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經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4月25日正式發布。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不斷增強,到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在新發展階段,廣州既迎來新重大利好,也有了新任務、新使命!記者梳理出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與廣州相關的11個“新詞”“熱詞”,看廣州如何推動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全省實現總定位總目標中勇當排頭兵。
一、“廣州創新合作區”
聚焦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首提建設廣州創新合作區
“十四五”時期,《規劃綱要》提出,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其中,在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點任務中,廣州承擔了多項任務。備受關注的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以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集中連片區域為先行啟動區、以廣州南沙科學城為聯動協同發展區,聚焦信息、生命、材料、海洋科學,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高水平實驗室、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和科技支撐服務平臺。
在創新機制先行先試方面,為優化粵港澳協同創新機制,《規劃綱要》提出,將建設廣州創新合作區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三大創新合作區。
創新人才方面,《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有條件地區在人才制度改革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推進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和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支持創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國際院士谷、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二、“廣深雙核”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等集群將以廣州、深圳“雙核引領”
《規劃綱要》提出,在產業高端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方面,廣東要鞏固提升戰略性支柱產業,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中,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中,《規劃綱要》明確了多個產業集群中的廣州定位。當中包括加快形成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創新創意中心;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要以廣州、深圳雙核為引領;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重點依托廣州、深圳、惠州等珠三角核心區,支持發展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管)、MicroLED(微型發光二極管)、印刷顯示、量子點、柔性顯示、石墨烯顯示等新型顯示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建設以廣州、深圳為核心,以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為重點的產業創新集聚區。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則明確了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產業集群、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群等產業中廣州的重要定位。
現代服務業方面,廣東提出提升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加博會等重要展會的辦展水平,推動廣州、深圳等建設重點會展城市。
三、“數字孿生城市”
廣州將打造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新高地
“十四五”時期是廣東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期。
《規劃綱要》提出,在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引領能力方面,廣東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國家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推進廣州、深圳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將廣州、深圳雙城打造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策源地、集聚發展新高地。
而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方面,廣東要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有條件的城市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實現實體城市向數字空間的全息投影,增強城市治理靈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處置能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標桿。
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以廣州、深圳為主引擎實施一批數字貿易先行先試舉措
《規劃綱要》提出,廣東要支持廣州、深圳等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城市群,推動國際品牌集聚。
對外貿易方面,隨著貿易數字化和貿易新業態的發展,廣東提出創建國家數字貿易先行示范區,以廣州、深圳為主引擎實施一批數字貿易先行先試舉措。
五、“綜合交通樞紐”
提升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競爭力
一直以來,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被稱作廣州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這一領域,《規劃綱要》也在不同層面提出了“廣州任務”,在這一大任務中,廣州可謂重任在肩。
從全省來看,廣東提出全面推進沿海高速鐵路建設,加快建設廣州至湛江、廣州經汕尾至汕頭高鐵,推進柳州至廣州鐵路、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寧至玉林鐵路至廣湛鐵路連接線前期工作,規劃研究廣州至清遠鐵路延伸至永州,謀劃推進深南高鐵與廣湛高鐵茂名至岑溪連接線,推進沈海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粵境瓶頸路段改擴建。到2025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6500公里,其中高快速鐵路運營里程36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2500公里。
區域交通網方面,廣州提出提升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競爭力,統籌珠江口西岸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布局,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進深中通道、獅子洋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蓮花山通道建設,構建以廣佛—港深、廣佛—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為主軸,覆蓋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主要城鎮的大灣區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建設國際一流的航空樞紐,提出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新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實施惠州機場改擴建。
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營商環境改革一直是廣州的“一把手工程”。《規劃綱要》提出,要構建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持續開展全省營商環境評價,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作為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廣州市高新區(黃埔區),該項改革也是“十四五”時期廣東省重大改革事項。
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也將助力廣東高水平開放。《規劃綱要》明確,建設包括中新知識城在內的高水平國際投資合作平臺,培育吸引外資新優勢。加快推動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支持廣州南沙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高水平建設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園等平臺載體。
七、“數字人民幣試點”
支持廣州爭取納入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規范發展。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支持深圳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支持廣州爭取納入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此外,廣東還將推進廣州、深圳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推廣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客戶營銷、風險防范和金融監管等方面的應用。
在共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方面,廣東提出要顯著提升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市金融發展能級。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加快建設國際金融城、南沙國際金融島等金融高端集聚功能區,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和產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風險管理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和金融資源配置中心。
《規劃綱要》提出,要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完善期現貨聯動的期貨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期貨交割庫,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
八、“廣州都市圈”
疏解轉移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產業
《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廣州、深圳“雙核”驅動作用,全面提升國際化、現代化水平,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構建現代化都市圈體系方面,廣東提出培育壯大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強化都市圈內市政基礎設施協調布局,推進都市圈內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其中,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全域和肇慶、清遠、云浮、韶關等四市的都市區部分。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疏解轉移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產業,不斷強化廣州市創新能力、文化軟實力、國際競爭力和門戶城市功能。深入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發展,支持廣佛共建國際化都會區,聯動肇慶、清遠、云浮、韶關“內融外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典范區。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還提出支持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
九、“雙核聯動”
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發展能級,打造全球營商環境新標桿
《規劃綱要》還專門設立章節明確支持推動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提出充分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以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推動“雙城”做優做強,共同打造全省發展核心引擎。
《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同時,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發展。以改革聯動為牽引,推動廣州、深圳兩市在“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中形成更多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推動廣州、深圳兩市完善戰略合作機制,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平臺對接,聚焦營商環境、科技創新、現代產業、基礎設施、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不斷深化合作。
十、“世界海洋創新發展之都”
支持廣州建設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規劃綱要》還明確了廣東要努力拓展藍色發展空間,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廣州打造成為世界海洋創新發展之都。其中提出,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為龍頭,推動海洋科學實驗室、產業示范基地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廣州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而在海洋產業方面,廣東要加快建設廣州、湛江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深圳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大力推動海洋生物重大新品種的培育、擴繁與產業化。
十一、“動漫游戲之都”
打造動漫游戲之都、全球創意城市和文化裝備制造中心
在文化建設方面,廣州將加快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和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工程、國家版本工程廣州項目建設,推進廣東粵劇文化中心、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設。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圈。廣東要打造廣州動漫游戲之都、全球創意城市和文化裝備制造中心。
此外,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規劃綱要》也對廣州作出了具體的部署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