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發布
近日,《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對外發布?!秷蟾妗凤@示,廣州超越東京位居全球第12位,與2024年位次(第13位)相比上升了1位,在中國區排名中僅次于上海、香港、寧波舟山,位居全國第4位,彰顯出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取得新成效,全球影響力和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作為承擔全球80%貨物運輸的行業,航運業不僅是全球貿易的“血脈”,更是推動區域經濟繁榮和全球供應鏈穩定的核心力量。國際航運中心是以優質的港口設施、發達的物流體系、關鍵的地緣區位為基礎條件,以高度完善的航運服務為核心驅動,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航運資源的重要港口城市。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波羅的海交易所聯合編制,自2014年首次發布以來,已成為全球航運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價體系之一。該指數對全球43個航運中心城市進行綜合評價,涵蓋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大維度,下設16項二級指標,為政策制定者、企業和研究者等產業鏈各環節提供參考。
廣州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由廣州市港務局牽頭已連續實施四輪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8億噸,排名全球第五,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2645萬標準箱,排名全球第六,連續16年成為全國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港,是全國最大的糧食接卸港,全國最大車厘子、榴蓮海運進口口岸之一。商品汽車作業量140.1萬輛,位居全國第二。
2024年國際都市游船活力指數廣州首次超越紐約位居全球第一,珠江游旅客接待量達到42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南沙港區建港20年來發展成績顯著,全年集裝箱量首次突破2000萬標箱,外貿集裝箱占比近50%,作為單一港區躋身全球吞吐量十大港口之列,這一成績凸顯了南沙作為珠江西岸深水良港的戰略價值,以及其在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建設廣州國際航運樞紐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當前,廣州正在加快激發“四港”聯運新勢能、增強鏈通全球新優勢、擦亮水水中轉新品牌、拓展海鐵聯運新空間、持續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推進港航重點項目建設、完善物流倉儲配套設施、抓好重大項目謀劃儲備、提升南沙港區路網能級、增強行業保障能力、建設廣州臨港經濟區、培育發展港航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游船郵輪服務品質、推進重點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重點任務。
按照預期目標,到2026年,廣州國際航運樞紐能級顯著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明顯增強,臨港經濟區建設穩步推進,港航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重點產業鏈提質增效。到2026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700萬標箱,海鐵聯運量達到80萬標箱,商品汽車吞吐量達到160萬輛,港航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