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0年10月28日
“將高空拋物納入個人誠信檔案”“垃圾分類做得好要給予獎勵”“對垃圾分類進行全程監控”“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線檔案”——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在即,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天河區市容環衛第三管理所所長王鳳麗:垃圾分類做得好應給予一定獎勵
“廣州是國內最早時行垃圾分類的城市之一。”王鳳麗說,據她的走訪調研,“垃圾分類做得最好的是政府部門和樣板小區,重視程度高,硬件和分類意識比較強,普及率高。”
王鳳麗表示,公共機構和有物業公司的小區比以往也好了很多,但城中村和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卻比較遲緩。目前就樓道撤桶問題,大部分市民群眾已經習慣和認可。其實,小區的垃圾分類能不能分好,關鍵在政府、物業公司,政府扶持到位,物業公司重視,工作細致、宣傳到位,居民就會積極配合。當然,在垃圾分類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廚余垃圾在破袋投放方面不徹底。“在沒有人員守點和誤時誤點投放的情況下,群眾為了方便會連同垃圾袋一投了之,或者是因為怕臭怕臟不破袋,這樣就造成分類不徹底。”
她建議,除設置洗手盆、照明設施外,還要為居民免費提供一次性手套、擦手紙巾、消毒水等清潔用品,讓居民在投放垃圾時更干凈方便,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一些垃圾投放點設施不齊全,還沒達到政府要求的有投放亭、有水洗手、有電照明等條件,只是臨時劃個地方作為分類點,存在垃圾分類指引不明確,垃圾點位置過遠等。”王鳳麗建議,物業公司應加大撤桶后續服務監管,政府應加大相應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發揮社區居委、社區志愿者、社區黨員,特別是物業公司的管理作用,切實做好守桶站桶,及時跟進投放時段的換桶分類服務,督促做好投放點周邊衛生。
“我走訪調研了一些非樣板小區和居民社區,發現因為物業公司管理不規范,人手少,把清潔和垃圾分類外包給資質不清晰的清潔公司。”王鳳麗說,因為清潔費用太低,清潔工不足,垃圾沒有二次分揀,造成垃圾分類不規范,垃圾收運不及時等,轄區垃圾分類形同虛設。
王鳳麗建議,建立良性的獎懲機制。對于在垃圾分類過程中,做得好的機構、物業公司和居民,政府要大力表揚,給予一定獎勵。對于拒不分類,破壞分類工具,不履職盡責的,相關職能部門應敢于處罰。
“正常情況下,環衛部門對垃圾的收運和末端處理已經比較成熟,不會出現混收混運的現象。”針對市民群眾對末端處理的困惑,王鳳麗說,可制定規則條例,讓居民群眾監督物業公司、環衛部門,鼓勵市民發現“混裝混運”后撥打12345市民熱線,并將處罰效果及時公示。或者在各個環節進行雙向監督,假如小區垃圾分類沒有分好,環衛車司機可以督促物業公司整改,乃至“不分類不收運”;進行末端處置的焚燒廠、生物垃圾處理廠,則對環衛車運過來的垃圾進行檢查,實施終端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