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面對中外記者,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語氣堅定,宣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時隔不到一個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調研,就直奔改革開放前沿——廣東。
在廣東之行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
關鍵一招
走進綠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園,一塊宛如“揚帆啟航”造型的巨石上,鐫刻著“前海”兩個大字。
從這里遠眺,昔日灘涂如今已是一派勃勃生機: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樓不斷改寫著天際線,見證這一“特區中的特區”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橋頭堡”。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首站就來到深圳前海,作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的重要論斷。6年后,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話語堅定:“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3年11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問題專門研究并作出決定,為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已召開60多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委會議,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項,點面結合、統籌兼顧,促動制度建設形成整體合力。
闖關奪隘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
“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盯解決突出問題,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2020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時的重要講話,精辟闡明了改革和發展的深刻內涵和辯證關系,指引我們在新形勢下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143項科技體制改革部署破立并舉,推動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34位躍升至第12位;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出臺“史上最嚴”環保法;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經略城鄉區域格局,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邁上更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逆全球化思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立足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的同時,打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開放發展中把握戰略主動。
從舉辦廣交會、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到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從在全國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啟航;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有序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施行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人民至上
“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凝聚起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建機制、掃障礙、破難題,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每年超過千萬的農村人口落戶城鎮;垃圾分類、清潔取暖、廁所革命……一樁樁民生“小事”,一次次成為改革發力點,一步步提升民生溫度。
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每年近5000萬困難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改革完善住房制度,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住房條件;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2485個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養老等各個環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活了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釋放出了蘊藏于億萬人民的巨大活力。
廣州實踐
爭當全國營商環境改革領頭羊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也是城市發展的軟實力。“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在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廣州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州改革的“頭號工程”。
2018年起,廣州持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從1.0到5.0迭代升級,出臺《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腳步不斷加快,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309萬戶,1至8月新登記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