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復賽啟動以來,廣州以一場貫穿賽前、賽中、賽后的資源對接活動,向全國創業者展現了“千年商都”的創新活力與資源整合能力。活動期間,共赴3座城市5大賽道、組織80余個孵化載體對接、開展300余次投融資洽談、達成近1.4億元意向投資……一連串數據的背后,是廣州以“政策鏈+資金鏈+產業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構建全周期創業服務生態的生動實踐。
貫穿大賽全過程:廣州建立“前-中-后”深度孵化機制
本次大賽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就是一手抓賽事、一手抓資源對接,把資源對接作為重中之重,貫穿大賽始終、貫穿全部項目、貫穿平臺要素,形成一套賽事組織“新打法”。
8月27日復賽前夕,廣州人社部門著眼賽前“關鍵一步”,組織舉辦廣州項目打磨會暨投融資對接會活動,吸引近30個廣州參賽團隊參加,邀請10名導師、18家著名投融資機構共同參與,為廣州項目沖刺復、決賽把脈會診,促成近1/3項目與到場投融資機構達成初步對接意向。
8月29日—31日華南理工大學賽道復賽期間,同頻舉行資源對接活動,廣州承辦的海珠、天河·廣州金控、南沙、黃埔專場創業資源匯,共集結了62位創投機構代表和19名創業孵化載體代表參與,共同助力創新成果扎根灣區、落地廣州。活動期間資源對接成效初現,現場促成廣州創投機構與35位創業者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意向投資金額達1.06億元。廣州創業孵化基地與11個創業項目達成初步入孵意向。
深圳(8月31日—9月2日)、珠海(9月4日—6日)賽道啟動后,廣州人社部門攜13名投融資機構代表、8名創業孵化載體代表,組團前往深圳、珠海復賽現場進行觀摩對接,進一步發掘各賽道優質企業和團隊,現場共有24位創業者與廣州創投機構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合作金額近3000萬元,9個創業項目有意入駐廣州創業孵化基地。
政策紅利直通車:廣州推出有競爭力的創業政策包
本屆大賽是粵港澳三地創業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平臺。廣州市人社部門推出一系列有競爭力的創業政策包,涵蓋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創業就業補貼、創業孵化載體服務等,多維度為企業降本增效。
在廣州專場創業資源匯上,海珠區以數智創新為重點,向參賽團隊介紹了“琶洲模方”投融政策和園區服務優勢,圍繞入孵企業享受半年以上免租期,以及提供算力、數據、人才培訓等全方位孵化支持政策作宣講。天河區以“創業人才走進天河”考察活動為載體,組織參賽者實地走訪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了解天河的產業布局、扶持政策與創業環境,感受“廣州第一經濟大區”的創新活力。黃埔區組織大賽活動嘉賓走進黃埔,實地走訪開投?智行產業空間,深入了解一汽奧迪、比亞迪、追光科技等多家入駐企業的實踐成果,感受黃埔區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南沙區重點解讀作為國家級新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享有的政策優勢。針對港澳青年,南沙創新推出“青創新十條”,提供從實習就業、創新創業到安居樂業的全鏈條保障,單個港澳青年3年最高可獲51.5萬元獎補,單個港澳青創企業最高可享450萬元支持。
創新創業的沃土:廣州將持續搭建創業資源對接平臺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正以濃厚的創新氛圍和完善的創業支持體系,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沃土。期待通過本次大賽及配套服務,發掘更多好“種苗”,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在廣州落地生根。2025年,廣州人社部門還將舉辦6場“穗創未來”資源對接服務活動,構建“發掘—提升—孵化”全鏈條服務體系,持續釋放創業“倍增效應”。
未來,廣州將持續搭建粵港澳創新創業交流平臺,深化灣區協同合作,推動更多創業者在廣州這片沃土上實現夢想,共同為大灣區創新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讓“灣創未來 粵聚英才”的美好藍圖落地生根。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