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造創新城 番禺立潮頭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入選全球唯一的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全球獨角獸企業加速涌現,番禺“現象級”創新備受矚目;在制造業強勢增長下,誕生全市第二個總產值過1000億元的工業大鎮化龍鎮……
智造創新,已成為坐落于珠江口、獅子洋畔的廣州番禺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生生不息的源動力。
站在新時代,立足大灣區,番禺區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1312”思路舉措和“十二個之進”,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燃起“二次創業”的奮斗激情,打出六大“組合拳”,加速推動“智造+智核”深度融合,奮力打造智造創新城,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貢獻番禺力量。
智造升級 挺立“硬脊梁”
“從60秒到53秒,廣州造車再‘提速’!”1月10日,記者走進位于廣州番禺區的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只見工業機器臂揮舞著,與少數產業工人協同作業,現場一派熱氣騰騰。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場景。
“半年多以前,下線一輛車的生產節拍為60秒。”工作人員介紹說,在全國范圍來看,單條生產線融合多款車型定制化生產,廣汽埃安是最高效的,“為了提速這7秒,我們調整優化220個工位、460名工人的工作內容,反復嘗試、不斷優化才實現。”
2023年,番禺“智造”加速前進。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下線;廣汽埃安走出國門,首次向海外市場出口整車;小鵬匯天推出“陸地航母”“陸空一體式”等新產品,“讓汽車飛起來”的夢想逐步成真;番禺區燈光音響產業集群上榜2023年度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番禺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成立,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入駐番禺,共同打造世界級快時尚千億產業集群。
番禺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打好制造業當家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組合拳,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躍升。
在制造業升級方面,番禺區深耕細作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持之以恒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高“整車+重要零部件”的就地化、就近化協同共生,助力智能化和新能源深度耦合,建設獨具汽車生態、汽車文化的車聯網智慧汽車小鎮,在廣州加快打造萬億級“智車之城”中再拔頭籌。
發展到一定體量后,如何創造新增量,是區域發展不斷求索的問題。“新質生產力”的出現,讓城市區域紛紛找到搶占發展先機的賽道。
面向未來,番禺區將瞄準時尚產業和先進設備制造打造第二個千億級產業,挺立產業“硬脊梁”。助力比音勒芬、鉆匯集團等實現倍增計劃。著力培育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新能源、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做強專業服務業,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大學城片區),推動智能駕駛等領域應用創新,促進平臺經濟、樓宇經濟健康發展。
創新涌流 塑造新番禺
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版圖上,坐落于番禺小谷圍島上的廣州大學城,擁有豐富原創創新資源、高端人才資源,是灣區“智核”。
廣州大學城從2004年9月1日迎來首批高校學子至今,經過二十載發展,已經成為華南地區科教和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依托這一大灣區“最強大腦”優勢,這里創新資源涌流、創新產業集群成勢。
如今,這里坐擁12所高等學府,20萬師生資源更是占據國內大學城在校生人數榜首位置,還擁有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以及市級以上各類科研平臺210多個,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創意等領域,已累計孵化培育企業超1200家,包括一批全球獨角獸創新企業、“單打冠軍”企業等。
去年,廣州大學城啟動“創二代”工程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構建“科創人才培養+科創訓練營+科創基地孵化+基金投資+供應鏈接入——項目產業化”科創生態體系,激活創新發展“動力源”。
如何用好大學城這座“創新寶藏”?番禺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指出,建設“智造+智核”科技創新高地,是番禺搶占未來戰略主動的最大優勢。
一方面,番禺區打通大學城“一江兩島”,聯合長洲島、官洲島等形成教育、產業、文化、人居融合發展的“黃金島鏈”,以“內三島”服務“鄰三區”和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高標準推進大學城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建設,加快建設以智慧出行為主題的國家未來科技產業園,打造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共創共建共享213家市級以上實驗室,打造高校實驗室資源共享平臺,推動校企產學研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番禺區繼續擦亮搶跑未來新賽道的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研發智造引領區、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集中涌現區、未來產業和產學研轉化探索區三張“金名片”。推動南大干線經濟帶提質增效,促進亞運大道經濟帶建設全面提速,高起點開展廣州活力創新軸番禺段謀劃,推動“智造+智核”深度融合,以足夠產業空間、優質產業服務,承載創新資源涌流,鍛造更強番禺。
向海而生 打造獅子洋增長極
作為廣州市唯一一個榕樹公園——大夫山榕樹公園,目前種植榕樹(品種)65種,11200多株,是全省品種最多的榕樹(文化)公園……在繁華都市之中,榕樹等鄉土植物承載著悠悠鄉愁,鋪展開綠色畫卷。
過去一年,番禺區以頭號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對標“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目標定位,切實改善山水自然生態、產業生態、人文生態、人居生態,全力以赴強龍頭、補鏈條、強品牌,努力做活特色現代農業大文章,引領帶動番禺區都市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番禺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打好“百千萬工程”和綠美番禺建設組合拳,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新躍升。
鎮域是連接城區和鄉村的節點,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承上啟下作用。答好鎮域考卷,是“百千萬工程”的破題關鍵。
2023年,番禺區歷史性建成全區首個、全市第2個總產值過1000億元工業大鎮——化龍鎮,“百千萬工程”打響頭炮。接下來,番禺區將因地制宜擦亮“一鎮一業”,謀劃打造石樓鎮、化龍鎮為中心鎮,石碁鎮為工業類專業鎮,南村鎮、新造鎮為創新創意類特色鎮,扎實推進5個典型村培育,著力打造紫坭島特色項目,以此達到內外拓展經濟發展縱深和發展可持續性的目的。
蓮花山位于番禺區東部獅子洋畔,猶如一艘巨輪,山上建于明代的蓮花塔好似一根桅桿。登塔遠眺東南,萬頃田疇鋪砌;西望礪江,三角洲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珠江門戶”蓮花山,標注了番禺鮮明的區位優勢。它不僅占據珠江后航道區域,還坐擁珠江口、獅子洋區位,這里將是番禺未來發展的新空間。
面向未來,番禺擁海而新,依海而進,向海興城。當下,番禺區深入推進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拓展高質量融合發展空間,努力成為廣州獅子洋增長極的主力軍。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賦予的建設智造創新城的戰略定位,番禺高質量發展路線圖已展開:
抓住大灣區建設歷史性機遇,番禺區發揮作為珠江東西兩岸“智造+智核”樞紐的獨特優勢,聯動周邊城市和區域,強化智能智造和汽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廣州活力創新軸的戰略橋頭堡獨特功能,推進科技強區建設;承接廣州新中軸南延之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范區和都市消費產業集聚區,形成獅子洋增長極共建共享新格局,助力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全球一流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