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由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廣州南沙海外聯誼會指導,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的“同心暢游 就在南沙”2023港澳人士游南沙系列活動首發團在南沙創享灣啟動。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霍啟剛,2008北京奧運會、2016里約奧運會跳水冠軍林躍及港澳文體旅專業團近百人受邀參與啟動儀式。
助力“人文灣區”“休閑灣區”建設
南沙是一片既古老又新興的土地,在鹿頸村出土的近4000年“南沙人”,是廣州市目前經科學論證最早的現代人。南沙是中國一口通商、對外往來的咽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這里出發,華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在此融合;舢舨洲燈塔自1915年起守護珠江照古耀今;虎門稅館見證了海上貿易的繁榮,為粵海關獲得“天子南庫”的美譽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南沙堅持高質量發展,南沙區文化旅游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文物及非遺保護工作有序進展,開創了全區文化旅游體育發展新局面。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將南沙打造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南沙在“人文灣區”“休閑灣區”和廣州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中將進一步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為粵港澳青年同胞搭建文化交流平臺
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同根同源。
霍啟剛表示,“同心暢游,就在南沙”港澳人士游南沙系列活動為港澳青年、學生等群體加深文化認同,文旅體藝融合搭建了平臺。他說道:“在大灣區,青春不只是年齡,更是躍動的思維,創新的精神,進取的意志。”
霍啟剛同時還表示,南沙文化會也將繼續發揮豐富的港澳青年資源,挖掘在教育、文化、體育、科技等多領域的優勢,講好南沙故事,服務灣區發展,讓世界更了解認識中國。今年9月,他將組織港澳學生同游南沙,通過互動體驗、現場學習、觀摩交流等形式了解多樣南沙。
據了解,南沙文化會成立于2013年,由跳水世界冠軍郭晶晶擔任會長,協會繼承了霍英東博士發展南沙的遺志,著力打造拓展南沙文化活動的聯合平臺,致力于促進粵、港、澳、臺及國際的文化、教育與學術互動交流。
活動現場,南沙文化會被授予“推動南沙與港澳文旅體交流示范單位”,未來將持續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為“粵港澳青年同胞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助力粵港澳三地文旅體行業融合發展。
活動當天下午,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組織港澳文體旅專業團召開了“相聚南沙 共話未來”文旅體融合發展專題交流會。香港、澳門文旅體大咖和行業代表相聚一堂,就文旅體融合發展以及南沙文旅在港澳地區如何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搭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體交流合作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五大戰略定位。在新的開放格局下,南沙應充分發揮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的核心引領作用,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體育開發與協作,全面融入大灣區旅游精品線路,推動大灣區文化、旅游、體育交流,實現文旅體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還開展南沙文旅體消費券惠民直播活動。現場直播間里,除了有帥氣幽默的主播實時與大家互動,還陸續開啟了多次有獎問答環節,獎品豐富,搶到手軟。本次直播共持續兩個小時,共有7000多人次觀看,總派發消費券3006張,預計帶動消費超百萬,直播成績創歷史新高。
來灣區之心打卡朋友圈的流量密碼
活動期間,港澳文體旅專業團的代表將在南沙開展為期兩天的實地走訪,近距離了解南沙的傳統文化、品嘗地方美食、體驗科技創新發展的成果。
南沙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南沙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旅游目的地,形成了東部、南部、北部三大特色旅游板塊。東部以濱海休閑為主,南部以自然生態為主;北部以歷史文化為主。
依靠南沙環山面海的特色,全區酒店和民宿呈現年代新、標準高、環境好的特點。另外,獨特的咸淡水交匯環境造就了舌尖上的南沙,擁有眾多地理標志品牌;南沙青蟹、漕蝦、葵花雞、黃閣燒肉遠近聞名;一點紅番薯、新墾蓮藕、南沙荔枝、“陽光玫瑰”葡萄為手信佳品。
吃住行游購娛,休閑文娛在南沙玩出了新高度、展現濱海之城新氣質。作為培育了國際帆船賽等知名賽事的水上運動之鄉,帆船、游艇、皮劃艇都是自駕游南沙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黃山魯森林公園36洞高爾夫球場揮桿、在大灣區紅土場數量最多的網球中心體驗網球特色區的活力。探訪主題為“南沙墨硯,明峴清水”的南沙圖書館,揭秘南沙圖書館作為唯一區級公共圖書館入選“全國2023年十佳智慧圖書館”背后的故事。這每一項活動都是幸福南沙的日常,也是朋友圈圈粉的流量密碼。
有港澳旅游業界代表表示,通過這次考察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南沙,之后將結合南沙豐富的旅游資源,在香港、澳門地區增加相應的產品線,為港澳同胞游南沙提供更多出行選擇。
據了解,主辦方將繼續開展更多港澳人士游南沙系列活動,包括港澳青創商務考察團、穗港澳學生交流研學等。讓港澳青年實地體驗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的新變化,了解多元的歷史文化,增進祖國的認同感,更好地推動港澳青年融入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