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無人機高空破窗、滅火、救人
救援中,十余架無人機在“空中戰場”各司其職,救援人員在“地面戰場”迅速將傷者送醫。
“砰!”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破窗滅火彈和激光同時發射,精準破窗,滾滾濃煙瞬間從一棟超高層建筑的18層玻璃幕墻排出。這是8月11日廣州市2025年“迎全運、保安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應急演練中的一幕。
本次演練由市應急委主辦,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天河區政府聯合承辦,旨在全面檢驗現代化救援體系的實戰效能,為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當天下午,廣州市國際金融城內,一輛輛消防車呼嘯而過,一架架無人機升空救援。演練模擬某超高層建筑18樓因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火勢在10分鐘內蔓延至300平方米,高溫煙氣引發閃爆,造成多名人員被困。
演練中,大廈微型消防站充分發揮“打早、打小”作用,3分鐘內到場啟動固定消防設施控火;周邊中國人壽大廈、匯金中心等微型消防站快速組成“最小應急圈”,5分鐘內協同完成群眾疏散;員村、珠江東消防救援站第一時間到場建立初期作戰體系;消防指揮中心調集支隊全勤指揮部、天河大隊全勤指揮組,以及特勤、天河、海珠、越秀、重型工程機械等5個大隊、30輛消防車、175名指戰員到場處置,最終成功撲滅“大火”并救出全部被困人員。
“傳統消防車最高作業高度僅101米,無人機集群正在突破這一限制。”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演練中,無人機集群、智能機器人、AI指揮系統等高科技裝備大顯身手,創新構建了“空中+地面”的立體作戰體系。
在“空中戰場”,十余架無人機組成智能編隊各司其職:偵察無人機搭載熱成像儀精準鎖定火源和被困人員位置;滅火無人機在150米高空噴射壓縮空氣泡沫,構建立體滅火網;破玻無人機精準擊碎幕墻玻璃開辟排煙通道;載重無人機將呼吸器、急救包等物資精準投送至“受困者”手中……
在“地面戰場”,四足仿真機器人與滅火履帶機器人組成“無人先鋒隊”,深入18樓閃爆區域執行偵察、滅火任務,通過機載紅外攝像頭、偵檢設備實時掌握火場情況,同時運用車載水炮掃清障礙、降溫控火,為消防員開辟安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