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來“打飛的”環游廣州
歷史的廣州,向海而興;未來的廣州,必定向海而盛、向空而強。
今年5月,廣州市印發《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在提出力爭到2027年,全市低空經濟整體規模達到1500億元目標的同時,也強調了健全規則制度體系的重要性。
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就將低空經濟發展條例作為今年重點立法項目,并多次開展低空經濟立法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確保法規有效管用、真正解決問題。10月22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在官網公布了《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據悉,《征求意見稿》擬于2024年11月進行第二次審議并交付表決,這也意味著,這項備受矚目的專項立法,正穩步推進,護航廣州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廣州將有序推進城市空中交通試點工作,逐步開通市內、城際、跨境等低空客運航線,推動發展交通聯程接駁、空中通勤、商務出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飛行等低空出行新業態,支持南沙建立實施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準入標準。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
在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確保低空飛行活動的順暢與安全,根據《征求意見稿》,廣州將積極組織編制本市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做好與機場、鐵路、公路、城市道路、交通樞紐站、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協調與銜接,力求打造一張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
在地面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征求意見稿》明確,廣州要統籌推進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起降中轉、貨物裝卸、乘客候乘、航空器存放、能源補充、維修保養、飛行測試等地面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低空應用場景需求。同時,推動有條件的交通站場、碼頭、公交站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公園、體育場館、商業中心等參與地面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鼓勵社會資本依法參與地面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在符合經濟、技術、環境可行性論證的城市核心商務區、交通樞紐站點、醫院、公園、學校、體育場館、旅游景區、島嶼等,布設地面配套基礎設施,以進一步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和覆蓋范圍。
建設低空經濟特色產業園區
為了推動低空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征求意見稿》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旨在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
根據《征求意見稿》,廣州將結合產業發展和資源條件,推動建設低空經濟特色產業園區,圍繞整機制造、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產業開展精準招商,引進、培育、壯大低空經濟領域上下游企業,完善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同時,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設計研發、整機制造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低空經濟領域龍頭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核心企業。
在此基礎上,《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強調了對技術攻關研發的重視。明確提出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低空經濟領域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航空動力、復合材料、飛行控制等共性技術攻關,開展整機、關鍵系統及零部件、通信感知一體化等核心技術研發,支持低空經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在資金引導和融資服務方面,廣州還將發揮財政性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參與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建設低空飛行基礎設施、拓展低空飛行應用場景、開展低空飛行技術創新。同時,完善投融資服務體系,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低空經濟領域企業和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社會資本通過直接投資、間接融資等各種方式參與低空經濟產業投資,構建低空經濟產業良好生態。
廣州將打造獨具特色的低空旅游網
《征求意見稿》重視推動低空飛行在各領域的場景創新應用,拓展低空經濟的邊界,為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最受期待的空中交通試點應用方面,《征求意見稿》明確,廣州將積極爭取民用航空管理等部門支持,有序推進城市空中交通試點工作,逐步開通市內、城際、跨境等低空客運航線,推動發展交通聯程接駁、空中通勤、商務出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飛行等低空出行新業態,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
物流應用也將與低空飛行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征求意見稿》提出,廣州將結合物流園區、快遞分撥中心、重要商務區等布局,推進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城市、農村、山區、海島等開展貨物運輸、末端配送、應急遞送等物流場景的應用。同時,支持物流企業開展外賣即時配送、商務閃送、快件轉運等低空物流業務,構建區域低空物流網絡。
低空飛行在文旅領域的應用,也將為廣州帶來新機遇。通過推動低空文化園區、飛行營地等建設,廣州將支持企業開展低空觀光旅游、低空飛行表演與培訓、低空賽事、低空運動、低空文化交流等活動,打造獨具特色的低空旅游網。這一舉措不僅將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還將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體驗。
南沙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也是《征求意見稿》中的一大亮點。
根據要求,廣州將支持南沙建立實施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準入標準,推動物流配送、低空交通、海洋監測、防災減災、應急救援、消防救援、城市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領域開展無人設備產業化應用,打造以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為特色的“未來之城”。
南沙靈山島水舞廣場,一架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起飛。
我國將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23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將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通過加強頂層謀劃、加強多場景應用牽引等,推動低空產業發展。
通感一體即通信感知一體化,能夠實現飛行器信息的實時傳輸和共享,提升低空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滿足低空飛行器對高質量通信的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多地開展了通用航空器創新應用試點工作,推動信息技術與裝備發展融合創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在會上說,當前,我國主要的信息通信企業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企業都積極布局參與到低空經濟中來,各領域創新要素正在加速向低空產業集聚,已開展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及感知網絡技術驗證、應用試點等工作。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聚焦低空裝備體系化推動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繼續推動優勢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多場景應用示范體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際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新業態,拓展農林植保、巡視巡檢、應急救援等新模式。開展低空經濟無線電頻率使用研究,按需推進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不斷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構建良好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