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向海圖強;深海逐夢,燃冰成炬。
2025年10月9日上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采集儀式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科考碼頭隆重舉行。
“夢想”號深水大洋科考鉆探船巍然屹立,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旗幟迎風飄揚,在領導嘉賓、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的注目下,承載“源火”的火盆被帶入會場,并完成火種采集和交接儀式。
作為“夢想”號大洋鉆探船配套保障船的“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承擔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采集任務,采火團隊以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為脈絡,利用大國重器,在南海北部海域1522米深海處完成“源火”采集,引天之光,燃海之冰,深度融合海洋強國、科技強國與體育強國戰略,彰顯了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蓬勃生機,也是《南沙方案》的生動實踐。
創意緣起
展示向海圖強的雄心壯志
引天之光,燃海之冰。
這個大膽的創意是如何誕生的,從創意到實施經歷了什么,克服了哪些困難?
2024年6月,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部成立科技小組,以“原創成果賦能開幕式”為目標,聚焦挖掘顛覆性技術與獨創性產品。6月20日,科技小組實地考察“夢想”號大洋鉆探船,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圍繞可燃冰“挖掘—收集—存儲—轉運—引燃”全鏈條技術展開交流,初步判斷其應用于圣火采集的可行性。經多次研究論證,雙方將戰略性清潔能源、深海探測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等元素有機融合,共同提出“深海采火”的創意設想。
2024年7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廣海局”)牽頭成立科技攻關團隊,聯合浙江大學、東海實驗室、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以及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優勢力量,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和清晰的技術路線,研發了基于“海馬”號的“源火”采集裝置,先后完成水池試驗及搭載平臺碼頭聯調;2025年5月3日—4日,“海洋地質二號”船搭載的“海馬”號集成“源火”采集裝置兩次下潛至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處,成功實現了深海“源火”引燃,驗證了“源火”引燃方案的可行性和裝備的可靠性。
2025年9月16日,“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出發前往南海北部海域開展科考航次并執行深海“源火”采集任務。9月18日,抵達作業區,“海馬”號集成“源火”采集裝置下潛至水深1522米左右的“海馬”冷泉滲漏點。科研人員遠程精準操控機械臂持采集艙,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氣。采集到足量可燃冰后,降壓使其分解,產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后,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發電裝置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穩定的“源火”返回甲板面。
本次“源火”采集成功實施的背后是我國海洋地質科技工作者深耕可燃冰勘查試采領域近30年的深厚積淀,可燃冰勘查試采形成的固、液、氣三種相態轉化、運動和控制機理,為本次“源火”成功采集提供了理論支撐;可燃冰高精度勘探技術體系,助力精準發現冷泉、認識冷泉;以“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為核心的深海高端裝備序列,為“源火”采集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的裝備保障;全海域多功能先進科考船——“海洋地質二號”,為“源火”采集任務提供了高效的海上實施平臺。
在1522米深海采集可燃冰并獲取“源火”面臨三大技術挑戰:深海高壓與低溫環境下的穩定燃燒、太陽能跨介質高效能量傳輸、深海可燃冰精準采集與可控燃燒。
——采火執行組組長陳宗恒
聯合科研團隊集智攻關,突破10余項“卡脖子”技術,歷經上萬個零件加工組裝,完成超百次實驗室模擬與兩次目標海域海上全流程試驗,成功自主研制“可燃冰海底合成分解與水下引燃設備”。
——廣州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部副部長麥文輝
本次“源火”采集,科研人員揭示了豐富多彩的海馬冷泉生物群落,在1522米的海底,超高壓生物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鏈,它們會寄居在科研人員投放的深海設備上,與人類友好互動,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船舶保障組組員肖曦
創新突破
探尋體育盛會采火新高度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的方法,這一創舉標志著遠古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存方式,開啟了華夏文明的嶄新篇章。人類對火的控制與應用歷史貫穿了整個文明發展進程。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采集是從古代延續下來的文化儀式,代表著光明、正義、和平和團結,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崇高象征;火種的成功采集,標志著奧運會火炬傳遞的開始,也意味著盛會即將開幕。
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橫空出世;1979年,第四屆全運會首次引入火炬接力活動,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開啟了全運會火炬傳遞的先河,開幕式上,一名女運動員從高空滑降進場的表演象征著“傳遞奧運精神”,這一創新形式也標志著全運會在儀式感方面向奧運會看齊。
傳統的火種采集方式是利用凹面鏡對太陽光折射,點燃采火棒取得火種,隨著科技的進步,采火方式也日新月異,不斷突破傳統,更具科技感和神秘感。
在1522米的深海通過可燃冰引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是一次具有開創性的壯舉,這是全球首次“深海采火”任務將戰略性清潔新能源、高端無人深海裝備、超深海能源探測及采集引燃關鍵技術等元素有機融合,充分展現我國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方面先進的科技水平,開創體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
首次利用深海遙控潛水器,在超深水海底遠程精準引燃可燃冰獲取“源火”,將海洋強國戰略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全民可見的體育文化符號,以“海洋科技之光”創新賦能新時代國家體育盛會。
通過超高清設備記錄展示“源火”采集過程,將海洋科普與體育盛會深度融合推廣,彰顯廣東廣州“向海圖強”的創新魄力、探索精神和使命擔當。
超高清設備以第三視角記錄展示可燃冰原位采集、引燃的全過程,同時,揭示了海馬冷泉區是一個發育成熟的生物群落,是生機盎然的“生命綠洲”。
“源火”采集的創新實踐,既是我國深海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對“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的生動詮釋。
另外,依托廣州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的區位優勢,“源火”隨科考船返回南沙科考碼頭,途中重走海上絲綢之路,串聯起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等世紀工程,以體育為紐帶,展現大灣區在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清潔新能源探索與開發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通過“源火”采集的現代化演繹,深刻傳遞了奧林匹克精神與科技創新、灣區發展深度融合的時代主題。
喜迎盛會
科技體育 交相輝映
火種采集儀式圓滿落幕,標志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進入開幕30天倒計時。這場融合科技之光與體育之火的盛典,奏響了體壇盛會開幕前的最強音,更以“燃冰成炬”的磅礴氣勢,映照出中國向海圖強的堅定步伐與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廣闊前景。
據悉,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采集完成后,廣州、深圳、香港和澳門4座城市將于11月初舉行火炬接力傳遞活動,這象征著粵港澳三地薪火相傳,勠力同心,共筑未來,區域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書寫大灣區發展的新篇章。11月9日,結束傳遞的火炬將匯聚至十五運會開幕式現場,共同點燃主火炬塔。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源火”采集、火種采集儀式已經順利完成,30天后十五運會將在廣州盛大開幕,“燃冰成炬”成為十五運會科技、綠色元素的最大亮點,充分展現廣州圍繞“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辦賽目標,在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等全方位的提升,展現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生動圖景。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是黨中央交給廣東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全面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成就、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重要窗口。“源火”采集既是賽會的莊嚴啟幕,更是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展現中華文明與現代科技融合的重要儀式,胸懷“國之大者”,勇于肩負使命與擔當,牢記初心使命,不負時代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