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強護航 金融強賦能
歲序更替,篤行不怠,廣州金融支持政策密集發布。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11日發布《廣州市關于鞏固提升“領頭羊”品牌推進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簡稱“上市十條”),從沿重點產業鏈開展上市工作、提高上市培育服務效能與精準度等方面提出10條新舉措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培育工作。此前,《廣州市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正式實施。
向新而興,提質升級。這一系列動作,彰顯廣州加快建設金融強市的堅定決心。廣州金融不斷強化“加速器”的強大推力作用,為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彈藥”,助力廣州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近年來,廣州持續加大風投創投支持力度,以廣州金控為例,其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招引29個項目落地廣州,培育出21家廣州上市公司和43家廣州“獨角獸”企業,其中所投的廣汽埃安、巨灣技研等9家廣州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榜單”。圖為巨灣技研的生產車間。
創新信貸方式 科技“軟實力”也可變成融資“硬通貨”
新經濟迎來新風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廣州堅持把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等新質生產力,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積發展新動能。
當前,廣州正加快打造萬億級“智車之城”,科技創新內蘊于其中。在花都區,一主營工業機器人焊槍的公司,擁有核心科技,是多家頭部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供應商。該企業因業務快速發展,急需資金支持。“但該企業輕資產、抵押物不足,按照銀行傳統的授信思路,授信工作是難以推進的。”工行廣州分行相關人士表示,為解決企業的融資需求,工行充分盡調,創新融資模式,最終為該企業核定了1500萬元信用授信,解了企業的資金燃眉之急。
這背后,是廣州金融通過創新解決融資難題的多種手段。據了解,工行廣州分行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無抵押物”的特點制定了科創企業專屬評級授信模型,并創新推出了科技型企業打分卡,以解決前中臺對貸款客戶衡量標準不統一的難題。建行廣州分行也表示,建行首創科技金融“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以量化指標評價企業的創新潛力,破解知識產權評估難題,企業“知產”變“資產”,為高研發投入的企業提供了更為精準的信貸支持。
值得一提的還有,廣州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對合作銀行為科技型企業、符合條件普惠型貸款等所產生的本金損失進行一定補償,讓銀行機構更敢貸愿貸。據了解,下一步廣州將繼續強化政府資金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區配套設立區級科技風險補償資金池。
做強做優資本市場“廣州板塊” 力爭五年內新增上市高企100家
“企業上市后市場知名度顯著提升,運作資金也更充沛了。”作為廣州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廣東奧迪威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曙光告訴記者,上市前僅通過自有資金和少量銀行貸款,企業發展受限。上市后募集了發展所需資金,讓企業能專心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奧迪威等一批批廣州新質生產力企業,正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多渠道融資,廣州新質生產力的資本市場力量正蓬勃發展。
要上市,不僅需要企業修煉好“內功”,也需外力“強護航”。記者觀察到,前述“上市十條”并非廣州首個支持企業上市的措施,而是對前期計劃的進一步細化,包括聚焦廣州市“鏈長制”21條產業鏈、瞄準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國有企業開展資本運作等。
此前,廣州已實施《廣州市加快推進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助力產業領跑行動計劃(2023-2025年)》、高企上市倍增行動的工作方案等,加大戰略性支柱及優勢產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領域培育力度,以推動廣州企業加快上市步伐,提出力爭五年內全市新增上市高企100家等。值得關注的是,按照市、區兩級政策疊加計算,廣州企業首發上市最高可獲1800萬元獎勵。
資本市場的“廣州板塊”正不斷發展壯大。去年以來,廣州共有15家優質企業赴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涌現出“我國電子大宗氣體第一股、稀有氣體第一股”廣鋼氣體、“國內工業超聲無損檢測第一股”多浦樂、“中國場內物流設備解決方案第一股”佛朗斯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截至2023年底,廣州市境內外上市公司達231家,超過一半為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募集資金約7000億元。
驅動科技創新 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之都
“短期靠信貸,長期靠股權。”暨南大學投資咨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金山指出,對于大量高科技創業型民企而言,最需要的是中長期貸款和股權投資。
風投創投與科創企業具有天然的適配性,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和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引擎”。近年來,廣州持續加大風投創投支持力度,設立1500億元產投母基金、500億元創投母基金,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截至目前,廣州市私募基金管理人超800家,管理基金規模約5600億元。QDLP試點審批額度20億元,QFLP試點審批額度超200億元。
風投創投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潤滑劑”和“加速器”的效果明顯。以廣州金控為例,其通過政府引導基金招引29個項目落地廣州,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廣州地區項目322個,培育出21家廣州上市公司和43家廣州“獨角獸”企業,其中所投的廣汽埃安、巨灣技研等9家廣州企業入選“全球獨角獸榜單”。
“未來,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強化,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創投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聶林坤表示。
未來,廣州還將積極推動私募基金發展,引進知名投資機構及產業金融總部,加快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之都。
數說廣州金融
近年來廣州金融業發展亮眼。去年前三季度,廣州全市金融業增加值2134.7億元,同比增長7.7%,高于全國、全省增速,居北上廣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為廣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截至去年11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16.33萬億元,同比增長9.6%。貸款余額7.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0%。前11個月廣州貸款余額平均增速居六大城市第一位。
廣州綠色貸款在三季度末首次突破1萬億元,占全省綠色貸款余額的三分之一。
截至去年11月末,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604.1億元、368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7%、15.0%。
截至去年底,廣州市境內外上市公司達231家,超過一半為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募集資金約7000億元。
截至目前,廣州市私募基金管理人超800家,管理基金規模約5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