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日,在世界濕地日中國主會場上,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海珠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據了解,海珠濕地成功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在于其地域稀有性與代表性。它是全國唯一一個地處超大城市中軸線上的國家濕地公園,是非常稀缺的城央綠色空間,是放棄了超過萬億的商業開發價值,以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在城市中央打造出“入則自然,出則繁華”的寶貴財富。同時,海珠濕地內還擁有極具嶺南特色的垛基果林生態系統,并保留了傳承千年的高畦深溝傳統農業文化。
海珠濕地是非常稀缺的城央綠色空間
海珠濕地通過十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一套城央濕地修復模式與技術,打造成獨具嶺南特色的國際重要濕地。據悉,截至2023年1月,濕地率達79.4%,海珠濕地鳥類種數從72種增加到187種,是原來的2.6倍,昆蟲種類從66種增加到738種,魚類從36種增加到64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鴻雁、水雉、鴛鴦、白胸翡翠、褐翅鴉鵑、畫眉等27種,IUCN紅色名錄中華花龜、平胸龜、中華鱉等20種。
此外,海珠濕地分布有超過一萬畝的垛基果林濕地,那是通過“基、果、水、岸、生”五素同構,在挖掘和傳承農耕智慧的基礎上修復而成,其內留存的高畦深溝傳統農業系統已成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南亞熱帶大河三角洲具有區域代表性、獨特性和稀有性。
海珠濕地是全國唯一一個地處超大城市中軸線上的國家濕地公園
據悉,海珠濕地發揮城市生態、科普宣教等功能,保障了原住民利益,滿足了公眾開展康體休閑、民俗文化、自然教育等需求。還攜手企業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生活圈,實現聯動發展與共治共享。
同時,海珠濕地也將持續發揮國際重要濕地生態資源優勢,賦能環海珠濕地價值圈,助力數字生態、會展文旅、高端服務和現代商貿產業聚集。發揮濕地空間價值優勢,助力城市區域空間規劃建設,助推舊村改造與濕地空間融合,為廣州將來打造獨具“世界水準、中國氣派、灣區特色、嶺南風韻”的城市發展標桿貢獻濕地力量。
截至2023年1月,濕地率達79.4%,海珠濕地鳥類種數從72種增加到187種,是原來的2.6倍,昆蟲種類從66種增加到738種,魚類從36種增加到6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