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河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的重要指示精神,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充分發揮核心示范和資源樞紐作用,為各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提供資源支撐及規范化標準,目前已引入項目334個,引進或孵化年營收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19家、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3家,吸引440名港澳青年來此創業就業,帶動就業超3800人。
一、高標準統籌謀劃,打造機制創新策源地
一是明晰發展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圍繞“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天河所能”,著力打造國家級、國際化、示范性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龍頭標桿,強化與其他“12+N”基地聯動機制,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系統,統籌對接全省資源,形成協同放大效應,共同構建適合港澳青年在粵創業就業、交流交往的良好生態。
二是注重政策創新。始終牢記服務港澳初心,先后出臺港澳青創政策1.0、2.0版本,涵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平臺服務、企業培育、項目離岸孵化、交流融合等方面,計劃每年投入財政資金1300萬元,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保障。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通過政府采購社會化服務,引入專業運營機構負責基地日常運營管理,提供日常咨詢、資源對接、宣傳推廣等服務。
三是完善聯動機制。主動鏈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等,促進合作區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合作交流。聯合“12+N”港澳青創基地開展專題研究,在創新創業資源共享、技術創新戰略合作、頂尖人才交流互動、產業資源對接、優質項目引進等方面建立資源合作共享機制。
二、高質量搭建平臺,打造創新創業踐行地
一是搭建創業就業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積極主動協調各基地,將現有空置辦公空間和考核清退騰出的辦公空間,優先安排給港澳青年創業項目和吸納港澳青年就業的企業入駐。鼓勵已入駐非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項目企業積極吸納港澳青年就業、實習和見習,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予以相應的人才引進、就業、招用工、實習、見習補貼扶持,促進更多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創業。
二是搭建商機交流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多次邀請“12+N”基地共同赴香港、澳門,積極招募優質港澳項目入駐孵化。組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社群,持續營造港澳青創文化氛圍,鏈接港澳青創服務機構,創新港澳深度合作模式,通過內引外聯,全面拓寬港澳項目引進渠道,重點招募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港澳青年創業項目,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創意、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領域,提高與“1+12+N”基地現有行業領域內團隊和企業的相關性,提升互動合作頻率。目前,各基地已成為港澳青年進入灣區創業的首選。
三是搭建創業融資平臺。加快港澳青創投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港澳青年創業融資支持機制和配套政策,推動形成“公益機構+創業基地+投資基金”生態鏈,實現“創業孵化+產業加速+企業管理+創業社區+投融資體系”閉環。設立廣東港澳青年創業投資基金,成立“創投融資聯盟”,管理資金5.6億元,現已投資5家入駐企業,投資金額超過3200萬元。
三、高品質服務保障,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一是優化政務服務。突出港澳特色,緊貼創業需求,打造政務服務“就地辦”、政府購買服務“代理辦”、創業聯盟服務“港澳青年辦”、市場服務“協助辦”等“四辦”服務品牌,開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綠色通道”。設置港澳企業登記服務專窗,為港澳青年辦理商事登記業務提供咨詢、導辦、收件、發證等全流程服務。建立區職能部門與港澳青年創新創業“1對1”對接機制,配備服務專員,通過在線解答、定期上門走訪等,幫助港澳青年快速解決創業中的難題。
二是提升孵化質效。按照創業探索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四個不同階段需求,聯動23家專業服務機構、3家港澳社團服務機構、234名創業導師(其中港澳籍44名)、181名評審專家、51家投融資機構,合力為港澳青年提供全周期、全要素一體化創新創業孵化服務。推廣港澳特色專業孵化服務成功經驗,推動各基地政策申請、導師輔導、投融資等優勢服務資源跨區域協同互動。舉辦創投會客廳、創業研習社、港澳訓練營、港澳星創榜、創業菁英會、“同心文化節”等示范性“灣區U創+”活動,聯動“12+N”港澳青創基地同向發力,開展“暑期青創嘉年華”系列活動。
三是打造宣傳矩陣。綜合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推動國家、省、市及港澳地區主流媒體加強對“1+12+N”基地整體宣傳報道,加深港澳青年對“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了解,擴大在大灣區的影響力。做好創業典型宣講工作,不斷挖掘主題鮮明的優秀創業故事、典型創業個人等,全面展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港澳人文情懷和雙創優勢資源,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基地創業就業。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