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綠美廣州 數說生態

        花都三華村:大門常打開,古祠人氣旺

        • 聽全文
        • 2024-08-30
        • 來源:南方+
        • 分享到
        • -

          不要意外!花都區新華街三華村最有人氣的地方,不是商場、公園,而是古祠堂。

          古祠堂可以是農家書屋,福元徐公祠的雕欄玉砌之間,是孩子、家長認真讀書的面孔,近7000冊的館藏也吸引了村民、讀者來到這里借閱書籍,參加閱讀文化活動。

          古祠堂可以是民俗博物館,資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依次排開,游人絡繹不絕,能感受灰塑、琺瑯彩、盆景等嶺南民俗文化,聆聽三華村900多年的歷史故事。

          古祠堂可以是“第二課堂”,在集之徐公祠里學習中國同盟會的革命故事,在仲和徐公祠里舞南獅學書畫,在古建筑里“穿越”歷史,學習傳統文化。

          正是三華村量體裁衣、活化利用古建筑,讓古祠堂的功能與時俱進,從宗祠文化的載體,成為承載多種功能的開放空間,是鄉愁的寄托之地,更是現代生活的公共服務空間。

          盡管時光流逝,古祠堂的大門依舊常打開,人們依然愛來、人氣鼎盛。

          古祠堂變農家書屋

          古祠堂變農家書屋,是三華村多年探索古建筑活化利用的階段性成果。

          作為花都區最大、最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華村北宋建村至今有900多年的歷史,現有祠堂22座、古民房近700間,風水塘8口,古樹木眾多。

          面對豐厚的文化“家底”,如何保護和利用是擺在村民面前的一個難題。幾年前,因為無人管理,古建筑不僅年久失修,甚至有村民在里面煮飯、放牛。

          轉折點是2019年開始活化利用集之徐公祠。

          “第一步是把古祠堂統籌起來。”三華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徐金良說,不能看著村里的文化根脈沒人保護,所以村委會在贏得村民支持后,由村里統一管理。而集之徐公祠既是古祠堂,也曾是中國同盟會番(禺)花(縣)分會的舊址,成為該村活化利用古建筑的首個試點。

          從集之徐公祠開始,三華村組織保護和修繕完成了共11座祠堂,通過局部拆除、抽疏建筑、復建、補漆等方式對村歷史古建筑進行煥新。

          保護起來,更要利用起來。

          新的探索則是將福元徐公祠活化利用為三華村農家書屋。“選中福元徐公祠,是因為其正好位于兩所學校之間。”徐金良說,當時為了解決孩子放學后去哪兒的問題,所以嘗試將百年宗祠升級成農家書屋,既滿足村民的實際需求,也覺得在古祠堂里傳承傳統文化最適合不過了。

          農家書屋的升級改造也帶來了驚喜。其充分利用古祠堂原有建筑結構,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融合教學、展示、研討、閱讀等功能,目前藏書近7000冊,并植入數字閱讀以提升閱讀的新鮮度和吸引力,建成“可了解村史”“可閱讀書籍”“可研討課題”“可感受非遺”的綜合性文化場館,為學生、村民和游客提供閱讀、參觀、教育、休閑等多元服務。

          “現在家門口就有圖書館,隨時隨地都能去借書、看書,環境又好,村里大人小孩都愛去!”不少村民稱贊。三華村農家書屋建成后人氣高漲,不只成為村民的好去處,也吸引了更多村外人慕名而來。

          正是打破思路,打開古祠堂的大門,讓農家書屋成為了三華村的“文化招牌”。古祠堂成為農家書屋的歷程,還被花都區還創排為情景劇《悅讀書鄉》,向更多人講述三華村文化興村的故事。

          探索N種“打開方式”

          更難能可貴的是,三華村不只是農家書屋一種活化利用路徑,而是根據古祠堂的不同特性量身定制了多種模式。

          首先是博物館模式,最為代表的是資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從東往西,大夫第、資政大夫祠、南山書院、亨之徐公祠并排而建,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廣州民俗博物館所在地。這是花都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工藝最精、保存最好的祠堂建筑群,是游客寄托鄉愁、了解嶺南文化的熱門選擇。

          論創新,則是以福元徐公祠活化利用為農家書屋的書房模式。憑借“村館校”合作共建新路徑,農家書屋也獲評廣州市農家書屋閱讀服務創新升級示范點。

          同樣服務于孩子放學后去哪兒,與農家書屋緊鄰的仲和徐公祠則又有不同。仲和徐公祠建成為黨群服務紅色驛站,直面“四點半治理焦點”,強化家校共育功能,學生在這里既可以學習武術舞獅、也可以學習國畫,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此外,首先試點改造的集之徐公祠,如今也建成為革命紀念館,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打造方向,傳承好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

          除了創新利用,三華村也保留了部分古祠堂,依舊發揮著最為傳統的村民議事的功能,用作村民大會以及喜喪事的舉辦等,傳承下三華村最原汁原味的鄉愁。

          不同的古祠堂,形式多樣的應用,也激活了當地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動。

          最為代表的是去年10月三華村舉辦了首屆“御史大王誕”民俗節,依托村里的水仙古廟,讓“九月九,三華店佬舞馬騮”的特色節慶活動重磅回歸,傳承和傳頌御史大王與三華村徐氏先輩共建的守信精神。

          利用古建筑承辦特色民俗文化活動也成為日常生活。三華村每周在農家書屋或紅色驛站開展“公益嶺南”鄉村國學講堂,不定期在資政大夫祠、水仙古廟等古建筑舉行“青少年詩詞大賽”“醒獅鬧元宵”“全民閱讀進鄉村”等活動,讓隱于社區、深巷的古祠堂,時至今日依舊人氣鼎盛。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色窝窝亚洲av网|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亚洲xxxxxx|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