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0年10月28日
“將高空拋物納入個人誠信檔案”“垃圾分類做得好要給予獎勵”“對垃圾分類進行全程監控”“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線檔案”——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在即,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
市人大代表、珠村實業有限公司三資交易辦專員潘映珊:建議將垃圾分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潘映珊注意到,近年來,在進行道路維修整改與綠化改造時,在同一年內同一路段出現反復開挖與整改現象。多次施工帶來的噪音、灰塵等環境影響周邊市民生活,道路的不暢通也讓市民出行不便。
“今天你挖、明天我挖、后天他挖,低效又浪費。”潘映珊建議,應該建立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檔案,對現有的地下各類管線進行排查,建成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網一體化網絡圖,為科學施工提供依據。同時建立統一的城市地下管網管理機構,管理機構統一協調,多部門聯合,科學有序地施工,避免各自為政、私自施工、重復浪費現象再發生。強化對實施工程項目的審計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提高投資效益。
潘映珊還建議在對交通和廣大市民生產生活影響最小的情況下安排施工,施工中要盡量做到分區域、分片區施工,“避免全面施工,遍地開花的現象。”
對于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潘映珊建議從強化垃圾分類頂層設計、加強各環節協調運作以及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機制等方面展開工作。
潘映珊建議,進一步加快建立符合廣州市的垃圾分類法律法規體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制度建設;同時加強考核評價,建立垃圾管理評價和責任追究制度;并建立健全垃圾分類的社會參與機制,加強素質教育,將垃圾分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垃圾分類管理中各環節,都應該有監控追溯。” 潘映珊表示,完善各項政策的配套措施,細化政策內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注重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形成疊加效應。要實行垃圾分類管理全過程監控。
她還主張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主體的雙重作用,積極探索建立社會資本參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領域;同時推進垃圾回收、再生資源交易等平臺建設。
潘映姍建議,垃圾分類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宣傳,“特別是在社區和媒體上,把垃圾分類后的處理情況,比如餐廚垃圾的利用、焚燒、做肥料等,通過視頻給市民看到,以免對公眾造成‘扔垃圾時細致分類、收運垃圾時又混在一起’的印象。”她建議,從分類運輸到終端處理,各個環節要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