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四城”的月餅風味及中秋習俗承載著海內外華人的團圓情感與文化記憶

印尼棉蘭街頭掛起花燈。

山西臨汾,孩子在品嘗中秋月餅。
中國人對中秋節的感情跨越千年,深藏于記憶深處,凝結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情結。
中秋明月不僅灑下皎潔的光輝,更是炎黃子孫的心靈鏡像,承載著世世代代的情感寄托。中秋之月早已超越簡單的天文現象,成為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象征。
今年中秋節到來之際,中國廣州與臨汾、馬來西亞檳城、印尼棉蘭“三國四城”記者聯動,邀你共享四城中秋味,共賞中秋月,共同見證一輪明月如何照亮古今、連接四海、映照團圓。
廣東廣州
月是故鄉明 情是嶺南濃
中秋之夜,廣府人家素有“樹中秋”之俗。昔日家家戶戶用竹條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于短竿上,用高桿豎起來。燈盞彩光搖曳,與明月爭輝。孩子們則提燈走街串巷,嬉戲玩耍。如今,漫步在西關老巷,仍可見竹篾扎制的楊桃燈、蓮花燈懸于檐角,與明月遙相呼應。
廣式月餅以皮薄餡豐、色澤金黃而聞名,多少代表著廣式月餅傳承發展的“細膩”。
除了月餅以外,廣州中秋的節令食品還有柚子、栗子、芋頭、菱角、石榴等。這些時令食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庭院中,拉開廣府中秋重頭戲——拜月娘的序幕。古時,女子“拜月娘”祈求家宅平安。如今,廣府中秋習俗已成為城市文化記憶的一部分。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傳統儀式如同溫潤之玉,沉淀著文化的厚度,也為游子標定回家的方向。
山西臨汾
月印千年俗 古藝釀新甜
臨汾人的中秋記憶里始終縈繞著空心月餅的酥香。在這里,中秋的味道被巧妙地烙進一個個圓潤飽滿的空心月餅里。空心月餅雖名“空心”,制作卻處處見匠心。師傅包餡時要精準控制力度,讓餅皮在烘烤時自然鼓起,不會塌陷,這樣吃起來既有酥脆感,又有糖漿拉絲的甜蜜感。
臨汾中秋的味道不止于月餅,從非遺工坊里空心月餅的酥香四溢到尋常百姓家的團圓飯;從家族里的祭月儀式到景區里的國風巡游,中華文化的根脈在月光下越發清晰。
臨汾人的中秋團圓飯同樣暗藏“密碼”。餐桌上,軟糯香甜的洪洞蒸飯象征日子紅紅火火;外酥里軟的鄉寧油糕寓意生活甜如蜜;皮薄餡足的浮山燒麥承載著對家庭團圓的期盼……這些美食是家人團聚的見證,更是游子心中最深的味覺牽掛。
馬來西亞檳城
榴香融月色 燈影映南洋
檳城是馬來西亞最具人文風情的地區之一。這里的中秋節既是華人文化傳統的延續,也是融合多元文化的城市盛會。
每年,檳城的中秋都會定格在打銅仔街公園的花燈盛會中。今年9月28日,“2025檳城中秋節慶典——月滿花香·丹絨夜”有文化表演、手作工作坊、傳統游戲和美食攤位等,氛圍十分熱烈。
在檳城過中秋,“榴蓮月餅”更是一絕,濃郁的果香與細膩的甜味融為一體,讓人欲罷不能。
檳城的中秋味也體現在家人團圓的溫情中。中秋之夜,無論是在海邊漁村,還是在城市公寓,華人家庭都會享用豐盛的團圓飯。飯后,大家在庭院里或陽臺上圍坐,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與柚子,友族鄰居也會受邀共品月餅,孩子們則興致勃勃地提著燈籠游玩。文化互鑒,讓中秋在檳城呈現包容與多彩。
印尼棉蘭
餅香飄異域 月滿照棉蘭
在印尼棉蘭,華人社群會以多種形式慶祝中秋節。家庭成員會共進晚餐,餐桌上少不了應季食材和月餅。夜晚,人們登高或臨水賞月,寄托美好心愿。
在棉蘭,中秋之盛首先體現在跨族群交流中。當地華人社群每年都會舉辦慶?;顒樱埳鐣鹘缛耸繀⒓印;顒又杏形璧副硌荨⑵砀x式與文化展示,這不僅是華人文化的傳承,也是促進跨族群交流的重要機會。
在棉蘭,中秋之盛更體現在月餅傳承創新的“洋氣”中,咖啡餡、咖喱肉松餡、香蕉餡、奶酪餡、巧克力餡等,不一而足。此外,還有一種特別的“公仔餅”(Angkong Pia),口味酥脆,形狀多樣,只有在中秋節前后才能在市面上見到。盡管月餅的形態與口味變得“五花八門”,但實質未曾改變——依然象征團圓,承載著家庭記憶,延續著中華文化。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