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強調
廣州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1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100多年前,就是在這里打開了近現代中國進步的大門。40多年前,也是在這里首先蹚出來一條經濟特區建設之路。現在廣州正在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2023年4月7日,習近平主席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廣州非正式會晤時指出
時光底片記錄奮斗足跡,歷史天空回蕩前進號角。
斗轉星移,草長鶯飛;春光明媚,夏陽初長。一年365天,在浪花奔涌的歲月長河中不過浪花一朵,于擁有兩千多年建城史的花城廣州不過年輪一圈,卻在廣州高質量發展征途上拼出一幅錦繡畫卷。
(一)
歷史長焦鏡頭,穿過時光景深,一個個閃亮日子、一句句溫暖話語被銘記、被珍存。一年時間過去了,一幅幅動人畫面、一組組難忘場景依舊清晰可見、歷歷如昨。
2023年4月7日,在廣州松園,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觀景品茗,縱論古今。習近平主席指出,廣州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現在廣州正在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4月12日,在樂金顯示廣州制造基地,面對在場的外資企業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希望外國投資者抓住機遇,到中國來,到廣東來,到粵港澳大灣區來,深耕中國市場,創造企業發展新輝煌。
同樣是在4月12日,視察廣汽埃安總裝車間、廣汽研究院時,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走自力更生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當然,自立自強也絕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首先立足于自己,同時也歡迎國際合作。
處處足跡、步步情牽,激勵著英雄城市挺立潮頭、不息求索,奮力譜寫出更加出彩絢麗的篇章。
字字鏗鏘、句句情深,鼓舞著花城兒女豪情洋溢、激情滿懷,攜手書寫出更加厚重提氣的答卷。
(二)
綿綿厚望,念念于心。
在廣州高質量發展的行進日志中,每一頁都鐫刻書寫著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堅定足跡,每一頁都揮毫描畫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光景。
看,“強”的底色愈發鮮亮!審視一座城市的發展,必先看其基本盤。一組數字振奮人心——2023年,廣州經濟在多重壓力下穩中求進,GDP突破3萬億元,重回經濟“第四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商品進出口總值連續第3年雙雙超過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623.66億元、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8%和6.4%……在劈波斬浪中砥礪成長、于風險挑戰中強筋壯骨,廣州高質量發展“體量”大、“肺活量”大、“元氣”足。
聽,“新”的脈動愈發強勁!見微知著,透過“創新指數”把脈創新動力,后勁澎湃。2023年,廣州“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到全球第八位,4個項目入選國家顛覆性技術專項,居全國第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和2.1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入選全球獨角獸企業22家、增量全國城市第一……“創新種子”競相萌發,一連串亮眼的數據勾畫出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
瞧,“進”的步伐愈發鏗鏘!實打實的數字,記錄著闊步向前的決心。2023年全市新設外資企業超過6500家,同比增長近1倍,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已達345家;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卓有成效,傳統產業“活”起來、新興產業“強”起來、未來產業“立”起來的進度條不斷刷新;“百千萬工程”實現良好開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綠美廣州生態格局初顯,市民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高品質生活更加可觀可感、觸手可及。
一連串令人信心倍增的發展數據,無數流光溢彩的發展側面,共同構建起動力滿格、活力升騰的立體城市圖景。
(三)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在劈波斬浪、踏浪而歌的航行途中,廣州練好了內功、壘實了家底,也不斷夯實了自身的競爭優勢——
比如,韌性。歷經風雨、百折不撓,可稱“韌”。過去一年,面對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的新形勢新挑戰,廣州承受住了各種“壓力測試”,以非常之功破解發展之難。積勢蓄能,進一步奠定了快速發展的堅固基石;攻堅破壁,為登高騰躍注入強勁動力。看體量,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穩住了經濟大盤;看質量,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競爭力、科技創新策源力不斷增強。這些年,廣州內功愈發深厚、身板愈發強健,就是因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畏難、不服輸的韌勁。
又如,志氣。“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觀察廣州高質量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奮斗”“理想”“志氣”這些關鍵詞正不斷塑造著這座城市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刷新著外界對這座城市的認知。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高樓大廈到街頭巷陌,城市的精氣神在每一個平凡人身上得以顯現。無數奮斗者、耕耘人揮灑汗水、發光發熱的奮斗故事,匯聚拼接成了這座城市熱氣騰騰、活力無限的動態拼圖。
再如,恒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業都不會是一朝一夕之功。同理,廣州高質量發展這棟“摩天大廈”也并非一天就能順利建成。一路走來,廣州既抬頭望見頭頂的星空,也不忘低頭走穩腳下的路。不管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還是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推進民生保障各項工作,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靠著這份篤行不怠、穩扎穩打的恒心和毅力,我們必將走出新天地、開拓新境界,迎來“躍上蔥蘢四百旋”的生動發展局面。
(四)
播種希望的時節,接續奮進的時刻。
一年已往,歷史指針指向新的刻度。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加之廣州正處于動力轉換期、優勢再造期、新一輪大發展醞釀期三期疊加的關鍵節點,做好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放眼世界,全球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不確定性上升,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浪頭”忽大忽小,暗流險灘亦不在少數;環視左右,千帆競渡、萬馬奔騰,“標兵”越來越快、“追兵”緊隨其后,城市競跑態勢愈發激烈;檢視自身,“基本盤”不夠穩、“長板”不夠長、新動能還不強等問題尚存,有待優解。
山尤高、路尤長。從“新”出發,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行道路上不可避免要跋山涉水,經歷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只要信心如磐、路走對了,就不怕艱難險阻。
——錨定政治坐標走前列。
千余年海絲起點、百余年革命薪火、四十余年改革先行。總書記從三個歷史維度高度評價廣州,肯定廣州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寄望廣州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這不僅進一步廓清了廣州的歷史定位、發展方位,也飽含著對廣州未來發展的厚望重托、殷切期待。在這樣的新坐標、新起點上,應該以怎樣的責任擔當肩負起總書記賦予我們的使命任務,如何為求解“現代化之問”提供“廣州方案”,是我們必須全力作答的時代考題。
一馬當先、探路先行,是為“排頭兵”;走在前、闖在前,堪當“領頭羊”;挑大梁、擔重責,方為“火車頭”。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要高分完成這個答卷,沒有現成答案可循,唯有扛責上肩、毅然前行。必須牢牢銘記總書記的厚望重托,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持之以恒把總書記擘畫的藍圖細化為“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必須進一步看清大勢、看清自己、看清方向,把廣州發展放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思考和謀劃,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堅守精神坐標勇爭先。
有學者曾言,精神氣質在一個地區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城市之間高手過招,往往就是精氣神的比拼。
跳出“舒適區”。在自然界,雄鷹若是一直待在“安樂窩”,視野就會局限在眼前,而無法搏擊長空、擁抱廣闊的藍天。同理,城市要向上攀高,最忌的不是山太陡、路太長,而是習慣了過好日子、失去了走出“舒適區”的勇氣。要想向上突圍、勇立潮頭,就要時刻保持一種如履薄冰的危機感,不甘現狀、永不懈怠,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加壓,在風雨中錘煉提升抗打擊的本領;就要摒棄思維慣性、擺脫路徑依賴,在更高水平上找座次、定坐標,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籌。
勇做“先行者”。《嶺南新語》一書中,中山大學教授黃天驥曾用“淡定”和“生猛”兩個詞來形容廣州人。前者說的是廣州人自帶一股“松弛感”,懂得善待自己、享受生活;后者則指這里的老百姓像他們所鐘愛的海鮮一般生猛有勁、活力四射。干事創業,就必須“生猛”,就必須摒棄“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難情緒,發揚無懼前途艱難、一往無前的氣概,高舉解放思想、敢闖敢干、大膽突破的旗幟。對廣州而言,要蹚過改革“深水區”、挺進創新“無人區”,不拿出一點“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很難走出一條新路、干出一番新事業。
爭當“實干家”。習近平總書記一貫推崇實干。早在1991年夏天,作為時任福州市委書記,他在福建師范大學同1400多名師生交流時就強調,社會最需要、最歡迎有實干精神、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而最不歡迎夸夸其談、眼高手低的“客里空”。要達到這種境界,竭誠為民、擔當實干,做好調查研究是第一步。要多下基層、拜人民為師,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完善激勵機制是第二步。要用好考核“指揮棒”、發揮“容錯糾錯”正向激勵作用,鼓勵廣大干部爭當務實進取的行家、埋頭苦干的“干將”。
——砥礪行動坐標謀躍升。
杜絕光說不練假把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全力爬坡過坎、闖關奪隘,必須全面激發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活力,以“十二個之進”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躍升。
繼續吃好改革飯。40多年以來,廣州素以敢“第一個吃螃蟹”“飲頭啖湯”而聞名,“改革”兩個字早已深深印刻進廣州人的DNA。與此同時,改革已步入“深水區”,相比過去,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當此之時,更加需要我們出實招硬招,拿出一套更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新打法和新動作,不斷形成“1+1>2”的“化學反應”。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到城中村改造,再到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各個領域都迫切需要大膽試、大膽闖,用改革開放的辦法應對前進中的阻力。接下來,唯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闖,推動形成更多創造型、引領型、集成型改革,才能更好應對“時代之變”、走好轉型之路、激活發展之力。
持續走好開放路。不拒眾流,方為江海。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現階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廣州不容錯失的機遇,以更高站位、更廣視野思考謀劃開放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我們要壯大“塊莖”,充分發揮南沙“棋眼”作用、不斷強化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我們要培育“土壤”,跳出廣州發展廣州,全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我們要延伸“藤蔓”,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提升廣交會等重大平臺輻射面和影響力,鏈接內外資源,汲取更多陽光雨露。
接續打好創新牌。今年是廣州轉型發展、重塑優勢的突圍之年。越是任務艱巨、越是承壓前行,越需要激活創新這一動力來“解壓”。對照先進,創新突破亟待加強,創造性引領性改革不足,科技成果供需銜接不暢、轉化成效不彰等是必須破除的頑瘴痼疾。創新轉型、知易行難。“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產業謀篇布局,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其一;寫好成果轉化這篇大文章,讓更多創新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是其二;激活大中小企業創新主體力量,營造“明月當空”“繁星滿天”的創新生態,是其三。除此之外,還要在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多出高招、多謀實招。加快觀念上破舊立新、工作上推陳出新,創新發展何愁動力不足、動能不彰?
歷史從來只垂青奮進者。把辛勤的汗水澆灌這片熱土、以滿腔的熱血奉獻這座城市,必將為干出高質量發展新氣象匯聚不竭動力。
駐足回眸,昨日羊城,遍野春光處處尋。
登高瞭望,不覺遠山長。我們深刻感受到,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取得節節勝利,離不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離不開上下同欲、加壓奮進,全市上下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來者可期,今日廣州,滿園春色關不住。
矢志攀高,更須再出發。在這大有可為的新征途上,我們信心堅定、滿懷豪情,篤定不移扛起這份光榮使命、義無反顧肩負起這份責任擔當!機遇不等人、時間不等人。全市上下一定要擰緊干事創業的發條、鉚足一往無前的干勁,始終保持“排頭兵”“領頭羊”的昂揚姿態,持續激發“火車頭”的澎湃動能,乘勢而上、再接再厲,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而奮斗!
每一個春天,都是一個交卷的時點,也是書寫新答卷的起點。迎著春風夏陽辛勤耕耘,就一定能在金秋時節收獲豐盛和喜悅!(廣州日報評論員付迎紅)
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
廣州·2023
GDP突破3萬億元
2023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商品進出口總值連續第3年雙雙超過1萬億元;工業投資增速超20%。
力爭第一
汽車產量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位、新能源汽車產量翻一番
獨角獸企業增量(12家)全國第一
完成舊樓加裝電梯1668臺,累計建成數量保持全國第一
國家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粵字號”農業品牌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機場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國機場“四連冠”
勇于首創
獲評首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
國內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鉆探船試航成功
億航無人駕駛航空器獲得全球首張適航證
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入選全國首批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廣汽埃安入選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
走在前列
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掛牌,4個項目入選國家顛覆性技術專項,居全國第二
科研城市排名提升至全球第8位
廣州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居全球第五、第六位
地鐵總里程排名全國第三
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數躋身全國前三
生物醫藥和智能裝備制造2個產業集群獲評全國優秀
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排名全國前列
奮力躍升
要以南沙開發開放之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躍升
要以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之進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躍升
要以科技自立自強之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實現新躍升
要以“百千萬工程”實施之進推動經濟縱深拓展實現新躍升
要以城中村改造之進推動城市環境品質實現新躍升
要以城市規劃建設治理之進推動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實現新躍升
要以強化樞紐功能之進推動城市能級實現新躍升
要以海洋科技產業發展之進推動現代海洋創新城市建設實現新躍升
要以文化強市建設之進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
要以綠美廣州生態建設之進推動城市綠色化轉型實現新躍升
要以民生事業保障之進推動幸福廣州建設實現新躍升
要以城市治理現代化之進推動平安廣州法治廣州建設實現新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