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以為我們香港居民在內地申請勞動仲裁很復雜,沒想到從申請交資料到立案非常便利,我還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的法律援助服務......”香港青年陳先生是一名在南沙就業的90后,他同公司發生了工資爭議后向南沙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提交了仲裁申請。
原來,在南沙某軟件企業工作的陳先生,因同公司對工資的計算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在2023年年底向南沙區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拔以诰W上公開信息上看到在南沙就業的港澳居民也能申請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公共法律服務事項,便按照指引到就近勞動仲裁收件窗口遞交相關資料,3天收到受理信息了?!苯浤仙硡^仲裁委審查,陳先生的仲裁請求符合立案條件,陳先生也同意調解,按照先調解后仲裁的原則為其指派了調解員。
2024年1月5日,因案前調解不成,陳先生與公司的勞動爭議案件在南沙區仲裁委第二仲裁庭如期開庭。這是一起內地企業與香港勞動者之間發生在內地的勞動爭議案件,香港籍仲裁員黃江天參加了合議庭,便于發揮與香港同胞“同聲同氣”優勢,更利于釋法說理,促成服裁息訴。
黃江天從2019年9月獲聘為全國首批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后,他就經常到南沙來“上班”。他說:“港澳同胞到內地就業創業,難免會發生勞動爭議。由于香港、澳門與內地在法律體系、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更考驗我們粵港澳融合發展過程中社會治理的智慧?!?/p>
在庭前準備、庭后合議環節中,黃江天仲裁員與其他合議庭成員深入討論內地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并分析對比內地與香港在解決同類爭議方面的異同之處,提出兩地相互借鑒、融合發展的建議?!伴_庭前我還對在內地‘打官司’有點忐忑,沒想到內地的庭審很公開公平,還專門安排了香港籍仲裁員參加庭審,耐心釋明兩地法律差異、舉證風險等,我也了解到了內地勞動爭議的處理流程。我相信仲裁會依法保障我們這些港澳打工人的合法權益。”陳先生感慨道。
港澳仲裁員不僅是跨境就業勞動者心中的“安心石”,還是宣傳內地法律法規的“普法者”,是粵港澳勞動關系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宏大圖景生動的詮釋。
翻開南沙區仲裁員名冊,49名內地仲裁員、10名港澳籍仲裁員、11名港澳籍調解員映入眼簾,他們在不同法域之下對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據悉,他們已累計參審內地勞動爭議仲裁案件兩百多件,持續發揮在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合作化解、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穩步出臺,人力資源要素的跨境流動成為常態,隨之而來的涉港澳勞動爭議也存在潛在增長趨勢。南沙在勞動仲裁領域探索創新,走在全國的第一方陣。全國率先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調解員、率先建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港澳全流程參調參審機制、率先搭建港澳籍仲裁員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合作化解平臺、率先建立涉港澳勞動爭議仲裁庭,“四率先”做法以勞動仲裁為“小切口”打造港澳規則融合銜接高地。
港澳仲裁員、調解員逐步成為國家公正司法的執行者、監督者、宣傳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傳播者。他們以案說法、以案普法,向港澳同胞宣傳內地法律,增強港澳對內地法治的熟悉度、認同感,促進港澳和內地融合發展。
“南沙在深化港澳全面合作中一直致力于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相信在未來,南沙成為三地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的示范區。這里建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廣州·南沙)法律服務集聚區,先行先試,大膽創新,高質量護航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化建設。”黃江天對南沙的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