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見的凈水廠 看得見的大花園
一滴水如何從污染變清澈,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在廣州市海珠區南洲路附近,隱藏著一座與眾不同的凈水廠——瀝滘地下凈水廠。

瀝滘凈水廠
近年來,廣州在人口和產業密集的中心城區建成9座地埋式生態化凈水廠,因其鳥語花香的環境成為市民的“打卡點”,先后接待社會團體、市民群眾參觀超10萬人次,成為“雙碳”時代綠美廣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新名片。
與海珠濕地相鄰的瀝滘凈水廠儼然一座精致的大花園。在廠區內隨意走走,看到的是盛開的月季、美人蕉、繡球花,以及榕樹、羅漢松、鳳凰木等。據統計,廠區維護、管理的樹木種類共計118種、2000棵。“廠區環境美得像公園一樣,想不到這里是處理生活污水的地方。”一位市民參觀后不禁發出感嘆。
近年來,廣州在人口和產業密集的中心城區建成9座地埋式生態化凈水廠,地埋式污水處理規模達到181萬噸/日,地埋式凈水廠數量、產能位居全國第一。通過集約化布置的地埋廠解決了“鄰避效應”,節約用地帶來的經濟效益為424億元,折算為可交易碳量64594.76萬噸CO2。
那么,“看不見的污水廠”里污水究竟在哪里?原來污水處理設施全部轉移到17米深的地下空間,全封閉完成污水處理過程,采用加罩隔離并集中收集、組合工藝進行除臭降噪后,有組織排放,使臭氣、噪聲等指標遠低于國家標準。
地埋式凈水廠采用封閉地下運行管理,其生產環境相對復雜,這直接增加了人工巡檢和實時監控水廠的難度。對此,廣州水投集團研發了污水處理過程預警與調控方案,構建了一個工藝仿真系統,該系統集成了智能決策系統和多個功能模塊,相當于為地下污水廠管理裝上了“智慧大腦”,實現了“一屏知全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極大提升了運營管理效率和水平。
瀝滘凈水廠三期還是低碳凈水廠的樣板之一。廠區打造了數字孿生系統,將水廠工藝構筑物、生產設備、管理系統、運行系統進行三維還原,通過各類傳感器采集水源凈化過程中的所有數據,實現從“進水”到“出水”的全過程監控。廣州水投凈水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與傳統凈水廠相比,瀝滘凈水廠在水質達標、節能降耗、故障診斷、自動運行、安全管控等方面的數據采集率達100%,精確曝氣系統能耗下降8%以上,成本節約8%以上,巡檢效率提高20%以上。”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