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廣州市統計局專場新聞發布會(2021年總第8場)
時間:2021年1月29日下午2:30
地點:廣州市新聞發布廳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
親愛的各位媒體朋友:
今天是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歡迎各位媒體朋友來到廣州市新聞辦2021年舉辦的第8場新聞發布會。今天上午溫國輝市長代表市政府做了工作報告,相關報道已經發布了。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通報2020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解讀全年經濟運行數據。
我們共同走過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廣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感恩奮進,全面貫徹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抓當前、打基礎、利長遠,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舉措,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探索引領新時代老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廣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俊為各位媒體朋友介紹2020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有請廣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俊介紹2020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
馮?。?/strong>
各位新聞媒體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由我發布2020年廣州市的經濟運行情況。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的結果,2020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5019.11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88.08億元,同比增長9.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590.39億元,同比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8140.64億元,同比增長2.3%。
十三五時期,廣州地區生產總值從18560億元提高到25019億元,五年跨越了7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長6%,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了2萬美元,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從2020年廣州經濟運行軌跡看,一季度GDP-6.8%、上半年-2.7%、前三季度增長1.0%、全年增長2.7%。2020年四個季度廣州經濟的累計增速從負增長到不斷提速上揚,呈現出“經濟增長韌性強,結構優化動力足,質量效益超預期”的特點。其中農業跑出新記錄,工業增長穩健,服務業穩步復蘇,消費持續回暖,投資不斷提速,出口保持增長,金融業支撐強勁,就業物價穩定,民生保障有力,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廣州經濟顯現出穩步向好的韌性和活力。
一、農業生產增速創26年來新高,重點農產品產量增勢較好
2020年,全市強有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保生產穩供給,實現農業生產大豐收,農產品擴量、提質、增效。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7.61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創26年來新高。其中,種植業總產值277.68億元,同比增長10.5%;蔬菜產量同比增長4.8%,蔬菜自給率超過100%;園林水果產量同比增長23.3%,荔枝大豐收,產量突破10萬噸,同比增長1.5倍。漁業總產值103.51億元,同比增長17.9%。畜牧業降幅明顯收窄,其中生豬產能實現正增長,全年出欄量同比增長2.5%,扭轉了連續兩年兩位數負增長的局面。
二、廣州工業生產增長穩健,汽車制造業表現出色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由前三季度的負增長轉為穩健增長,比去年一季度提高22.1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4.6%。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全年同比增長3.7%。其中汽車制造業表現出色,全年有7個月的當月增速達到兩位數;全年汽車產量突破295萬輛,居全國城市首位。電子產品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分別增長3.6%和3.4%。醫療防護物資持續較快增長,口罩產量增長9.1倍,營養保健食品產量增長40.6%,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增長12.8%。部分高新技術產品增勢良好,服務器、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2.0倍、89.8%和17.3%。
三、服務業穩步復蘇,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長
2020年1-11月(錯月數據),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時收窄12.8個百分點。營利性服務業全年恢復至正增長區間,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支撐作用明顯,同比增長12.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成為亮點,同比增長9.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降幅繼續收窄,雖然同比下降11.1%,但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時收窄8.4個百分點。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受損最深但恢復加快,同比下降33.3%,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時收窄12.7個百分點。
四、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消費升級類商品快速增長
202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8.66億元,同比雖下降3.5%,但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時收窄11.5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達5.7%。日常生活用品需求旺盛。疫情催生“宅經濟”,全市限額以上日用品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8.1%和18.6%;中西藥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暢旺,同比增速達40.1%和22.6%。消費在回暖中升級。限額以上通信器材類、家電音像器材類等電子產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6%,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3.0%和8.1%。
五、固定資產投資不斷提速,國有民間投資雙雙發力
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0%,繼上半年累計增速轉正后持續提速?!笆濉睍r期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9.7%。2020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7%,其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水上運輸業等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都超過50%。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2%;工業投資雖然同比下降0.8%,但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時收窄21.9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累計增速自去年9月份以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3.1%;國有投資在交通運輸、電力、水利等完成投資超十億元的大項目帶動下持續走高,同比增長16.3%;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4%,累計增速自10月份轉正后持續提升,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教育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倍、62%和23.7%。
六、出口保持增長,利用外資質量提升
202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9530.1億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時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值5427.7億元,同比增長3.2%;進口總值4102.4億元,同比下降13.6%。全年實際使用外資493.72億元,同比增長7.5%。全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超過八成,同比增長16.2%,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8倍。
七、金融存貸款快速增長,財政收支保持穩定
去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1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78萬億元、貸款余額5.44萬億元,分別增長14.7%和15.5%。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長21.5%,延續穩定向好態勢;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2.2%。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1.59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從三季度開始由負轉正;“十三五”時期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速達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占比為75.4%,比去年一季度時提高2.1個百分點。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53.04億元,同比增長3.1%,“十三五”時期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均增速達11%。
八、交通運輸穩步恢復,現代物流增勢良好
2020年,全市貨運量同比雖然下降4.8%,但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收窄14.6個百分點。其中公路貨運量恢復較好,同比下降2.6%,降幅比去年一季度收窄26.9個百分點;水路、航空貨運量同比分別下降6.8%和16.0%。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下半年均保持正增長,全年同比增長1.5%,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連續5個月保持正增長,全年同比增長1.2%。客運量同比下降34.4%,但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8個百分點。其中航空、鐵路客運量降幅較大,同比分別下降38.2%和40.2%,但總體上降幅均有所收窄。現代物流增勢良好,規上多式聯運、供應鏈管理兩大新興行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6.3%和29.6%??爝f業務量超76億件,居全國城市第二位。
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人力資源服務業全省第一
2020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29.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3%;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九成。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規模、速度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1-11月,全市規模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8%,醫藥、專用設備、互聯網軟件等重點行業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主力。
十、市場價格總體平穩,穩價保供成效顯現
2020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6%,呈逐季回落態勢,漲幅較大的食品煙酒類同比上漲9.9%,比去年一季度時回落5.5個百分點。受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導致當年市場供給偏緊的翹尾影響,2020年全年豬肉價格繼續上漲54.2%,但漲幅比去年一季度時回落66.7個百分點;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1%和4.6%。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同比下降4.8%,降幅在連續3個月企穩后雙雙收窄。
十一、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社會民生保障扎實有力
2020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04元,增長5.0%,“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達7.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6元,增長8.3%,“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10.1%。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2020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約占七成,其中交通運輸、衛生健康、農林水、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別增長都超過11%,最高達到32.6%,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總體來看,2020年全市經濟增長穩步向好,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回暖,為“十三五”規劃收官畫上圓滿的句號。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世界經濟風險點增多、國內疫情再起波瀾,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21年,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專注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恢復中進一步加快結構優化,在結構優化中加速新動能發展壯大,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逆風破浪搶占先機,以乘勢而上的姿態打開“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謝謝大家。
朱小燚:
感謝廣州市統計局副局長馮俊女士的通報。馮俊女士介紹了2020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11個板塊,2020年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7%,第一產業增長9.8%、第二產業是增長3.3%、第三產業是增長2.3%。
現在進入提問環節,也請各位記者朋友在提問前先通報您所代表的媒體機構,謝謝。
新華社記者:
廣州經濟增長在一季度下降后逐漸恢復,尤其是下半年恢復提速,全年經濟增長好于預期,您認為主要的支撐有哪些?顯現出哪些特點?
馮?。?/strong>
謝謝您的提問。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精心部署下,廣州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改善,“六穩”“六?!背尚С掷m顯現。從經濟增長的軌跡來看,前三季度廣州經濟增速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轉正后,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向好;進入第四季度,各主要經濟指標基本恢復常態,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5萬億,達到25019.11億元,增長達到2.7%,高于全國和全省,而且在一線城市中表現也是非常矚目。無論從地區生產總值的規模還是增速,還有投資、金融、價格等宏觀指標,還是就業、失業率和居民收入等微觀指標,都顯示著奮力向好的廣州經濟交出亮眼答卷。
從去年經濟增長支撐因素來看:一是金融、信息軟件等現代服務業支撐依然強勁,他們實現的增加值都有兩位數或者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其次就是工業恢復明顯,房地產業加快復蘇,商貿業加快回暖。從這些因素都推動了今年經濟的增長。
再一個支撐因素是建筑業勢頭較好,同時現代農業也發展迅速,農業總產值創了26年來的新高??傮w來看,2020年廣州經濟增長是有質量的增長、有溫度的增長,增長是結構更優、底色更亮、信心更足的增長。我用一些數據給大家做支撐,或者是擺一擺、列一列。
一是有質量的增長:2020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5%;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下降0.9元。規模以上的服務業盈利面超過八成,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小微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2%。這樣的數據來看,我們的增長是有質量的增長。
二是有溫度的增長:2020年,全年為企業減負超1000億元,引導銀行機構為超過13萬多家企業提供優惠貸款超3000億元;新增城鎮就業29.5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階段性將低收入居民價格臨時補貼標準提高1倍,惠及困難群眾143.8萬人次。民生項目加快建設,居民服務、文體娛樂體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教育業等等民生投資增長超過20%以上,有些甚至達到1.6倍。所以我們的增長是有溫度的增長,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增長。
三是結構更優:2020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占比提高到72.5%,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八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7%,占比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接近六成(59.7%),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50%,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超過65%。所以是結構在不斷優化。
四是底色更亮:創新創業推動受疫情沖擊的生產生活恢復元氣,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6.3%,市場活力非常暢旺。全年新設立企業44.21萬戶,增長31.4%;“四上”企業突破3.2萬戶,增長25.2%,經濟運行根基扎實穩固。無論是新增企業還是“四上”企業,數量都創了歷史新高。所以增長是底色更亮的增長。
五是信心更足:通過企業的一組調查數據,隨著訂單回升、預期好轉,加上信貸政策的重點支持,廣州企業預期信心不斷增強。根據2020年四季度景氣調查結果顯示,87.1%和90%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對下季度本企業經營和本行業運行的預期持樂觀態度,80%以上的工業企業表示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增加或保持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折射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廣州營商環境不斷相好、市場商機涌現,也充分顯現了市場對廣州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從一組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廣州經濟增長的底蘊足、支撐強,全年經濟增長勢頭很好,為“十三五”規劃收官畫上圓滿的句號。隨著“六穩”“六?!惫ぷ鞯某掷m推進,為全市經濟基本盤將會得到進一步鞏固,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謝謝。
朱小燚:
非常感謝新華社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廣州市統計局馮俊副局長給我們幾個核心詞:2020年全年廣州經濟增長是有質量的增長、有溫度的增長,結構更優、底色更亮、信心更足。
南方日報記者:
疫情倒逼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經濟新動能在廣州全年經濟運行中的表現怎么樣?
馮俊:
謝謝您的問題。
剛才提到廣州經濟是有溫度的增長,同時我們也是有質量的增長,質量體現在什么?經濟新動能體現是非常好的,雖然在疫情下,廣州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但新產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發展潛力在疫情情況下也進一步發揮出潛能,市場空間進一步釋放。
一是新產業引領轉型。2020年,全市IAB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8.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1.6%,擔當了廣州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超過20%,達到23.5%;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制造業迅速增長,增加值增速都超過5%。
二是新產品釋放潛力。除了剛才介紹的智能、電子、醫療防護產品以外,新能源汽車受到政策利好推動。其中,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受政策利好推動,全年產量分別增長34.1%和17.3%;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一改前兩年持續負增長的“寒冬”局面,2020年以來快速增長,增速接近15%;電子信息產品中的服務器、智能手機、顯示器產量分別增長2.0倍、89.8%和21.9%;高端裝備中的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產量增長20.0%;新材料中的鋰電子電池產量增長42.3%。醫療防護物資依然較快增長,口罩、醫用口罩全年產量分別增長9.1倍和6.7倍。
三是新模式蓬勃發展。廣州直播帶貨多項舉措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直播電商商家開播數位居全國第一。網購消費模式持續保持熱度,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2.5%;網上點餐方式受到追捧,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網上餐費收入同比增長接近30%。這些都是新的模式所發生的變化。
四是新業態迸發活力。在線課堂、數字文化娛樂、云端會議、線上醫療等新業態帶動服務業穩步復蘇。2020年1-11月(錯月數據),互聯網經濟核心行業的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3%,自4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態勢;高技術服務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1%,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信息服務營業收入都達到20%左右的增長??梢哉f一組組數據,我們新經濟、新動能的增長是在不斷煥發出能量。
謝謝。
朱小燚:
感謝南方日報媒體朋友提問,也感謝統計局副局長的回應。
剛才看到馮俊副局長講的是短短將近20個數據中,有10多個都是兩位數的,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11.6%,擔當了廣州經濟增長的新引擎?;ヂ摼W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3%,自去年4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的持續增長態勢。
央廣網記者:
近期國內疫情反彈,您覺得全年廣州經濟運行當中的積極因素有哪些?
馮?。?/strong>
謝謝您的提問。
剛才說到的是去年的經濟增長,展望今年,剛才朱部長也介紹了在“兩會”的時候,這幾天在政府工作報告對2021年增長提出了目標,也提出了很多措施。
2021年,廣州將聚焦打造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典范,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持之以恒實施“1+1+4”工作舉措,著力做強城市更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雙引擎”。為經濟穩定增長搭建了厚實的平臺,積蓄了待發的后勁,有諸多積極因素,我給大家節殺一下。
從生產端來看,工業企業增長面在持續擴大。全市近六千戶規上工業企業中,產值實現增長的企業逐季增多,企業全年增長面為44.4%,比去年一季度提高18.1個百分點。圍繞暢通“雙循環”,新物流大通道正加速成型。1-11月,全市現代物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4%,增速逐季提高,表明企業看好后續需求復蘇前景,信貸內生增長動力持續加強。
從國內循環看,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全年批發業、零售業銷售額均實現增長,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全年增長3.9%。受疫情影響較深的住宿餐飲業雖未完全回補,但第四季度當季已實現增長2.2%。而且汽車消費明顯回暖帶動力強,自下半年以來連續6個月單月增速保持正增長,剛才說到生產,生產也是連續7個月都是連續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還有限額以上家電、通信類電子商品全年零售額也實現兩位數增長。國內大循環這塊積極因素也是比較多的。
從國際循環看,占全市外貿總值超一半的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3.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接近兩位數,進口消費品增長穩定,特別是出口新業態增長強勁,全年場采購出口同比增長超過34%。
從項目儲備看,廣州也做了很多提前安排。全市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數同比增長11.9%,其中新增工業投資項目數增長超過20%;新增工業技改投資項目數增長超過10%;從規模上看,建設改造的新增項目計劃總投資額提高51.2%,項目計劃總投資額平均規模從上年2.5億提高到3.3億,制造業新增項目計劃總投資額提高31.7%。項目儲備質量都在不斷提高。不僅數量提升,而且質量提高。
從發展后勁看,新興產業投資快速增長,蓄力充足。2020年廣州市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為151個,全年實際完成投資接近160億元,增長11.7%。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中的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醫藥制造等行業同比分別增長都是成倍的,最少有1倍,最多的接近5倍。這些增長都是非常迅速,也為廣州經濟厚植了一個增長的平臺。
陽光總在風雨后。2020年廣州經濟在疫情沖擊中體現出活力和韌性。隨著各行各業不斷恢復,在農業、工業、營利性服務業、投資等指標均超上年水平,消費第四季度當季增速也實現正增長。供需結構不斷優化,加固國內國際雙循環,也為下一個階段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動能。廣州經濟持續向好的勢頭進一步延續鞏固,我們相信,今年廣州將更加煥發活力,“十四五”開局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謝謝。
朱小燚:
感謝央廣網記者的提問,也感謝馮俊副局長的回答。
剛才看到廣州統計,我們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發出了我們的報道。廣州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標題是突破2.5萬億元。數字就是25019.11億元,同比增長2.7%。我們為過去一年廣州的經濟韌勁和可喜感到特別自豪。我們繼續和北京、上海、深圳居于一線城市的前列。所以2020年感謝廣州經濟的發展,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一路跟我們走過來,這段時間的各項報道、立體的傳播也得到各位媒體的支持,尤其是廣州市“兩會”召開,很多媒體朋友是各地奔波,希望大家注意勞逸結合。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