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庭院書寫多彩四季,一戶美景涵養優良家風。今年以來,我區聚焦省委“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結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深入實施“美麗庭院”建設行動。區婦聯、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通過立體宣傳、多方聯動、典型引領等舉措,合力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推動鄉村風貌從“點上出彩”向“面上提質”跨越,讓方寸庭院成為撬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支點。截至目前,全區已建設省級“美麗庭院”特色村1個、“美麗庭院”村2個,市級“美麗庭院”村1個,省、市級“美麗庭院”戶28戶,區、鎮級246戶。

美麗庭院不僅扮靚了家園,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活力
線上線下齊發力
營造全民共建濃厚氛圍
在推進“美麗庭院”建設過程中,我區以“共建美麗庭院,共享美好生活”為核心理念,構建起立體化宣傳矩陣,激活全民參與熱情。
線上依托“廣州增城發布”“增城女性”等權威平臺,累計發布工作動態、典型案例60余個,生動展現庭院建設中的巾幗智慧與鄉村變化;線下聯動各級婦聯形成合力,發放宣傳資料3500余份,開展3次“地攤集市”主題推廣活動,制作系列宣傳展架強化視覺引導。
組織380余場巾幗志愿助力行動,發動全區婦女群眾帶頭參與庭院整治、環境美化,并在派潭鎮上九陂村、正果鎮岳村村等重點區域顯眼位置樹立宣傳牌與主題標語,讓“美麗庭院”理念融入村民日常,形成“婦女帶動家庭、家庭影響全村”的濃厚共建氛圍。
多方聯動塑標桿
從“試點典型”到“連片提質”
聚焦“特色化打造、規模化推廣”,我區聯動多方力量重點推進典型村建設,讓“美麗庭院”從“景觀”升級為“業態”。
派潭鎮上九陂村引入廣藥集團建設“藥香庭院”,車洞村聯動阿道夫集團簽約“水車制香技藝”非遺保護項目,形成“庭院經濟+文化傳承”雙輪驅動;正果鎮岳村村依托清華大學鄉村建設研究院設計團隊,對瑞堂家塾等6處文保單位進行“修舊如舊”改造,打造集農耕文化展示、農產品展銷于一體的鄉村會客廳;派潭鎮亞如冚村作為“巾幗頭雁村”,將家風家訓、客家文化融入庭院裝扮,建成31個“四小園”和主題彩繪墻,帶動超90%村民參與。
我區還將美麗庭院建設納入“廣州市巾幗頭雁村”項目重點內容,融入各村紅色文化、農耕傳統等特色元素,帶動村民從“被動參與”轉向“主動規劃”。此前增江街大埔圍村作為2024年省級“美麗庭院”特色村,通過“三拆三清三整治”與“千園計劃”打造35個“四小園”生態板塊,其“庭院+生態”“庭院+文明”的建設經驗被列為全區推廣范例,為新一批典型村建設提供借鑒。
鎮街創新顯特色
庭院之美各有風情
通過典型引領,各鎮街結合自身稟賦探索特色路徑,讓“美麗庭院”呈現多元活力。石灘鎮通過展示“美麗庭院”典型戶,以“家門口的樣板”激發村民比學趕超熱情;荔城街聯動高校師生開展墻繪美化行動,將鄉村故事、民俗風情繪入庭院圍墻,讓庭院成為“可閱讀的文化載體”;永寧街聚焦連片效應打造,以主干道為軸串聯沿線庭院,形成“一戶帶一片、多片成一景”的景觀帶;中新鎮則將“美麗庭院”建設與“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建設結合,同步點綴鄉村彩繪,讓庭院內外與村頭巷尾的景致自然銜接。
今年7月,寧西街章陂村關女士家庭憑借“窗明幾凈的庭院環境、四季常綠的花草布置、鄰里互助的文明家風”,獲評廣州市“鄰里喜愛”庭院稱號,成為基層群眾自發參與庭院建設的生動縮影——這正是增城區“美麗庭院”建設從“環境整治”向“家風文明”延伸的鮮活例證。
接下來,我區將持續深化“美麗庭院+”模式,推動庭院建設與鄉村旅游、非遺傳承、家庭文明建設深度融合,進一步擴大典型村覆蓋面,讓“一戶一庭院、一村一畫卷”的美景在增城大地持續鋪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