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廣州與廣交會的“雙向奔赴”
在這里,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余萬境外采購商蜂擁而至;在這里,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商現場收獲超預期的200多億美元的出口成交額;在這里,來自全球各地的客商感受來自中國智造的力量和廣州“千年商都”的熱情……5月5日,史上最大規模的第133屆廣交會在廣州琶洲勝利閉幕。
在這半個月時間里,廣交會這扇“中國外貿之窗”,再次向全球客商展示自身作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強大實力,通過各種新展品新活動展現出中國經濟復蘇的澎湃活力,向世界呈現了廣東廣州與廣交會的一場“雙向奔赴”。
廣式服務:“千年商都”助力擦亮廣交“金字招牌”
“我們遇見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友人們。面對廣交會友人的各種指引需求,盡力做到熱情為他們解決問題,讓需求得以滿足。”作為這次廣交會疏運導乘志愿者之一,廣州巴士集團三分公司五車隊資料員鄧穎婷參與了廣交會公交志愿導乘工作。對她而言,能參與此次“史上最大規模”的廣交會志愿導乘活動,“感到很榮幸”。
在廣交會展館的一片“花海”前,來自海內外的采購商紛紛掏出手機拍照打卡。
像鄧穎婷一樣的眾多志愿者,正是廣州為本屆廣交會帶來的“廣式服務”的一個縮影——為幫助參展企業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廣州海關組織業務專家通過廣交會咨詢熱線、駐會咨詢臺等線上、線下渠道,“一對一”指引相關參展企業遞交展期內銷售進口展品稅收優惠申請;琶洲港澳客運碼頭正式投運,口岸在入境通道專門設立了“廣交會來賓便捷通道”,廣交會參展商憑參展證件下船后可通過便捷通道優先辦理通關手續;海珠區團委設立100個志愿服務崗位,組織了3000名展會志愿者,為國內外客商提供語言翻譯、場館指引、辦證咨詢等貼心實用的志愿服務……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廣州以千年通商經驗,培植了雄厚的商貿基礎。如此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下,廣交會根植廣州“營商環境沃土”,成長為享譽國內外的國際經貿盛會,打造成為中國的“金字招牌”、廣州的“金色名片”。
“廣交商機”:為廣州打造全球會展之都注入流量
67年來,廣州與廣交會始終雙向奔赴,在見證廣交會迎來送往全球客商,為廣交會的開展提供“廣式服務”的同時,廣交會的強大引力,也為廣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會展之都注入了巨大流量。
風從海上來,潮涌珠江口。“會展業是廣州吸引國際投資的重要資源”,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儲士家看來,廣交會的溢出效應最直接體現在廣州,廣交會的發展壯大也能更好助力廣州發展。
此次“中國第一展”全面恢復線下展,就在帶旺酒店住宿業的同時,也帶動琶醍、珠江新城等片區的餐廳、酒吧等夜間消費需求,進一步催旺廣州“夜經濟”。
近期,廣州與第133屆廣交會聯動促消費,發動40余家品牌企業為廣大市民、來穗游客及展會客商提供多元消費體驗和優惠活動,提供食住行購娛一站式服務,將展會巨大人流轉化為強大的投資流、消費流。比如列入全市首批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的廣百股份、廣州友誼商店,推出專屬禮遇,廣州點心、廣式臘味、雞仔餅、雞蛋卷等廣府手信深受廣交會客商青睞。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國際會展城市之一,廣交會之外,廣州還集聚了眾多業界領先的專業大展。來自國際國內的成千上萬展商客商每年齊聚廣州,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也為廣州傾力打造8個萬億級、13個千億級和一大批百億級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無限空間。2021年,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面啟動,其中明確了“打造全球會展之都”的建設目標。
2023年,廣州會展業復蘇勢頭迅猛,成績喜人,展現了“國際會展之都”的底蘊和實力。據統計,一季度全市重點專業展館舉辦展會56場,展覽面積合計約192.9萬平方米,參展觀展超241.5萬人次,展覽場次、展覽面積、參展觀展人次分別是2022年同期的2.8倍、2.35倍、4.09倍,比2021年同期分別增長75%、26%、38.4%。
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前,采購商在拍照留念。
廣東、廣州會展業強勢復蘇,已然成為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剛剛過去的“五一”期間,廣州消費市場的紅火之勢,也如會展交易現場一般熱火朝天——馬路上車流人潮不息,商場里消費客流不斷。據初步測算,五一假期,廣州市接待游客1058萬人次,同比增長近54%;實現文旅消費總收入近104億元,同比增長近58%。接待游客量和文旅消費均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分別增長9%、13%,創近年新高。
從會展到消費,從制造業到外貿,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廣東廣州已經全方位加速“跑起來”,以強勁的復蘇之勢,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晴雨表:參展企業表示情況超預期
展館內,企業紛紛展示自己的優質產品,獲得不少肯定。一眾秀實力的箱包中,低碳環保產品尤為受寵。再生面料箱包、防霉抗菌面料箱包、生物基仿真皮具……廣州漢諾斯箱包有限公司強大的新品陣容,不僅原材料、生產工藝過硬,而且性能結構與風格調性也非常時尚新潮。“本屆廣交會效果大大超出我們預期,截至目前獲得的意向訂單量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都有。”該公司負責人戴小姐欣喜地表示,初步溝通后大部分境外采購商選擇再去工廠參觀。
秦皇島百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杜青剛表示,此次展會期間他們接洽了國內外120多個客商,“因為我們使用的板栗原料都是精選的,而且從源頭保證產品的品質,全程不使用農藥和化肥,得到了很多境外客商的認可。”
除了國內參展商,在進口展區的國外參展商也紛紛感嘆廣交會平臺的吸引力。“這次參展情況超乎預期,是一次很令人滿意的參展體驗!”5月5日,第一次參展的馬來西亞客商姚進瑞在位于進口展區的攤位上堅守到最后一刻,積極拓展商機。
“已經三年沒有來中國了。這次能來中國非常開心!”參加廣交會超過25年的保加利亞的采購商SAMIR HAMADI MEZIAD表示,此次參展他們公司已經直接向七八家企業下了意向訂單,“我們一直需要中國產品,因為品質好,而且價格也合適。”
大平臺:產業集群展示區成“掘金”新去處
“中國外貿要轉型要靠創新,需要開拓更多海外高端市場實現需求牽引,針對高端市場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升級以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認為,作為“中國制造”全產業鏈的重要展示平臺、對接平臺、交易平臺,廣交會持續助力中國乃至世界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第133屆廣交會第三期開展以來,一處新增的“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不少參展商和采購商駐足,這就是設置在廣交會展館的產業集群展示區。在面積近1800平方米的展示區內,來自全國各地的11個產業集群齊亮相,展示產品涵蓋服裝及服飾配件、皮具、箱包、鞋類等。“通過這次集體亮相,各產業集群不僅展示了良好形象,也增加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廣州交易團負責人如是說。
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經貿盛會,廣交會是廣大出口型企業獲得國際訂單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在外貿形勢低迷的大背景下,花都區生產性自營出口企業的業績仍能保持逆勢增長,在廣交會上獲得的訂單是其主要增長源之一。
“參加本次廣交會,增加了我司外貿拓展的渠道。除了箱包類客戶外,還收獲了一些其他行業客戶。比如沙發、服裝、運動護具等”,位于產業集群展示區的廣州寶鉑皮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文彬表示,本次參與廣交會,他們已經有客戶明確下單了。還有部分客戶留下了詳細的產品需求,有待開發團隊后續進行特定開發。
同時,此次他們也獲得了一些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比如有些采購女包的外國客戶,看中了我們展示的樣品包。既向女包廠定制了這一產品,還指定了必須采購我們的材料以確保產品質量”,據蔣文彬介紹,“總體看來,本次參加廣交會的效果達到了之前的預期。我們決定繼續參加下屆廣交會!”
作為行業風向標,本屆廣交會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特別加大優質品牌拓展營銷力度,推出“強企推新行動”,榮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四類稱號的行業領先企業享受多項專屬服務。
入選企業表示,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不僅是廣交會的一大亮點,他們也在活動中吸引“新粉”、鞏固“鐵粉”,對活動給予一致好評與點贊。其中,TCL展位負責人表示,TCL期待能夠通過廣交會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線上線下的渠道與全球合作伙伴加深交流,與行業伙伴共同探索前沿創新技術,進一步提升全球各區域市場的影響力,收獲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不說道別,金秋再見!廣交會的精彩仍在繼續,線下展閉幕后,廣交會線上平臺將繼續開放,幫助境內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今年秋天,廣州也將再赴線下“廣交之約”,再攜廣交會共同見證中國外貿的韌性,共同分享廣闊的中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