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2024頂尖科技創新因何“含穗量”十足
        • 聽全文
        • 2024-12-31 10:02:09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作為國際科技創新重要承載地,2024年,廣州各項科技創新成果可謂星光熠熠、璀璨奪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2024年度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中,廣州共有3項成果上榜,深中通道建成開通、我國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交付入列、嫦娥六號月壤樣品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動歷史等均由在穗單位主導或參與完成。就在12月29日,央視一套還在黃金時間首次推出“跨年科技秀”——《中國科技創新盛典》。這場“科技春晚”的8個領域中,涉及廣州的科技創新成果就達4個。

          2024年,廣州正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產業創新、服務成果轉化、服務創新生態”為主要抓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歲末的這場“含穗量極高”的科技新聞評選與科技創新盛典,成了本年度廣州科技創新成績的生動注腳。

          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廣州三項上榜

          從海洋到月球,從低空經濟到腦機接口,今年的廣州科技領域重大科技成果迭出,凸顯了廣州在服務國家戰略、承載國際創新方面的深厚科研功底。

          廣州,向海圖強的基因早已扎根于這座擁有兩千余年歷史的海濱古城。2024年11月17日,我國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南沙正式入列。“夢想”號的建造工作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它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最大鉆深可達1.1萬米,具備在全球海域開展大洋鉆探和深海科學研究的能力。

        7b352654173df78eca6e.jpeg

        “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在廣州入列。

          “夢想”號的建成,標志著廣州在深海科技裝備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展現了廣州在高端海洋科技裝備研發方面的強大實力,為廣州未來的科技創新和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同樣是今年11月,中國科學院廣州地化所研究團隊通過對嫦娥六號帶回的月球樣品進行分析,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火山活動歷史,研究成果發表于權威雜志《科學》上。團隊利用先進的同位素定年技術,對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的巖石和礦物進行了精確的年齡測定。結果顯示,嫦娥六號著陸區火山熔巖噴發形成于約28億年前,為月球二分性成因給出新的啟示。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增進了我們對月球地質歷史的認識,也為月球資源開發和深空探測提供了科學依據。這次,廣州科學家代表我國,向世界天文界展示出在月球和行星科學研究領域的強大創新能力。

          鑿通伶仃洋,天塹變通途。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為珠江主航道再添一條交通大動脈。其中,海底隧道的18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的鋼殼制造,均由廣船國際負責建造,?這種接頭具有安全性好、施工快速、經濟性好等優點,是世界首創的全新結構裝置。此外,廣東交通集團、中交四航局等眾多在穗企業都加入了建設。他們的技術突破和創新,充分體現了廣州在工程技術方面的實力。

          “科晚”八大領域廣州占其四

          2024年即將過去,這一年,中國科技可謂異彩紛呈。12月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次推出“跨年科技秀”——《中國科技創新盛典》。這場“科技春晚”回顧了2024年的科技熱點,為“新質生產力”搭建最盛大的舞臺。而來自廣州的科技創新,又一次在舞臺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在廣州入列,成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科技強國的重大成果。“科晚”舞臺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日祥說:“這是一艘承載著幾代科學家夢想的船:既是我們探索海洋、開發海洋的強國夢,也是全球地學人的科學夢。這個夢想就是要打穿莫霍面,探索地球深部的奧秘。”

          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樣,月壤經由廣州科學家研究,取得重大發現。“科晚”舞臺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深空探測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了本次探月任務,并透露我國將于2035年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

          2024年,“低空經濟”成為科技熱詞,“科晚”舞臺上,作為eVTOL行業內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企業,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胡華智介紹了低空載人飛行器從研制到取證、運行的前前后后,也許在很近的將來,我們都能實現“打飛的”上下班的夢想。

          “腦機接口”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廣州琶洲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遠清作為專家介紹:“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腦機接口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像腦控開車、腦控輪椅,還有腦控和機器人的融合等,腦機接口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隨著一個個廣州科技創新典型案例的生動展示,這場“含穗量十足”的“科技春晚”,也為廣州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科技創新強市鼓足了干勁、堅定了信心。

          “四個服務”助廣州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回首2024年,廣州在科技創新的各個領域都取得豐碩成績。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廣州獲26個獎項,其中牽頭11項,占全省近八成;廣州R&D經費投入連續十年增長,突破千億元;廣州全球獨角獸上榜企業24家,居全國第四,全球第九。廣州科技創新的綜合水平已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而優異成績的取得,關鍵是廣州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產業創新、服務成果轉化、服務創新生態”為主要抓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

          服務國家戰略方面,2024年,廣州聚焦國家戰略部署,構建形成了“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的布局,涵蓋各類平臺近30個,是全國唯一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國家級重大科創平臺的城市。廣州實驗室在抗甲流、抗結核等藥物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已與全球近20個國家(地區)的近50家機構達成合作,吸引全球100多個頂尖科學家團隊參與。廣州還有4個項目入選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二。

          服務產業創新方面。廣州不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從產業創新需求出發,聚焦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實施產業鏈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計劃。20項產業鏈創新聯合體攻關項目,支持經費達2900萬元。由此,廣州正加快夯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增材制造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基礎。

          服務成果轉化方面,廣州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體系,不斷提升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水平,深入開展“走進大院大所”“龍頭企業-創新平臺”線下對接活動10余場,完成240余項成果轉化和技術攻關需求對接,60余項成果已達成合作意向。廣州還設立10億元環港科大(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截至目前,直投基金對港科大(廣州)項目投資額已達2300萬元,累計帶動12個投資主體參與項目投資,撬動社會資本實繳投資約1.1億元。廣州還持續增強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效能,大力推動“一區一機構”建設,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有力支撐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建設、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積極承接港澳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全市技術經理人隊伍持續壯大,2024年新培養技術經理人近2000名。

          服務創新生態方面,廣州深化科研經費“包干制”改革,制定《進一步完善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經費“負面清單+包干制”工作方案》,同時完善符合基礎研究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培育體系,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啟航”“續航”“領航”計劃,全年市財政投入約1.68億元,支持1787名青年博士留穗開展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新增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新增博士、博士后培養平臺134家,新進站博士后906人,同比增長57.8%。優化全球尖端人才引進機制,廣州還建立高端人才通關服務保障機制和重大科技交流活動協作機制,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取得新成效,來穗工作外國人才數量位列全國第三。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強市

          面向2025年,廣州將對標科技創新強市指標體系,堅持“四個服務”方向不變,努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強市,并將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進一步強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2025年,廣州將持續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全力做好廣州實驗室服務保障工作;健全分層分類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機制,區分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平臺定位,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支持機制和服務模式;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打造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的創新生態。

          二是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2025年,廣州將進一步健全創新聯合體建設體制機制,構建“領軍企業+產業園區+大院大所”協同創新模式,建立全市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探索多種方式為企業爭取更多資源。

          三是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25年,廣州將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臺。支持各個創新主體開展不同模式的科技成果轉化試點;指導高校、科研機構落實好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完善激勵機制;推動技術經理人制度建設,完善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機制。

          四是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營造激勵保障創新的良好生態。2025年,廣州將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便利化試點,優化外籍人才服務。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视频国产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熟妇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