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新能源汽車零碳工廠的全鏈條脫碳,到綠色會展的全流程碳管理;從超高層近零碳建筑的技術突破,到智慧能源站的低碳運營,廣州致力于打造豐富多樣的“零碳”場景,培育出一大批碳中和優秀案例。
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4年度廣州市碳中和優秀案例》,向市民提交了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和“兩山”理論實踐轉化的廣州答卷。
作為全國首批碳普惠試點城市,廣州近年來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發展血脈。廣州在供給和消納兩端發力,創造性地將個人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值,把碳普惠、碳交易、碳中和三者結合起來,利用市民低碳行為產生的減排量進行核證、簽發、交易,最后用于市場主體的減碳和碳中和需求形成低碳激勵的閉環生態。
十大優秀案例
一、廣汽埃安打造全國首個新能源零碳工廠
二、廣汽本田首建“投產即中和”新能源工廠
三、第136屆廣交會首次實現碳中和
四、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連續兩屆實現碳中和
五、廣東省人民醫院(東區)打造華南首個碳中和醫院
六、廣東省紡自身碳中和并打造供應鏈減排體系
七、廣州從化國際賽車場舉辦首個碳中和賽車賽事
八、廣州工控大榕樹舍酒店打造轉型標桿項目
九、南沙打造廣州首個零碳新能源汽車充電站
十、廣州農商行打造金融網點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