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跑400米就喘 現在1000米也不累
10月22日,由廣州教育學會主辦的“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現場會在廣州市天河區盈彩美居小學舉行。在40分鐘的大課間中,同學們進行了跑操、武術操等運動,活力滿滿。有同學說,這學期自己每天能在校園內進行2小時的體育鍛煉,回家后還會繼續運動,身體長高了,體質變好了,感冒也少了。
今年2月,廣州市教育局表示將全面推進校園綜合體育活動不低于兩小時,并提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通過落實每天1節體育課等舉措,保障學生每天校內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開學已近兩個月時間,學校的開展情況如何?針對當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小眼鏡”“小胖墩”等問題,盈彩美居小學通過設計與組織體育活動,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天河區盈彩美居小學的同學們在40分鐘大課間里,接連進行了武術操、打南拳等活動。

學生排隊玩跳格子游戲。
打造三套課間方案:武術粵韻潤新苗
天河區盈彩美居小學的大課間中,同學們接連進行跑操、武術操、南拳等,在運動中舒展身姿、揮拳踢腿,動作整齊劃一。該校學生每天有40分鐘大課間、40分鐘體育課、4個15分鐘微課間,保證2小時的綜合體育活動時間。
四年級學生黃筱閱分享道,自己在大課間和小課間接觸了不同的運動和體育游戲,例如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丟沙包、跳格子等,對運動更感興趣了,“感覺自己長高了很多,上課更有精神了。”四年級學生黃騰達也提及,現在老師會指導他們開展更豐富的運動。
六年級學生余梓菲介紹,她在校內運動2小時后,回到家也會繼續運動,例如練習一分鐘跳繩等。她認為,運動時間多了并不會影響學習,反而能讓整個人的狀態更陽光,“以前我跑400米特別喘,現在我能把1000米跑下來,也不會累。”六年級學生金河辰表示,自己之前比較容易感冒,在加強運動后,生病的次數也少了。
天河區盈彩美居小學校長匡昱介紹,學校打造了三套大課間方案,其中,武術大課間融入了武術操、南拳等,讓學生在一招一式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體能大課間、室內大課間融入了粵韻操,在雨天開展,確保運動不中斷。
在15分鐘課間中,有的同學在玩丟沙包、跳格子、呼啦圈等傳統游戲,有的同學參與AI互動,進行原地高抬腿、平板支撐等比拼,智慧鍛煉屏記錄下他們的運動數量。為了引導學生在課間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該校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運動能力,分別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微課間活動項目,其中包括趣味游戲、基本運動技能和體質測試項目練習,學校還提供游戲包供班級選擇。
更衣室按性別分區:專人管理護隱私
大課間結束后,不少同學拎著運動包,前往更衣室換衣服。匡昱介紹,該校將大課間從30分鐘延長到40分鐘,是為了讓同學做完運動后,有時間換衣服,用更好的狀態開始下一節課的學習。
學校構建“個性實施+教師協同+課內外結合+AI體適能+場地優化+人文關懷”的六位一體管理機制。在人文關懷層面,學校創新推行“運動包”管理體系,指導學生準備包含毛巾、備用衣物、干濕分離袋、防曬用品、濕巾等在內的物品,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學校因地制宜劃分男女生更衣區域,為女生專設專人管理的更衣室,呵護學生隱私與身心需求。針對女生生理期運動健康問題,學校強化家校協同溝通,全方位守護學生運動安全。
巧織體育“時空鏈”:運動風尚育陽光學子
匡昱介紹,學校在課時統籌方面大膽創新,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活動,探索英語與體育相結合的游戲。學校利用大課間、微課間、課后服務等時段,將2小時拆解為“1節體育課+40分鐘大課間+多個15分鐘微課間+課后服務體育課程”,形成完整的時間鏈。在場地保障方面,該校盤活校園空間,把走廊、一樓中庭、操場等區域充分利用起來,劃分班級活動區域,同時考慮功能分區化、流線合理化、設施人性化。人員保障方面,該校要求正副班主任“一班雙崗”、體育教師“全域網格”負責指導,為學生運動提供指導和安全保障。
盈彩美居小學還開展每天綜合體育活動“兩小時”評比活動,每周評出“運動小健將”,并借助智慧鍛煉屏進行“運動風云榜”評比,助力營造運動氛圍。
“體育育人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我理解的‘品’不僅是打造體育項目品牌,更是多維度塑造學生的‘品’,例如素養、品格、品質,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匡昱說。
廣州教育學會會長華山鷹表示,期待更多學校以每日兩小時體育活動為重要抓手,點燃學生運動熱情,在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為學生搭建多元化成長階梯,著力培養其堅毅果敢、團結協作、陽光向上的優秀品質,推動“一校多品”體育教育優質發展。針對當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小眼鏡”“小胖墩”及心理健康等問題,學校應堅持系統化、科學化、人性化,多措并舉切實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為孩子們的未來發展筑牢根基。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