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翻動間,一塊塊建筑廢棄物在自動傳輸帶上被投進顎式破碎機,在智能化車間里,這些建筑廢棄物經過破碎、風選等流程,成為綠色低碳的再生材料,再次被投入到城市建設中。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一幕就發生在白云區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的智能處理生產線上。如今,廣州從建筑廢棄物的“產生—運輸—處置”三方面著手,打造出建筑廢棄物處置的新模式。
構建“天地空”一體化智慧監管體系
“以往,因缺乏有效手段,監管盲區多,一旦發生建筑廢棄物偷倒,很難追蹤到事主。”廣州市白云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建筑廢棄物管理科四級主辦楊秦正向記者演示,智慧城管的大屏幕上,一張地圖清晰標注了“裝飾裝修廢棄物點”“余泥卡口監控點”“備案車輛”等流程信息。
“如今,城管部門依托市級監管平臺,融合無人機巡航、AI智能識別、電子聯單等科技手段,實現建筑廢棄物從產生、運輸到處置的全過程閉環管理,構建‘天地空’一體化智慧監管體系。”
一方面,城管部門通過提前設置的32條無人機巡航航線,可以實現對偷倒黑點和高發區域以及農田、河涌、施工工地等重點區域的實時巡飛,及時發現建筑廢棄物偷倒線索,并進行倒查,快速鎖定涉事企業及人員。
另一方面,在白云大道、廣從路等主干道布設153個智能卡口,部署450支AI攝像,集成車牌識別、密閉檢測、車身清潔度分析等6大算法,自動識別無證、不密閉、無電子聯單運輸建筑廢棄物等違規行為。
今年以來,白云城管大力推行建筑廢棄物處置的電子聯單管理。通過在建筑廢棄物的產生和處置場所劃定電子圍欄,并在車輛上搭載定位系統,實現建筑廢棄物從產生到處置全程可追溯,2025年以來白云區建筑廢棄物電子聯單數量達40余萬條。
家裝廢料清運像“打車”一樣方便
在《廣州市建筑廢棄物管理條例》(2025年修訂)中,新增非許可類裝飾裝修廢棄物管理責任人制度,明確物業服務人、居(村)民委員會或經營(管理)者作為管理責任人,管理責任人有義務督促按照規定投放裝飾裝修廢棄物,勸阻、制止不當和違法投放行為。
楊秦正介紹,白云區通過數字智慧化轉型升級,依托“白云智慧城管”運營平臺搭建裝飾裝修廢棄物備案和預約小程序。現在,居民只需點開家裝建廢清運小程序,選擇零星收運,就能像線上打車一樣,等專業處置公司上門清運即可。
處置公司在接單以后會將居民裝飾裝修廢棄物暫時存放在收集點,等達到一定的體積后再轉運到能夠規模化處理裝飾裝修廢棄物的企業,實現循環利用。除了在小程序上預約收運,居民也可以選擇自行投放,在小程序上即可找到每個收集點的點位路線。目前,白云區已有7家規模化裝飾裝修廢棄物循環利用企業,總處理能力達430萬噸/年,可以充分滿足白云區裝飾裝修廢棄物的處理需求,截至2025年8月底,累計處理量超過15萬立方米。
“吃”進廢料“吐”出資源
走進廣州環投集團(以下簡稱廣環投)下屬廣州市城市建設資源再生技術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智能處理生產線。廣環投投資建設運營的白云區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占地45畝,是廣州市首個拆除類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該項目每年可處理建筑廢棄物100萬噸,生產30萬噸水穩料和240萬立方米混凝土,廣泛應用于建筑工程、道路建設和園林綠化等領域。
廣州市城市建設資源再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向陽介紹,白云區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特色鮮明,首先是協同處置,該項目坐落在李坑循環經濟產業園里,除了項目外,這里還有廣環投投資建設運營的第一資源熱力電廠等。在處理流程中,從建筑廢棄物中剔除出來的其他廢棄物就可以隨時運輸到其他項目去處置,大大提高建筑廢棄物的利用效率。
該項目形成了“來源于建筑,回歸于建設”的綠色循環利用模式。目前,該項目每年處理約100萬噸建筑廢棄物,可以節省200畝的填埋土地,減少60萬噸的原生礦開采,同時還可以減少2.2萬噸的碳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