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個“第一”見證廣東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邁向更高能級
生物醫藥產業是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的新興產業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同時,創新藥、生物制造、生命科學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無不展現出生物醫藥產業日益突出的戰略地位。
廣東將生物醫藥與健康列入大力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錨定產業集群規模超萬億元的目標,力推生物醫藥產業往更高端邁進。在生物制造上,廣東向“高”攀登。今年1月,廣東印發實施《廣東省加快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目標劍指搶占生物經濟未來戰略制高點,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
廣州國際生物島
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生物制造產業高地
作為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第一方陣”,廣東在相關產業布局早、發展快。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廣東生物醫藥產值年均增長13.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復合增長率。
進入“十四五”,這里更是將相關產業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必爭領域。廣東明確將生物醫藥與健康列為大力發展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錨定“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規模超萬億元”目標,廣東持續出臺支持政策,集聚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優勢資源,加強創新協同,持續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廣東的醫療器械產業規模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藥品生產許可證、中藥生產企業、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均排名全國第一,基因測序儀、呼吸機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多個“第一”的背后是企業茁壯成長、創新成果不斷,廣東作為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邁向更高能級。
廣東生物制造產業規模居于全國前列,尤其是依托以廣州、深圳為主要技術創新策源地和高端產業集聚區,布局了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初步實現生物制造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根據《行動方案》,到2035年,廣東的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逐步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動能之一,生物制造產值邁上萬億元臺階,基本建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制造產業高地,推動廣東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州三大核心載體集聚效應顯著
全球首個腫瘤雙免雙抗新藥從廣州走出;腦機接口技術讓癱瘓者行走;無缺血肝臟灌注系統實現了“不中斷血流”肝移植;基因遞送工業化制作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打開了另一扇門……
作為全球知名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廣州賦予“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定位,并提出用五年時間集中資源力量重點攻堅,實現“生物醫藥與健康”邁入3000億級產業集群。
當前,廣州已集聚6500多家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企業,位居全國前列,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和創新能力均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三大核心載體集聚效應顯著,形成了從研發、制造到服務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并帶動生物醫藥創新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鏈條躍遷,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生物島、科學城、知識城,均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作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區,黃埔區生物醫藥產業始終引領區域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截至2024年,企業主體數增長了3.8倍,從2017年1000家增長到48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增長了2.5倍,從2017年40家增長到140家;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營收規模增長了2.5倍,從2017年650億元增長到2300億元。
未來,廣州將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助力廣東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數讀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
廣東
“十三五”期間,廣東生物醫藥產值年均增長13.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復合增長率。
2024年,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約4486.63億元,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1962.52億元。
廣州
廣州已集聚6500多家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企業,位居全國前列,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和創新能力均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三大核心載體集聚效應顯著。
代表委員金點子
生物醫藥領域需要四鏈融合
“在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寫了‘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讓人民群眾用藥更放心。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目錄,支持創新藥發展’,我覺得這個對生物醫藥發展是非常及時和重要的。”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表示,未來他將繼續推動把醫療器械也納入其中,健全藥品器械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藥械目錄,支持創新藥械發展。
過去一年,袁玉宇調研走訪了許多生物醫藥的相關企業。他認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底蘊深厚,三甲醫院眾多,科研院所高校林立,優秀醫藥專業人才集聚,臨床優勢突出,未來還需要把人才的儲備和臨床的潛力轉化為產業創新的動力,政策要同向發力。
他表示,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有相對較高的風險。“我想,生物醫藥領域需要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創新鏈四鏈融合,才能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袁玉宇說。
建立海峽兩岸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區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林娜表示,廣東生物醫藥科技企業眾多、產業發展基礎雄厚,產業規模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也一直是臺灣的重要核心產業,其在人才、技術與生產管理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廣東與臺灣在生物科技領域有著廣闊合作空間。“廣東有廣州國際生物島、深圳坪山高新區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實力的產業集聚地,如能依托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實力與產品代工制造能力,粵臺可以攜手打造生物技術產業領域新增長點,兩岸就有機會繼續加深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林娜認為,可建立海峽兩岸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區,根據兩岸各自比較優勢和生物醫藥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并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科技,打造兩岸更好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