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高手逐夢,小銀球打出大精彩
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情緒高漲。
賽況:
北京隊5金成大贏家
8月14日,十五運會群眾比賽乒乓球項目決賽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館落下帷幕,最后一天共產生男、女子四個組別的8枚單打金牌。至此,本次比賽全部10枚金牌名花有主,北京隊收獲5金成最大贏家,5枚金牌包括女團第一、3個組別的女子單打冠軍及男子40—49歲組單打金牌,創造了單屆全運會群眾組乒乓球賽的奪金紀錄,奪得男團冠軍的河南隊再收獲1枚男單金牌,四川隊、湖北隊和電力體育協會各得一金。
廣東隊收獲1銀2銅
收官日,廣東隊收獲1銀1銅,段妍獲得女子40—49歲組的亞軍,溫方廷贏得男子40—49歲組第3名,加上此前的男子團體季軍,廣東隊在本屆全運會總共收獲1銀2銅。
廣東隊的段妍連續第三屆參加全運會群眾乒乓球比賽,她與決賽的對手、北京隊的呂銀銀分別是本屆全運會南、北區預賽該組別的冠軍。在決賽中,段妍開局發揮出色,以11比6先下一城,但次局,她錯失大比分領先的良機,呂銀銀將大比分扳成1比1平。隨后兩局,段妍都處于被動,一直苦苦追趕,最終以大比分1比3告負,無緣金牌。
雖然沒有達成突破奪金的目標,但段妍并不氣餒,她說:“我熱愛乒乓球,未來會一如既往地堅持。我兩個小孩都在打乒乓球,我想給他們樹立榜樣,希望他們能為媽媽感到驕傲。”
男子40—49歲組季軍戰,廣東隊的溫方廷以3比1戰勝了河南隊的冀春霖,奪得銅牌。賽后,溫方廷表示,“我在比賽中比較緊張,最后堅持了下來,教練幫忙出謀劃策,我才拿到這枚來之不易的獎牌。”
隨后,趙國成總結了廣東男隊在本屆全運會的表現:“本次比賽的水平很高,南北區的水平很接近,廣東男隊雖然沒拿到金牌,成績不算十分理想,但是兩枚銅牌也比上一屆好,我們回去好好總結,然后投入到下一屆(全運會)的備戰中去。”
贊譽
中國乒協全民健身部部長袁華:廣州辦賽亮點多點贊多
在為期七天的比賽中,來自全國各地32支隊伍超過300名民間高手對團體和單打金牌發起沖擊。各參賽代表隊在團體賽積極展現整體實力,單項賽吸引了各地民間球王在賽場一決高下。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乒乓球競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全民健身部部長袁華表示,本次群眾比賽亮點非常多。開球儀式的日期就是8月8日“全民健身日”,并與“國球進社區”的活動相結合,充分體現“全民全運、全運惠民”。參賽選手年齡跨度大,從25歲到81歲。其中,香港隊81歲的張耀釗成為團體賽期間的“明星選手”。獲得男團和女團前三名的六支隊伍來自六支不同的代表隊,不少在競技乒乓球領域成績一般的隊伍,在群眾乒乓球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說明中國乒協向各地賦能推廣群眾乒乓球收到了顯著效果。
今年的十五運會在粵港澳三地舉行。競技乒乓球比賽將于11月在澳門賽區舉行,而群眾乒乓球比賽則落戶廣州賽區,乒乓球也是廣州賽區承辦的首個群眾比賽項目。“廣東一直是乒乓球開展得最好的省份之一,不僅競技體育成績好,群眾基礎也十分堅實,全民健身賽事廣泛開展。廣東人民對乒乓球的喜歡,從8月8日開球儀式的熱鬧場面可見一斑。”袁華從競賽的角度稱贊廣州的專業辦賽,為參賽的全國各地民間高手提供了對標專業賽事的競技舞臺,“廣州在賽事組織、場館、接待、體育展示、宣傳等方方面面都擁有專業的團隊,我們這次沒有收到投訴,都是點贊的(聲音),非常感謝各方對本次比賽付出巨大努力。”
民間高手點贊廣州吃住行
“廣式服務”貼心周到
“運動員餐廳的羊排非常出色。”在報道十五運會群眾比賽乒乓球項目決賽期間,香港62歲的選手周敏兒的這句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南隊教練高俊明表示:“廣州這次比賽的服務特別好,從安保到住宿、交通、飲食等,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我要打12分。”贏得參賽運動員點贊的不僅是本次比賽的“吃”,還有“住”和“行”。周到貼心的“廣式服務”體現在賽事服務的方方面面。
羊排和紅豆沙最受歡迎
在比賽指定運動員接待酒店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越秀萬豪酒店餐廳門口,記者偶遇60歲生日當晚代表河南隊奪得男團冠軍的范良軍。“羊排確實很好吃,我帶你去看看。”隨后,記者終于見到獲得參賽選手眾多好評的羊排。收獲范良軍高度評價的除了美食,還有酒店在接待上的貼心和周到。8月11日是范良軍的60歲生日,當天中午,范良軍來到餐廳就餐,工作人員早就為他準備了長壽面,還有一個用水果砌成的生日蛋糕,這讓他非常感動。
本次比賽的餐飲服務贏得運動員紛紛點贊,原來,在菜單設計上,廚師團隊加入本地特色元素,例如早餐中的叉燒包、干炒牛河,正餐的蒸雞、各色靚湯和糖水等,讓來自五湖四海的運動員充分感受廣州地區美食的豐富性。其中,羊排很受歡迎,紅豆沙也贏得了參賽人員的喜愛。
住宿方面,每位運動員都擁有安全、放松的休息環境。比賽期間出現潮濕多雨的天氣,考慮到不同地區的運動員在體感上也有不同,酒店特別提供除濕機等,讓他們在酒店休整的時候更加舒適。在團體賽結束之際,有領隊詢問哪里有留言本,他們要對本次比賽的吃住接待給予好評。
科技賦能交通服務
本次比賽的班車直接開到賽場和酒店門口,準點又及時,非常方便,同樣贏得點贊。
“每次上班,我都會提前到崗對車輛進行安全檢查,班車內空調是提前20分鐘設置好的,全程服務要熱情周到、安全平穩,運動員、裁判員與技術官員等人員下車后,我會檢查車廂內是否有遺漏的物品,還要做好車輛的衛生清潔,近期還增加了滅蚊消毒工作。我的標準是認真負責、細心細致,為賽事提供最好的服務。”
班車駕駛員肖立文透露,本次賽事服務還有一些溫馨小故事。“賽前有運動員把錢包、證件落在車上,當時我們車隊馬上聯絡現場調度員,通過交通中心和競委會找到失主,以最快速度把失物送回失主手上。這個小插曲獲得了運動隊的一致好評,運動員還專門給我們寫了感謝信。”
感言
8個單打項目冠軍有話說
“冠軍人馬”真情流露
男單25—39歲組冠軍
李浩凱(河南隊)
“我是鄭州市的一名乒乓球教練,教小朋友打球,我的學生應該都在看決賽的直播。奪冠的一刻非常激動,大家的目標都是拿冠軍,但我做夢都不敢想。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全運會,一步一步這么拼著打過來,在賽場上打出了應有的水平,我對結果很滿意。”
男單40—49歲組冠軍
頊鑫(北京隊)
“這次參賽,我希望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的兩個兒子都在練球,現在已經進入了北京隊,我想讓他們知道,爸爸也在付出和努力拼搏。我和廣東很有緣,1996年到1998年,我曾在江門體校練球,1999年赴天津上大學,隨后在北京工作,打乒乓球一直是我的興趣愛好。”
男單50—59歲組冠軍
黃英俊(四川隊)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全運會群眾組乒乓球比賽,也是連續三屆在全運會獲得男單50—59歲組冠軍,拿到三連冠非常開心激動。我是一名教練,專門教小孩子打乒乓球,我們四川隊非常驕傲地擁有一位奧運冠軍教練——1988年漢城奧運會男雙金牌得主陳龍燦,我們奪冠跟他的付出是分不開的,我的偶像就是我們的教練。”
男單60—69歲組冠軍
孫誠(電力體育協會隊)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全運會,我退休前是國家電網公司東北分部的一名人事干部。因為決賽進行直播,賽后我手機收到100多條來自親朋好友的祝福微信。當時我很激動,(流下)幸福的淚水!我從小就非常熱愛乒乓球,喜歡馬琳、馬龍等老將。在這里我代表運動員對組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女單25—39歲組冠軍
王昆(北京隊)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乒乓球專項老師,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全運會比賽,上一屆我也是拿到這個年齡組的金牌,這次算上團體賽拿到兩金。乒乓球一直陪伴我成長,這項運動對我人格的塑造有很大幫助。這次在廣州感受到了組委會非常周到的服務,志愿者的服務意識很棒,充滿人文關懷。”
女單40—49歲組冠軍
呂銀銀(北京隊)
“我是第一次參加全運會,我從小打乒乓球,高中、大學在國外求學,回國之后,平時一周打兩次球鍛煉身體。這次沒想過能夠拿到兩枚金牌(女團和女單),感謝北京隊給我參賽機會。這幾天,我臨時抱佛腳學習孫穎莎、王楚欽的打法,反復看他們的視頻,還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
女單50—59歲組冠軍
殷紅(湖北隊)
“這是我第三次征戰全運會群眾比賽乒乓球項目,前兩次都有沖擊冠軍的機會,但遺憾沒能奪冠,這次終于如愿以償。我從小就喜歡乒乓球,我有一群固定的球友,每周打一兩次球。大家聚在一起鍛煉身體,退休生活很開心。這次組委會在吃、住、行方面提供的服務無微不至,細心周到。”
女單60—69歲組冠軍
高樹萍(北京隊)
“這次是我第三次參加全運會,2017年首次參賽是參加50—59歲組,拿了冠軍。這次是第二次奪冠,很開心。從2月份開始我就在吳薇教練的帶領下訓練,針對各類對手做足了準備。我的人生已經離不開乒乓球,這次在廣州的參賽體驗很好,我們非常期待全運會群眾比賽能繼續辦下去,對推動全民健身十分有意義。”
女單60—69歲組冠軍高樹萍
感言
模仿偶像打球
廣東業余高手有追求
莊則棟、鄧亞萍、劉國梁、樊振東……中國乒乓球一代代的“旗幟選手”,他們都是中國乒乓球業余選手的“引路人”,參加十五運會群眾比賽乒乓球項目決賽的廣東隊選手講述了他們乒乓球的追夢人生。
44歲的段妍是一名直板正膠選手,她的偶像是劉國梁,“劉國梁也是這種傳統打法,我非常崇拜他,一直以他為目標刻苦訓練。”段妍說:“全運會提倡全民參與體育運動,以前只有專業隊員才能參加全運會,現在我們也可以了,這給群眾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她透露,在社區工作時,她也會鼓勵居民多打乒乓球、多參加體育運動,傳遞體育的正能量。
44歲的麥歡歡的乒乓生涯一直在學習鄧亞萍的打法,她的雙胞胎妹妹麥樂樂曾在九運會比賽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隊。這是麥歡歡首次參加全運會,“(以運動員身份)感受全運會的氛圍,心情非常興奮,也很珍惜跟不同對手交流的機會。”麥歡歡在國企上班,她透露,平時一般在周末訓練,但每逢大賽,妹妹都會跟自己練習,絕對是“高級陪練”,加上妹妹對她十分了解,指導非常到位。
29歲的李娟娟也是第一次參加全運會,她目前在東莞宣教文體工作。李娟娟5歲開始打乒乓球,教練是自己的父親,而她的偶像是樊振東。她說全運會設置群眾組不僅讓業余運動員有機會參賽,也能擴大觀眾群體,有力推動全民健身。她透露,單位非常支持她參賽,廣東省體育局還專門幫她向單位請假。
60歲的甄智勇是廣州人,從小學打乒乓球,在東山區(現越秀區)體校訓練,工作后中斷了好幾年,30多歲又重新拿起球拍。他透露,小時候沒有電視、手機,主要是模仿學校的大哥哥的打球動作。據他介紹,自己那一代人的乒乓球偶像大多是莊則棟。隨著全運會增設群眾組,沒有當上專業運動員的甄智勇連續三屆參賽,獲得了1金2銅。
十五運會群眾比賽 乒乓球項目決賽冠軍一覽
男團冠軍:河南隊
女團冠軍:北京隊
男單:
25—39歲組冠軍 李浩凱(河南隊)
40—49歲組冠軍 頊鑫(北京隊)
50—59歲組冠軍 黃英俊(四川隊)
60—69歲組冠軍 孫誠(電力體育協會隊)
女單:
25—39歲組冠軍 王昆(北京隊)
40—49歲組冠軍 呂銀銀(北京隊)
50—59歲組冠軍 殷紅(湖北隊)
60—69歲組冠軍 高樹萍(北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