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檔時間:2023年01月20日

        聚焦2023廣州兩會專題
        制造業立市,立得底氣十足
        • 聽全文
        • 2023-01-08 09:55:53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這篇文章不斷在廣州的大地上書寫

          制造業,是國之命脈所系,也是一座城市安身立命之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和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相繼提出要突出“制造業當家”,明確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推動制造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從去年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首次寫入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到今年這項任務再度占據“C位”,成為十項重要任務之首。分量之重,足以看出廣州將大力發展制造業作為面向世界攀升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基石。

          回望2022年,“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這篇文章不斷在廣州743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書寫。展望2023年,狠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廣州堅持制造業立市,立得更加名副其實、底氣十足。

          項目落地 制造業投資 提速穩經濟

          在“制造業立市”路線圖的牽引下,一大批先進制造業項目紛紛在廣州落地開花。

          2022年12月20日,廣汽豐田第五生產線在南沙小虎島投產,這個年產能規模達到20萬輛汽車的智慧工廠總投資63.42億元。從2020年8月打下第一根樁到生產線第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僅用了短短2年。而關于時間和速度的故事,去年9月投產的TCL華星T9項目似乎更有發言權,這個項目是業內最快封頂、最快搬入、最快點亮、最快量產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從簽約到工地打下第一根樁僅用了21天,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8個月。

          這樣的故事僅僅是廣州加速制造業重大項目落地的冰山一角。根據廣州市工信局出臺的《廣州市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的若干措施》,廣州不但對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制造業項目由市級財政給予1:1的配套扶持,還對重點產業鏈中強鏈、補鏈的重大項目按照“一事一議”原則支持項目的落地,有效推動制造業重大項目加快投資建設。統計顯示,去年1~11月,全市制造業投資完成874.6億元,同比增長22.1%,占工業投資比重80.4%,比2021年同期提高6.9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維信諾模組、粵芯二期等重大項目相繼投產,廣芯半導體、興森半導體等一批50億級以上項目和增芯、因湃電池、粵芯三期等一批百億級項目紛紛開工建設。

          當好店小二,加速制造業項目落地,為制造業企業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無疑極大地提振了廣大企業的發展信心。而一個個真實的數字,則是制造業企業用腳投票的結果。2022年,廣州市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4%以上,提高0.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1230億元,增長11%,連續4年穩定在千億元以上,其中制造業投資968億元,增長20%。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年廣州市將圍繞“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重大戰略部署,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鏈集群發展,大力實施“強芯”“亮屏”“融網”“智車”等工程,在產業領域全年安排項目超800個,讓制造業立市立得名副其實,讓制造業當家當得底氣十足。

          “鏈主”發力 優勢產業孕育新動能

        “鏈主”企業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汽車整車企業,開始挑戰新能源賽道

          提到廣州的制造業,不得不提廣州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制造業。2022年,廣州汽車產量突破300萬輛,連續4年穩居全國第一。得益于完備的汽車制造業體系和持續推動轉型升級,以廣州汽車產業“鏈主”企業廣汽集團為代表的傳統汽車整車企業,也開始挑戰新能源賽道。

          走進廣汽埃安智能生態總裝工廠,偌大的廠房里,智能化的柔性生產線馬力全開,龐大卻靈巧的機械臂馬不停蹄地完成各道工序,經過焊接、沖壓、涂裝、總成等車間,完成檢驗程序的一輛輛AIONS正緩緩駛下生產線。

          作為廣汽集團旗下的“自主雙子星”之一,廣汽埃安去年發展按下快進鍵——混改加速、百萬超跑兩線、提前兩個月完成產銷目標、已超千億元的估值成為廣州第一家“超級獨角獸”、自建電池工廠因湃電池填補了廣州汽車電池產業鏈空白……廣汽埃安的迅速發展成為廣州乃至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的一個縮影。“廣汽埃安是廣汽集團發展電動汽車事業的核心載體,更是廣汽集團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

          當前,廣州正抓緊智能化、電動化機遇,依托創新驅動發展,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在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不斷發力,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助力廣州發力從“汽車之城”邁向萬億級“智車之城”。

          而在連續4年蟬聯第一的成績和萬億級“智車之城”目標的背后,是汽車制造業上下游產業在廣州的加速集聚,一條條龐大的、看不到的產業鏈供應鏈,則是廣州汽車制造業得以獨占鰲頭的最大優勢。

          曾慶洪表示,在主要整車廠帶動下,廣州市擁有零部件企業500多家,但當前廣州整車零部件產值偏低。為了實現整車和零部件協同發展,“鏈主”廣汽將投資重點落子產業鏈,“十四五”期間將投入850億~1000億元,掌握一批智能網聯和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將以引領建設大灣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群為目標,制定廣汽集團中長期產業鏈供應鏈補強清單,通過自主研發、合資合作,投資并購等完善集團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布局。

          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在事關汽車產業安全和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上,廣州加快強鏈補鏈:總投資109億元的因湃電池項目動工,填補了廣州市研產一體化電池產業的空白,成為廣州構建更加先進自主、穩定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保障新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世界財富500強采埃孚集團在花都新建汽車電子工廠,持續提升自動駕駛、攝像頭、傳感器、制動電子等領域產品的產能,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打造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全球標桿工廠……僅在2022年12月31日開幕的第二十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就有34個汽車產業鏈重點項目現場簽約,涵蓋研發、設計、材料、裝備、充換電領域,總投資達332億元。廣州這片造車熱土,正朝著萬億級“智車之城”的目標沖刺。

          “專精特新” 瞄準縫隙市場闖新路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縱深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被稱為“小巨人”的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是“專精特新”企業中的“排頭兵”,更是解決制造業“卡脖子”問題的“主攻手”。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落地生根,廣州的“專精特新”企業同樣臥虎藏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廣州新增了8家國家制造業的單項冠軍,1家全球燈塔工廠。“這兩個指標是我們衡量先進制造業的時候,非常關注的專業指標,這代表了廣州先進制造業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看似普通的兩個數字,在廣州市人大代表、普華永道廣州分所負責人王斌眼中,卻是廣州在工業數字化轉型中完成的悄然蛻變。

          從城市分布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城市分布數量與城市GDP呈現高度正相關態勢,GDP過萬億元的城市依然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主要集中地。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譚國戩指出,廣州在產業規劃的高度上,在細分行業和領域培育出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領軍企業,帶動廣州的民營企業再邁上一個新臺階,通過推進廣州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助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走出一條適合廣州的“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來。

          根據《廣州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廣州市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量身打造”了15條措施,包括重點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傳統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產業園區網絡改造建設等,最高將給予單個項目500萬元補助。

          2023年,廣州將繼續落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開展項目、技術和供需對接,建設一批典型場景和示范園區,推動31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市人大代表馮興亞:

          廣州將“重倉”新能源汽車賽道

          汽車工業是廣州市支柱產業之一。根據廣州“十四五”規劃,廣州將“重倉”新能源汽車賽道,全力建設全球領先的“智車之城”。著眼于推動廣州汽車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建議,要促進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消費,完善廣州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政策統籌引導力度、促進廣州汽車產業穩鏈強鏈,以及推動智能駕駛地方立法。

          近年來,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綜合性補貼政策的出臺,對促進汽車消費起到了明顯效果,有效增強了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新能源汽車國補地補于2022年底全面到期,針對此現狀,馮興亞建議廣州市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含節能車)消費補貼規劃,盡快出臺新一輪補貼政策,穩定汽車消費市場,同時同步完善其他配套政策,釋放良好的汽車消費信號,助力廣州實現“制造業立市”以及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

          馮興亞認為,廣州市應把握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變革的戰略窗口期和機遇期,將智能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找準關鍵、畫好藍圖、精準施策、筑巢引鳳,快速提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發展水平,多措并舉促進廣州汽車產業穩鏈強鏈。一要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從三個方面深耕細挖加快鏈條補強,包括構建“鏈生鏈”的模式,帶動產業鏈內部縱深擴展;充分重視并積極引導以研發為核心的產業園區建設;精準發揮科技創新支持政策的導向作用等。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措施激發鏈條的活力、立足扶持和培育本土零部件明星企業,以點帶面激活廣州市汽車零部件產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園區,并且針對智能網聯、新能源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設置更優厚的政策條件。

          市人大代表李志堅:

          引導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資金、技術、人才、數據等資源要素的有效支撐。近年來,廣州針對要素供給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在市人大代表、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看來,要實現“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必須不斷創新思路和方法,引導土地、資金、金融等各類要素向制造業集聚,支撐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

          他建議,廣州要突出“企業所盼、廣州所優”,著力為制造業企業提供總量充足、結構合理、成本可控的技術、資金、用地和人才等要素保障,切實降低企業生產綜合成本,努力形成崇尚實業的良好氛圍。

          如何提供這些要素保障?李志堅說,要支持打造產學研用科技創新利益共同體。“我們可以支持在穗企業主動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對接,共同組建協同創新中心、產學研基地、技術創新同盟,研究突破制造業共性關鍵基礎問題,避免大量的重復研發與資源浪費。”有了這樣的創新立意共同體,還可進一步深入實施“以投促引”“以投促產”,發揮國有資本“以投促引”作用,撬動民間資本專注投早、投小、投科技,有針對性布局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用有效投資吸引優質項目落戶,共同承擔風險、共享投資收益。此外,通過提升產業園區等平臺的承載力和聚集度,推動土地資源集約利用,持續推進以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優先保障重點產業園區項目用地需求。“廣州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收儲、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做到‘地等項目’;另一方面鼓勵園區平臺通過新建、購買和統租等方式籌建一批低成本、高品質、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優質產業標準廠房,推廣‘園區上樓’,變‘以地招商’為‘以房招商’。”李志堅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最大的成网4438|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 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 |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久久亚洲国产伦理|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