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春和景明到夏日繁花,2025年的“進度條”已悄然過半。時光流轉間,廣州市花都區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腳步依舊鏗鏘、信心更加堅定。
2024年以來,花都區將“美麗中國”建設與“百千萬工程”有機融合,率先探索全國鄉鎮層級美麗中國建設方案,以推動美麗赤坭先行鎮建設為契機,以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等各層級美麗細胞建設展現花都區多維度的“各美其美”,探索“生態美、產業強、經濟興、民生惠、治理優”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高水平保護、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有機統一。

赤坭鎮竹洞湖
美麗先行鎮:實現生態環境與美麗經濟“雙贏”
全國首創先行鎮實施方案,錨定發展棋盤落子重點項目。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和花都區政府于2025年2月聯合印發《廣州市花都區全面推進赤坭鎮建設美麗中國先行鎮工作實施方案》,共部署總投資超127億共34項目美麗工程,目前已有8個子項目竣工,推動總投資額超5.22億的“美麗花都”暨全域土整項目獲國開行4億授信,縱深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其中,赤坭鎮創新試點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的順利完工向全區農污治理改革提供成功樣板;蓮塘村養殖尾水治理示范項目的竣工為粵港澳大灣區都市農業綠色循環發展提供可復制路徑;藍田村三產融合典型村創建項目創新審批模式,成為全市審批“最快”點狀供地項目。
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修復催生生態價值。赤坭鎮實現從重點整治到全域凈化的跨越式提升。赤坭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比例、綜合指數創近5年最佳;竹洞村站點NO2、PM10、PM2.5年均濃度創近5年新低;白坭河大坳斷面水質較考核目標提升1個級別。赤坭鎮將80年代采礦遺留下的300畝礦坑改造成碧波水漾、鳥語花香的竹洞湖,同時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污水處理、土壤污染保護和修復,全面打造竹洞湖原生態核心區。如今,這里已成為通過生態修復轉化生態價值的典范。
美麗河湖: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
花都區致力于建設一批具備“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特點的美麗河湖,流溪河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花都湖、九灣潭水庫、白坭河、秀全湖、芙蓉嶂水庫、白沙田水庫和馬嶺水庫等7條河湖入選廣州市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花都湖從曾經的水泥廠蛻變為國家濕地公園,其中心的新青水泥廠建筑遺址通過“國際大師操刀+工業遺址活化”模式,讓現存36棟工業建筑“變身”世界級文化地標;九灣潭水庫通過對周邊的鴻鶴村、獅前村進行“鋪設污水管網+人工濕地設施”改造,成功打造出“綠惠九灣潭,樂享‘三生’美”的美麗河湖景致;白坭河通過“魚塘尾水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納管+多級濕地修復”的治理模式,2024年大坳斷面年均值首次達到Ⅲ類,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成為一條兼具旖旎水鄉田園風光的特色美麗河流;秀全湖通過“養殖整治+河道清淤”等措施,近幾年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及以上,實現“秀全碧水潤萬家,綠肺清源護城華”的治理愿景。

秀全湖
美麗鄉村:實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
竹洞村、瑞嶺村、朗頭村、紅山村、馬嶺村作為首批申報廣州市美麗鄉村優秀案例的行政村,推動花都區全域美麗鄉村建設,花都區美麗鄉村先行區申報通過省生態環境廳遴選并推薦至生態環境部參加國家級評選。
花都區以全域建設美麗廣州的態勢推動美麗鄉村展現“各美其美”,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徑,迸發“一村一特色”的新活力。竹洞村以“廢礦坑”變身“生態湖”路徑打造出生態優美的竹洞湖,以“老非遺”煥發“新活力”路徑弘揚洪拳武術和舞獅文化,以“小盆景”種出“大產業”路徑打造盆景產業經濟。瑞嶺村作為“嶺南盆景之鄉”,盆景種植歷史超百年,瑞嶺盆景以“古、奇、清、秀”聞名。馬嶺村以自然山水格局和歷史文化脈絡為基礎,規劃“一軸、一環、一核、四區”的“田園花城”空間發展結構,劃分“南莊”產業創新生態田園生活區、“東花”國際花卉景觀休閑游覽區、“西果”特色果業農旅休閑度假區、“北丘”山水生態康養農旅休閑區,打造大灣區萬國花卉博覽大觀園。

紅山村
花都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稟賦優勢,以各層級的“各美其美”打造花都區山清水秀、城鄉繁榮的綠色發展新格局,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花都樣板。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