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僅是樞紐數量的疊加 更是廣州邁向國際物流中心的能級躍升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確定并發布新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廣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至此,廣州成為全國罕見的空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四型”樞紐全滿貫城市。
這一突破背后,不僅是樞紐數量的疊加,更是“千年商都”廣州邁向國際物流中心的能級躍升。
“樞紐之城”再升級,為什么是廣州?意味著什么?
中歐班列從廣州國際港緩緩駛出(資料圖片)
解碼“四型”樞紐的“廣州基因”
廣州的國家物流樞紐為什么會覆蓋這四種類型?具體來看,前兩種類型——空港型、港口型,與廣州交通資源稟賦密不可分;后兩種類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則與廣州的產業經濟特色緊密相連。
“州”立江上,“廣”通四海。廣州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2024年,廣州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2645萬標準箱,排名全球第六;廣州港南沙港區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準箱,內貿集裝箱全國第一。
另一方面,空港活力是提升城市物流能級的重要體現。作為全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廣州航線網絡覆蓋全球251個通航點。2024年,廣州航空貨運量238.2萬噸,同比增長17.3%,居全國第二。隨著今年1月第四跑道正式啟用,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沖刺建設,白云機場客貨承載力再“擴容”——預計至2025年,貨郵吞吐量將提升至380萬噸。
當“空中絲路”網絡越織越密,“鋼鐵駝隊”也以穩定、高效的物流服務支撐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大動脈”。6月18日,滿載大灣區制造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增城西站)首發,預計13天后抵達意大利。這是廣州首條中歐班列電商快線,標志著廣州打通跨境電商貨物經中歐班列直達歐洲的跨境通道。
“雙循環”脈絡中的“產業血液”
如果說交通是脈絡,那么廣州強大的制造業和內外貿實力,就是脈絡中流淌的“血液”。
這股強勁的脈搏,既承載著珠三角產業鏈集群的精密協作;也涌動著“千年商都”的商貿活力——廣交會展廳里的外貿洽談、白云電商直播間的消費熱潮,正通過海陸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將“廣州制造”的品質與“廣州服務”輸送至全球。
細數產業“家底”。廣州有12個千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9個千億級服務行業,其中傳統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有7萬多家消費工業企業,500多家專業批發市場。
再看商貿“亮色”。2024年,廣州內外貿均突破1.1萬億元,年快遞業務量超140億件,廣交會客商規模屢創歷史新高。貨通天下、萬商云集的商貿勝景,煙火升騰、電商飛躍的消費活力,為“雙循環”時代的樞紐廣州構筑起“內外通吃”的核心競爭力。
從中國的廣州邁向世界的廣州
回答完“為什么”,再看“建什么”和“怎么建”。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調整方案》,強調國家物流樞紐是重要的物流資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在集聚整合各類物流資源、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物流樞紐“四型”齊備,意味著廣州在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中定位更高、功能更強、分量更重,承擔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運行效率、推動產業與物流深度融合以及增強國際物流競爭力的使命。
近年,外貿通關“廣州模式”創新表現亮眼,頻頻以改革舉措飲下全國“頭啖湯”。
例如,今年1月,廣州出臺《廣州市提升通關便利化工作方案》,明確廣州南沙港區將實現貨物查驗節點動態線上可查詢,企業可實時跟蹤貨物進出查驗中心時間、查驗位置、查驗方式等信息,實現了全國唯一的全項目“就地檢”模式,并疊加“附條件提離”政策,使冰鮮水產品的上市時間縮短了50%,特別是在車厘子等水果進口旺季,從到港到上市最快僅需2小時。
又如,全國首創“特殊區域跨境電商出口集拼”智慧監管模式,支持企業在機場和南沙等特殊區域內建立跨境電商出口全球中心倉,有效解決了退貨瓶頸問題。推出跨境“9610+1210”合包業務,使綜合運營成本降低50%,物流周轉效率提升50%。
當前,廣州將物流與供應鏈作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的重點產業之一,明確提出要打造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競爭力的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供應鏈組織管理中心。
緊握國家物流樞紐“四型”齊備這把“金鑰匙”,未來的廣州,或將不再僅是“中國的廣州”,而成為全球物流網絡中那個標注著“效率坐標”的關鍵支點——這既是屬于廣州的新故事,更是中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鮮活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