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信用社會 促文明之風
從千年商都到國際商貿中心,“誠信”二字,始終貫穿廣州這座城市的發展,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成為廣州建設文明城市的基石。
誠信對于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是重要“通行證”。2018年以來,廣州市全面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信用在提高市場監管能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激發市場活力的基礎性作用,營造守信踐諾的社會新風尚。從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到慈善捐助、科研誠信、藥品治理……廣州信用建設之路正越走越穩、越走越快。
案例:科技+信用 讓超限超載車輛無處遁形
丫髻沙大橋曾是大貨車超限超載“黑點”。為了治超,一度采用占用一個車道引導涉嫌超限超載貨車,限流通行,隨著車流量急劇增長,在“治超”的同時如何“治堵”,成了執法者面臨的最大難題。2018年起,丫髻沙大橋采取“不停車式非現場執法+路面精準打擊”相結合的綜合治超模式,實現了對通行大橋所有貨車的24小時實時監控和全面監測。
8月8日晚,記者來到丫髻沙大橋海南治超站,環城高速上布控的非現場執法系統可對過往貨車進行24小時不間斷稱重檢測,一旦發現超載,車牌將在顯示屏上“曝光”,以此通知車主前往治超站進行復核,若確認超限超載,不僅是司機受罰,還有車輛、運輸企業、裝載源頭企業都會被追責,這也被稱作“一超四罰”執法。
交通執法人員對車輛進行臨檢
以科技手段打出組合拳,超載貨車在監控之下無所遁形。更重要的是,2018年以來,廣州市在交通運輸領域建立“紅黑名單”制度,積極開展信用評價,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取得明顯實效。同時,對超限超載行為還建立信用記錄,將運輸企業相關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公示,納入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實現有機對接和信息共享,對嚴重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這意味著,如果上了嚴重違法超限超載運輸“黑名單”,相關企業會被限制或禁止市場準入、行政許可、限制融資和消費、限制享受優惠政策、限制參與評優表彰和相關任職。
今年1月至7月,廣州共處罰貨運源頭單位及個人305宗,吊銷車輛營運證3輛次,責令企業停業整頓14家次,在“信用廣州”網公布交通運輸部認定嚴重違法超限超載運輸失信當事人名單448個。高快速公路入口超限率降至0.17%,較三年前下降94.9%,優于國務院制定的2020年底高速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率不超過0.5%的目標。如今,丫髻沙大橋已逐步實現了違法數量、總重、程度的“三降”和執法效能、路段通行效率、群眾滿意度的“三升”工作目標。
廣州城市信用狀況不斷優化提升 營造誠信法治營商環境
事實上,丫髻沙大橋的治超工作是信用社會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誠信,已經逐漸成為這個社會重要的“通行證”。
近年來,廣州市城市信用狀況不斷優化提升,在2019年全國城市信用峰會上獲評城市信用監測排名進步前十名,截至2020年6月底在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位居前列位置,歸集信用信息數據量、市場主體亮信用承諾數量、形成聯合獎懲案例數量等多項信用監管指標領跑全國。
在社會誠信、商務誠信建設的29個細分領域,建立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事前,強化落實信用承諾制,引導企業主動亮承諾,在信用廣州網站依法依規公示市場主體信用承諾近240萬份。事中,完整記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建立3415家房地產中介機構、4萬多名房地產從業人員以及150家家政企業、25萬家政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對承包、監理、造價咨詢等14000余家企業實施差異化分級分類監管。事后,落實聯合懲戒措施,形成聯合獎懲案例超12萬個。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實現涉政府、涉金融電子商務、涉國企失信黑名單清零。
同時,健全聯合獎懲機制,推動知識產權等18個領域出臺市級聯合懲戒備忘錄,聯合獎懲應用系統已對接42個市級部門及11個轄區,構建起信用聯合獎懲大格局。據統計,廣州累計歸集信用數據超49億條,實現全市常住人口和企事業單位信用記錄全覆蓋。雙公示信息、失信被執行人等紅黑名單信息同步共享至信用網站公開公示。
有了一系列數據支撐,廣州啟動信用監管平臺建設,率先建立建筑市場誠信評價體系,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國家試點,信用監測實現全轄區覆蓋,在市市場監管、稅務、環保、旅游、住建等重點領域定期公布信用等級評定結果。
助力企業重塑信用 有力支持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當然,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打造健康文明社會,目的并不是“處處限制”,最重要的是要激勵市場主體重視信用建設,懂得誠信經營的重要性,通過信用獲得便利,出現失信行為的企業,經過信用修復,可以重塑信用。
為此,廣州嚴格依法依規實施聯合獎懲措施,防止信用懲戒泛化濫用,建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取得明顯實效。如今,在廣州的珠江國際大廈等商務樓宇,寫字樓前臺不只有引導咨詢的工作人員,還放著星級樓宇“信用管家”的公示信息。“信用管家”會為寫字樓進駐的企業免費提供信用咨詢、信用風險信息推送等8項公益性服務,以及出具信用報告、信用評估等5項市場化服務事項。這里的信用管家告訴記者,有企業因為沒有及時進行工商年度申報、經營地址變更沒有及時登記等原因被納入工商異常名錄,被行政處罰后相關處罰信息被歸集到信用信息庫,很多企業經營者自己還不知道公司有失信記錄,直到發現自己的公司被“掛網公示”,甚至不能參與招投標、不能融資借款,一查才發現信用出了問題。作為“信用管家”,既可以指導企業更加知信用、懂信用、用信用,也可以幫助他們通過合法合規的正規途徑處理信用問題。
近年來,廣州嚴格執行國家文件精神,失信行為記錄和失信懲戒措施均有行政法規依據或國家文件依據,沒有出現信用懲戒泛化濫用情況。同時,廣州嚴格執行“信用中國”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三級協同信用修復機制,疫情期間出臺《信用助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若干措施》,開辟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協助企業加快重塑信用,2月17日至8月6日,累計完成行政處罰信息國家省市三級協同信用修復3514筆,其中重點保障企業272筆,市復工復產重點企業270筆,最快20分鐘內完成市、省、國家三級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