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暑期舉辦的2024年港澳青年學生南沙“百企千人”實習計劃與大學生實習計劃中,港澳與內地學子踴躍參與“灣區明珠—南沙未來之城”模擬政協提案征集活動。
在活動中,近270名港澳與內地學子圍繞南沙的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文化傳播、生態保護等方面,結合南沙實際與個人體會精心撰寫政協提案,最終提出許多創新性、建設性意見,展現青年一代的智慧和擔當。
港澳學子為南沙發展獻策:
強化交通互聯與產學研合作
在關于南沙提升與灣區交通互聯互通水平的提案中,香港學生陳夢婷等同學認為,南沙區的城市道路網和公共交通設施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我們認為,南沙應該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交通網絡,并在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航運等關鍵領域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她解釋道,“這樣可以為人員、物資、信息的自由流動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我們的目標是更好地實現‘半小時交通圈’,讓南沙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能夠高效便捷地連接起來。”
“我發現南沙這里的高等教育資源很豐富,高新技術企業也在不斷增多。但我也注意到,這里的產業鏈條還不夠完整,公共服務體系也有提升的空間。”澳門學生李少康開門見山地說道。
他進一步解釋自己及同學的提案內容:“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比如共建實驗室和研發中心,這樣可以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談到如何吸引人才,李少康顯得更加興奮:“除了產學研合作,我們還應該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和創新型企業來南沙發展。同時,建立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流動和實習實訓平臺也非常重要,這樣可以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全面促進南沙區的人才流動,進而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此次活動讓青年學子化身為“政協委員”,親身體驗政協提案的撰寫、提交、審議等流程,引導青年學子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與難點問題提出建議意見。
這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調研能力與表達能力,對民主協商制度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積極參與民主建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地方發展乃至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探訪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
親身體驗全過程人民民主
實習期間,共青團廣州市南沙區委員會、南沙區青年聯合會組織港澳學子來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下簡稱“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認真聆聽關于人大制度、立法程序、民主協商的詳細介紹,感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
澳門學生張禮成感嘆道,“基層立法離我們這么近,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直接向有關單位反饋意見,真正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參與國家立法的‘直通車’、民意‘連心橋’。”
據了解,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廣東省第二個、廣州市首個“國字號”基層立法聯系點。自今年3月份以來,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積極承接省、市人大立法征詢任務,對5部省級地方性法規草案開展意見征集工作,5次召開以港澳青年為主角的立法調研座談會,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夯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礎。
此外,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創新性的“一點兩辦”模式讓港澳學子們留下深刻印象,即在廣州南沙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同時,在深圳福田、珠海香洲設立辦公室,合力形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法治工作格局,積極發揮國家立法“直通車”、民意“連心橋”的作用。
這不僅是地理上的連接,更是理念與智慧的深度融合,讓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青年在法治的舞臺上同頻共振,攜手前行。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是一個概念,更是體現在每一個立法環節、每一項政策制定中的實際行動。此次活動不僅讓港澳學子們深化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感受到國家法治建設的自豪與責任,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每一條法律法規的修訂背后,都凝聚著無數民眾的聲音與期待,都蘊含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力量。
港澳青年學生南沙“百企千人”實習計劃自2016年試點啟動至今,累計吸引超2600名港澳青年學生入駐南沙實習實踐,進一步提升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建設的積極性。
而港澳青年通過實踐活動不斷學習與交流,將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認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與價值,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