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業樂居、圓夢廣州。廣州是全國首批青年發展型城市之一,是典型的青春之城。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廣州青年人口數量約714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約38%,青年人口占比在超特大城市中排名第3位。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面向2035年,廣州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將不斷謀深謀實青年優先發展,搭建青年創新創業的舞臺,提升宜業宜居宜游水平,通過受青年歡迎的城市品牌、城市特色、城市機會引人留人,給予青年圓夢的機遇,促進青年與城市的雙向奔赴,實現青年在廣州能闖出一番天地。
圓夢之城 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街區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廣州吸引了大量青年的人口流入。廣州青年流動人口中因為工作原因流動的占比超過70%,六成以上廣州青年具有創業意愿。未來,廣州將利用名校高校資源集聚優勢,構建起與城市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高度契合的青年創新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全力為青年人才樂業圓夢提供廣闊舞臺。
集聚科創和青年活力打造活力創新軸。對標硅谷101公路創新走廊、波士頓128公路創新軸等世界知名創新走廊,活力創新軸將按照北、中、南三段優化各類創新要素布局,貫通“創新策源—孵化轉化—產業應用”完整鏈條,吸引海內外實驗室、研究所、高校、跨國公司,集中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進一步集聚有活力的青年創新創業者。
低成本眾創辦公空間讓青年盡情開展“城市實驗”。結合老舊建筑、公房等活化以及產業保障房建設,以出租、小面積分割轉讓等方式供給青年創業。
為廣州就業青年“敞開就業知識大門”。圍繞活力創新軸、東部中心、中新廣州知識城等產業平臺布局一批產業培訓服務中心,綜合配置技能培訓室等,讓更多的就業創業新技能、新知識、新文化向年輕人敞開。
此外,廣州當前正在推進南沙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示范區,并謀劃在越秀、天河、荔灣、白云、黃埔、番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街區(園區、社區)。面向2035年,廣州將進一步集中政府、企業等多元主體的發展合力,建設集聚青年發展要素、青年集中生活和感知的系列青年空間,并以青年共同締造的形式推動青年導向的城市更新。
從2010年到2020年,廣州每年增加了16萬名青年。為了打造一個適宜年輕人發展的城市,廣州將重點提升和優化居住空間保障以及生活服務供給等方面,讓年輕人在廣州能夠體面地生活,注重對關鍵人才群體的住房保障,對于新入職、新畢業大學生等青年,將加強過渡公寓、住房補貼、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保障。同時廣州計劃通過騰退、置換、統租和公房活化等方式,在老城區分散地建設青年驛站和公寓等低成本租賃住房,推動專業化企業統籌建設運營和住房政策的落地,滿足青年多樣化的居住需求。
樂活體驗 以新消費場景“圈粉”年輕人
城市“好玩”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廣州作為一座青年樂享生活、引領潮流的城市,東山口、永慶坊等地區以“市井空間”和“潮流店鋪”相融合的消費場景,成為青年接踵而至的網紅打卡地。
面向2035年,廣州將進一步打造面向青年的“樂活暢玩之城”,營造能夠讓青年開心暢玩的服務設施、主題樂園、郊野游徑等體驗場景。引導新型公共設施“家門口”供給,以新消費場景“圈粉”年輕人。如采取“中心館+區級分館+片區主題館”的垂直管理模式,引導中心城區公共設施資源向外圍有效擴散,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結合青年生活社區建設一系列小而美、品質化的公共閱讀、體育健身等設施為主的泛博物館網絡。
打造青年社群,讓青年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圈”。憑借廣州的流量優勢,廣州將結合綠道、碧道、森林步道,設計經典徒步線路,打造“游山樂水”高質量徒步和露營網絡,策劃面向青年的多元野趣露營地。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和旅游體驗,廣州將成為一個吸引青年人追求自然和冒險的目的地。
共享家園 率先探索建立港澳青年社區
作為一座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的城市,廣州吸引了眾多港澳青年的目光。如何留住這些年輕人,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廣州需要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首先,要為港澳青年提供平等的社會環境。一方面,率先探索建立港澳青年社區,打響“灣區青年驛站”品牌;另一方面,加強穗港澳教育合作,確保這些青年能夠在廣州“學有所成”。
通過文化交流延續粵港澳青年的文化血脈。如打造國際化高品質文化場所,與港澳著名團隊合作舉辦多樣文藝活動,規劃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加強三地產業和版權合作。
打通港澳青年在穗創業的“最后一公里”。積極引進港澳金融、人力資源、會展等優質服務業,為港澳青年來穗創業提供更熟悉的環境。進一步拓展港澳青年創新工場和創意基地,提供培訓提升—展示交流—要素對接—成果轉化的一站式服務。拓展港澳青年創業融資渠道,著力解決港澳青年融資難的問題。
廣州2035·樂活暢玩
——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規劃建設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總部基地,進一步完善港澳居民就業配套服務保障。便利港澳居民就醫養老,引進港澳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綜合性公辦醫院。
——活力創新軸將按照北、中、南三段優化各類創新要素布局,貫通“創新策源—孵化轉化—產業應用”完整鏈條,吸引海內外實驗室、研究所、高校、跨國公司,集中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
——在南沙、番禺、海珠等地區建設面向港澳的優質生活圈,為港澳居民在穗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