、建筑與花卉意象,以及十五運和殘特奧會的視覺體系、吉祥物、城市運動場景與創意圖形等,構建出層次豐富的視覺場域。
9月底,200多根柱墩集中開畫,260位青年志愿者齊聚天河體育中心。在這群年輕人中間,廣州市少年宮組織的多位特殊藝術家,成為活動的焦點。特殊藝術家工作室學員倪卓君,雖然有孤獨癥譜系障礙,但她非常熱愛繪畫。在現場,老師起草稿,她來調顏色,一起繪出全運會吉祥物打羽毛球的動感。師生合作彩繪的場景,成為一幅溫情的城市剪影。“畫的時候發現很多人拍照,他們說畫得好可愛,我很開心。”倪卓君說,“有機會參加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的藝術創作,很自豪。”特殊藝術家的參與,生動詮釋了“追夢大灣區,出彩人生路”的口號。
看城市發展的前景:“城市合伙人”共享盛會機遇
全運會不僅是體育盛事,更是展示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果的契機。廣州與企業共享盛會機遇,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秀出新產品新技術,一同唱好全運。天河體育中心柱墩美化改造正是一個縮影,整體工作并非由政府投資單一主體完成,企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邀請顏料、油漆企業共同參與,涂料類品牌立邦中國作為廣州“城市合伙人”,負責全部柱墩底色涂裝、十五運會徽與核心圖形涂裝等,知名畫材顏料品牌馬利顏料提供柱墩彩繪的顏料與方案支持。
亮麗多彩的“城市萬花筒”,成為企業展示產品質量的“城市樣板間”。“我們提供了一套防水耐污又極具裝飾性的解決方案,包含了‘從底到面’的全體系涂裝產品,防開裂、防水、保色、耐候,能更好地抵擋風吹日曬雨淋,做到長久保護。”立邦中國TUB事業群粵桂海銷售大區主管張元說。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