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花都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正式批復。該規劃錨定北部增長極建設新使命,擘畫了花都區高質量發展空間戰略新藍圖。
為深入宣傳解讀規劃內容,大力宣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重要門戶、世界級航空都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北部增長極重要承載區”發展定位和“國際商貿中心重要承載區、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重要承載區、大灣區國際開放新平臺、國際級旅游目的地重要承載區”核心功能,花都區融媒體中心推出《解碼花都新藍圖》系列報道,從交通規劃、產業布局、公共服務、城鄉融合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解讀。
花都:“大”展宏圖!面向2035,打造北部增長極重要承載區
“大”展宏圖,浩蕩前行。《規劃》提出,將加快推動以“大交通、大物流、大智造、大會展、大商貿、大文旅”為引領的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廣州北部增長極重要承載區。
北部增長極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區位
花都未來不僅是新時期廣州構建“一帶一軸、三核四極”城鎮空間結構的重要支撐,更是大灣區鏈接全球資源、輻射內陸腹地的戰略支點。
完善“大交通”體系,構建空鐵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支撐花都區建設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重要門戶
從一組數據看花都的交通之“大”:白云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達7636.9萬人次,居全國第二,創歷史新高;貨運量預計突破238.25萬噸,進入全球前十;廣州北站規劃預留站場規模18臺36線,是廣州鐵路樞紐規劃規模最大的火車站之一。
《規劃》提出提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廣州北站、花都港三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推動空港海港鐵路港數字港“四港聯動”,形成高效暢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和多式聯運體系,全面提升花都全球通達能力。
1、建設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實現12小時通達全球
《規劃》提出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建設成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撐民航強國戰略的世界一流國際航空樞紐”。
目前,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正有序推進中,位于花都的第4跑道已于今年1月23日正式啟用,待第5跑道完工后,白云機場將成為大灣區唯一、中國第3座、全球第7座擁有5條以上跑道的國際民用機場。
屆時,白云機場終端規劃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4億人次/年,貨郵吞吐量將達到600萬噸/年。未來白云機場將加快發展歐洲、北美通道,拓展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及拉美、南太、印度洋及非洲通道,提升白云機場全球城市連通能力。
2、建設廣州國際鐵路樞紐的重要樞紐站,構建“12358”全國高鐵時空圈
根據《規劃》,廣州北站未來將引入7條國家級高鐵線路、4條大灣區城際線路,實現花都區與大灣區各城市中心1小時互達、與廣東省內城市1.5小時互達、與鄰近省會城市3小時互達、與國家級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時互達。
廣州北站將預留白云機場T4航站樓,對標上海東方樞紐,爭取植入值機、安檢、海關、出入境等機場地面服務功能,并規劃建設廣州北站至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空側專用軌道,實現10分鐘內空鐵樞紐互達。
在現有地鐵3號線、9號線的基礎上,花都將加快建設廣清城際2期、芳白城際(地鐵22號線)、廣花城際(地鐵18號線)、地鐵8號線等5條與廣州中心城區聯絡的城市軌道,實現半小時內直達越秀、天河、荔灣等中心城區。
3、建設重點貨類港口運輸系統,提升廣州國際航運樞紐體系運力
《規劃》提出,推進花都港集裝箱、汽車整車、計件雜貨等重點貨類港口運輸系統工程建設,推進花都港與南沙港的業務雙向聯動,依托巴江河、珠江西航道等內河航道實現江海聯運,推進花都港引入鐵路專用線,聯合廣州國際港等鐵路貨運樞紐,積極拓展多式聯運功能。
完善港產聯動“大物流”體系,打造樞紐型“大智造”園區,把花都建設成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重要承載區
花都制造業基礎實力雄厚,是廣州實體經濟的重要承載地。汽車零部件產銷和整車銷售產業規模大,產業鏈環節齊全,圍繞東風日產形成灣區最大的汽車制造業基地之一,2024年全區汽車工業產值1125.44億元,約占全市21%。
不僅如此,花都臨空產業發展迅猛,近年來陸續引入新科宇航、玉湖冷鏈、京東亞洲一號、華南醫藥等臨空型龍頭企業。電子制造產業覆蓋全產業鏈,上中游企業約占全市40%,實力突出。都市消費產業以時尚產業為主,集中了全市八成以上的皮革皮具產業。
繁“花”似錦,眾行致遠。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花都完善港產聯動“大物流”體系,打造樞紐型“大智造”園區夯實了基礎。
1、港產聯動,以港興產,構建15分鐘高效暢達物流通道
依托白云機場覆蓋國際國內“4小時快運物流圈”的時效優勢和供應鏈成本優勢,《規劃》提出依托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臨空數智港物流園、花都港、廣州高鐵快運物流樞紐(廣州北站)等物流基地,高質量協同空港經濟區、白云區共創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支撐本地產業建成現代化供應鏈體系,助力廣貨“揚帆出海”。
《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全區“三橫六縱”高速公路網絡,重點推進惠肇高速、清花高速等的建設,提高花都區西部和南部高速公路的覆蓋水平,實現東部臨空型產業園區與機場15分鐘互達,西部臨鐵、臨港型產業園區與廣州國際港、花都港15分鐘互達,進一步完善“大物流”體系。
2、樞紐賦能,以國家級經開區為核心,打造“大智造”平臺
花都將以空鐵樞紐供應鏈為基礎,面向新時期廣州打造“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規劃》提出重點打造“樞紐+”智造、科創、時尚、服務4大主導產業。
空間布局上,以花都國家級經開區為核心,依托花都大道、廣清高速等樞紐放射的貨運型交通走廊,沿線聚集“大智造”功能,布局2個萬畝級、13個千畝級樞紐型主題產業園區,加快導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樞紐經濟、實體經濟、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
東部,圍繞白云機場布局臨空型“大智造”基地,發揮臨空經濟高價值、高流量優勢,重點建設廣州(花都)臨空數智港、數智先鋒港等,聚焦傳統制造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科技和低空經濟、生物醫藥和健康等產業。
西部,圍繞花都港、聯動廣州國際港布局臨鐵、臨港型“大智造”基地,以花都汽車城、獅嶺皮革皮具基地等為基礎,發揮水鐵聯運物流網絡優勢,布局花都國際先進制造產業園、新華工業園、赤坭工業園、獅嶺時尚智造港等,加快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與新型儲能、智能裝備與機器人、都市時尚消費工業等產業。
利用國際空鐵樞紐流量優勢,布局一批國際級“大會展、大商貿、大文旅”項目
近年來,花都空鐵樞紐周邊地區引入了一批重磅文旅和商貿項目,積極轉化乘客“流量”為人口“留量”、消費“增量”。
文旅方面,花都文旅城以冰雪運動為特色打造文商旅綜合體;九龍湖周邊已成功進駐中旅·阿那亞·九龍湖度假區項目。
商貿方面,花都區是廣州外圍城區中擁有專業市場最多、規模最大的區,其中獅嶺皮具產業集群是全國最大的皮具生產銷售中心和皮具原輔材料集散地;機場跨境電商交易額居全國空港首位。
1、前瞻謀劃國際時尚智港,積極承接廣州國際會展、商貿功能外溢,建設國際商貿中心重要承載區
《規劃》提出,花都將對標上海虹橋、新加坡樟宜等臨空會展,爭取在機場西北部“國際時尚智港”片區發展會展功能,傳承千年商都開放秉性,聚焦“買全球、賣全球”,打造集展示交易、商務辦公、跨境電商、總部研發、特色消費為一體的世界級時尚商品交易平臺,支撐廣州做強做大“會展之都”功能。
2、推動文商旅體功能深度融合,打造國際級旅游目的地重要承載區
如何優化“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規劃》提出,花都將聯動清遠長隆樂園、從化溫泉和馬術競技等區域文旅資源,拓展“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會展”等新業態,構建高品質國際范旅游服務體系,打造文化、旅游、體育等功能深度融合的國際級旅游目的地重要承載區。
未來,花都南部地區將依托空鐵大道、迎賓大道,高標準打造北部增長極核心國際航空城,圍繞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重點建設廣州北站—白云機場樞紐型國際商圈等項目,加快建設集會展、購物、文旅、醫療服務于一體的國際交往平臺。
北部地區將沿山前旅游大道、花都大道,整合花都文旅城、九龍湖度假區等文旅資源,打造以冰雪運動、主題賽事、康養度假為特色的國際級旅游目的地重要承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