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城市文明建設工作獻良策謀實招
“建議加大倡導文明駕駛習慣的宣傳引導,共同營造文明出行環境”“建議通過公益訴訟強化湖泊河涌保護,提升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在2025年廣州市兩會期間,“文明”兩字被頻頻提及,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城市文明建設工作獻良策謀實招,共話文明城市新愿景。
聚民意惠民生,筑造文明幸福城。以人為本,增進民生福祉,是文明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值得一提的是,在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代表隨手拍”已成為市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重要載體和常態手段,將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讓文明建設成果惠及更多民眾。
代表委員們的真知灼見,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這些“金點子”正逐步轉化成為城市發展的“金鑰匙”,讓文明之花在羊城大地處處綻放。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代表委員發表真知灼見。圖為南沙區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高新沙園區周邊碧波蕩漾。
倡導文明出行 共建和諧交通環境
文明交通,作為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環,猶如一扇展示文明城市的窗口。為了構建一個文明、有序、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我們每一位市民都肩負著責任。聚焦構建和諧交通環境,2025年廣州市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2025年廣州市兩會上,廣州市人大代表肖堅專門提交了《關于大力倡導雨天乘車文明用傘禮儀的建議》,她建議相關部門制作推出一批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宣傳效果良好的公益廣告精品,用好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渠道和資源進行投放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市民雨天文明用傘的意識和素質,助力提升廣州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同時,交通運輸部門做好雨天文明用傘的宣傳和勸導工作,用好播報系統,及時提醒廣大市民雨天文明用傘。此外,教育部門推動“小手拉大手”,鼓勵學校開展形式生動多樣的雨天文明用傘宣傳活動,帶動家庭、影響社會,共同營造文明和諧出行環境。
“建議加大倡導文明駕駛習慣的宣傳引導,營造安全和諧交通環境。”廣州市政協委員林燕芬在提案中指出,近年來,廣州市加大了關于安全駕駛的宣教宣傳,公眾的認知度和執行力大幅提升,有效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但是,現在仍有司機在文明駕駛方面不夠重視,存在隨意臨停、任意加塞、隨意變道、切換車道不打車燈、過水坑不減速、濫用遠光燈等不文明駕駛行為,這影響了交通環境的安全與和諧。“不文明的駕駛行為,不僅影響交通秩序,還會造成交通擁堵,甚至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林燕芬指出,目前廣州市關于交通駕駛的公益宣傳,更多集中在安全駕駛方面,對于文明駕駛的宣傳宣教相對較少。為此,她建議,通過加強文明駕駛宣傳引導、完善交通設施與標識、強化法律約束與監管、倡導公眾參與監督等措施,逐步消除不文明駕駛行為,提高公眾文明駕駛意識,共同構建安全、和諧、有序的交通環境,彰顯廣州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
保護生態文明 共同守護綠色家園
人類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離不開生態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代表委員發表真知灼見,獻出“金點子”。
“建議通過公益訴訟機制強化廣州市湖泊河涌保護,打造美麗廣州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廣州市政協委員常向陽在提案中以黃埔區南崗河—木強水庫為例,介紹了這個廣東省美麗河湖典型的有效經驗。其中,公益訴訟在破解流域治理難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年9月,黃埔區檢察院與黃埔區河長辦聯合發起的“幸福河湖”水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公益訴訟聽證會在南崗河發源地——木強水庫舉行,進一步強化了“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當天聯簽《關于建立涉水領域民事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工作備忘錄》,加強了涉水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工作中的協作,為綠美廣州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常向陽建議,廣州市檢察機關加大對違法排污、破壞水生態環境等行為的公益訴訟監督和指導力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同時,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借助《廣東省生態環境教育條例》實施契機,有計劃地提升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與法治素養。此外,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加強在涉水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工作中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宣傳與輿論引導,加大對湖泊河涌保護和公益訴訟工作的宣傳力度,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共同推動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再上新臺階。
辦好民生實事 擦亮文明底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為民利民惠民,是建設文明城市的使命所在。廣州市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始終堅持“民生為大”,從細微處發力,在細節上用心用情,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亮點。
2025年廣州市兩會上,“代表隨手拍”成為熱議話題,受到廣泛關注。在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多名廣州市人大代表在與媒體“面對面”暢談履職故事中,不約而同分享了自身通過“代表隨手拍”為民辦實事的經歷感想。
市人大代表、廣東國智律師事務所工會主席徐嵩在2024年度代表履職積分中排名第一。在她看來,“代表隨手拍”是廣州人大i履職的三件寶之一,能隨時將日常發現和群眾反映的問題上傳系統,并很快得到解決,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結果”。去年6月,徐嵩發現廣州圖書館八樓開放時間要比其他樓層晚1小時,樓梯處排起長隊,“這不僅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更會因開放時爭先恐后沖上樓梯,出現安全隱患。于是我通過‘代表隨手拍’建議‘期末和寒暑假提前到9點開放八樓’。廣州圖書館很快就宣布暑假期間,8樓提前開放,孩子們不用浪費一小時排隊了。”徐嵩介紹道。
“‘代表隨手拍’是助力代表高質量履職的好工具。”市人大代表、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介紹,他通過“代表隨手拍”近兩年來反映了50多件民生問題,“有群眾反映,希望在附近路上增設斑馬線,我就試著通過‘代表隨手拍’反映了相關情況。沒想到這個問題僅用了一個多星期就解決了。”程鋼點贊“代表隨手拍”有“應”“快”“實”三大特點。其中,“應”是及時回應群眾呼聲的“應”,“快”是解決問題“快”,“實”則指市人大常委會對所有問題的督辦都是實實在在的。
“代表的‘隨手一拍’,不僅僅是記錄,更是行動,是改變。”市人大代表、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泰松認為,“隨手拍”的意義就在于通過發揮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辦成一樁樁老百姓關注的實事好事,把代表的履職清單變成群眾的幸福清單。
從守護學校、社區周邊交叉路口的出行安全,到推動增設公交站點緩解出行難;從關注一條道路的坑洼積水,到推動廣州圖書館北八樓暑期提前開放……一次次的“代表隨手拍”,是人大代表們依法履職的生動詮釋。
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在哪里,代表使用“代表隨手拍”的身影就在哪里。自2022年推出以來,“代表隨手拍”便成為廣州市人大代表履職的好幫手。市人大代表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社會問題后,用手機隨手一拍,將相關情況反映到“廣州人大i履職·代表隨手拍”小程序上,相關部門收到消息就會即刻辦理,代表還可實時查看辦理進度。常常問題提出才幾個小時,事情就得到了解決。據統計,2024年全年,共有426位市人大代表通過“代表隨手拍”反映事項4009件,同比增長256%。
小細節展現大文明。在廣州,通過“代表隨手拍”平臺,用心辦好民生實事,一樁樁民生項目落地,一個個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化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