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飛行器有序飛行、深海機器人熟練鋪纜、智慧燈桿助力智能駕駛
在路上,汽車在智慧燈桿等路側設備的輔助下實現“車路云一體化”智能駕駛;在道路上空,各種低空飛行器在5G-A等未來網絡的支持下飛行;在海底,履帶式深海機器人正完成海底光纜的鋪設與檢修……這一切正在廣州實時發生。
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將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未來網絡與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設定為6個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在近日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媒體調研行中,記者發現,隨著這些未來產業的拔節生長,未來城市的大幕正在廣州徐徐拉開。
上天
無人飛行救護車可行性已獲驗證
記者的車剛在位于南沙區的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天院)門前停穩,停機坪上,一架飛行救護車就騰空而起,駛往附近目的地。
廣天院研發的飛行救護車
“剛才,我們模擬了把傷員從事發地點送到醫院的全過程。這個吊艙式飛行救護車的下方艙體可以承載2名傷員以及除顫儀、呼吸機等急救設備。同時,地面的指揮系統還可以實時監測傷員的生命體征。”廣天院飛行救護車項目核心成員周虹宇告訴記者,這款雙旋翼飛行救護車的起降無須跑道,同時還能實現精準懸停和物資投送。目前,這款飛行救護車的可行性已經獲得驗證,接下來,相關的適航認證也有望展開。
飛行救護車只是廣天院各類智能無人裝備的“冰山一角”。近年來,廣天院自主研制了飛行救護車、翼身融合無人機、單人噴氣飛行背包、“低慢小”無人機防御系統等空天科技智能無人裝備,同時還培育了多家智能無人裝備企業。
廣天院還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共同推動多種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智能無人系統在廣州首試首用,助力廣州打造大灣區全空間無人體系示范區,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廣州樣本”。
廣天院首席科學家黎作武表示,近年來,廣天院圍繞空天科技,構建了“裝備研發—系統集成—技術服務—產業孵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相關負責人馬海濤認為:“全空間無人體系涵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城市管理等應用場景,需要智能無人系統等未來產業進行支撐,這背后蘊含著的將是千億元乃至萬億元的市場‘藍海’。”目前,廣天院正以大灣區全空間無人體系及低空經濟產業孵化基地為載體,建設“空天創新谷”,半年內已集聚十余家高質量科創企業,未來產業的集聚效應凸顯。
入海
機器人海底埋設管纜 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仰望深空,中科宇航的商業航天火箭“力箭一號”已累計將57顆衛星發射入軌,廣汽集團已啟動載人月球車的設計建造。探秘深海,“夢想”號大洋鉆探船揚帆啟航,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全面啟動建設。在南沙,與海洋大科學設施快速發展并行的,是深海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大家面前的,是亞洲最大的履帶式海底管纜埋設機器人‘金牛座’。去年,‘金牛座’圓滿完成3個海底電纜鋪設和維修項目。它就像一艘海底的‘小坦克’,依靠履帶邊前行邊埋纜,平均埋纜速度350—500米/小時,最高可達750米/小時。”深海智人(廣州)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海洋工程分公司總經理黃成介紹說,相比傳統的拖曳式管纜埋設機器人,“金牛座”的作業效率至少提升了兩倍,讓我國海底管纜埋設技術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深海智人2022年6月成立于廣州南沙,是一家專業從事深海機器人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黃成介紹說,目前,公司正在研發的深海工作級ROV(無人遙控潛水器)可以應對6000米的水深,能夠替代深海潛水員的工作。“這將是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科技的重要結合。”黃成說。
深海智人研發的無人遙控潛水器
城市
智慧燈桿支持城市智能無人系統
“2015年,我們在南沙豎起了中國第一根智慧燈桿,如今明珠灣靈山島尖的道路兩旁都已架設了這種燈桿。智慧燈桿上裝有5G基站、充電樁、顯示屏、音響、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設備,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保障。”中科智城董事長袁峰介紹,智慧燈桿可以為城市管理、車路云一體化、低空經濟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持。
中科智城研發的智慧燈桿
袁峰說,在“車路云一體化”方面,智慧燈桿可以通過微波通信,提前告知附近的智能網聯車輛相關路況,也可以將車輛情況及時上報云端。在低空經濟方面,智慧燈桿加載了5G-A基站這一未來網絡的應用,對低空飛行器實現低延時通信至關重要。智慧燈桿已成為城市智能無人體系的重要支撐。
如今,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已經成為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袁峰表示:“廣州智能無人系統產業的發展頗有成效,工業物聯網在廣州也得到了很多工廠的應用。廣州正牢牢抓住這個產業的未來,也在幫助其他城市開展車路云項目的建設。國內多個車路云項目的路側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我們的技術在支持。”
據悉,廣州市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將重點打造未來出行、無人工廠的應用場景。在空中通勤領域,廣州開辟了逕下—九龍湖廣場空中測試航線,建設了大灣區首個空中智能交通體驗中心;空中物流領域,廣州開辟了“知識城—科學城”“魚珠—大吉沙”兩條航線。在智能駕駛方面,截至目前,廣州已開放1298條測試道路,單向里程約2500公里,累計測試里程位居全國前列,累計向15家測試主體共415輛智能網聯汽車發放測試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