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高質量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 助力畢節山貨走紅灣區
近年來,廣東廣州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工作,在消費幫扶領域不斷發力,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廣州已助力多種貴州特色農產品成功進入大灣區市場。
陷入銷售困境的納雍“滾山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廣東市場銷售額破千萬元,順利實現土雞“東南飛”;以初級農產品形式銷售、附加值嚴重不足的威寧小土豆,搖身一變成為口感獨特的土豆餅干,在廣州迅速走紅……在廣州消費幫扶聯盟的助力下,來自畢節的高山紅菜薹、冬蓀、冰糖心蘋果、可樂豬、雞蛋、核桃、天麻、古樹茶相繼走出大深山,走紅大灣區。
近年來,廣州市以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為契機,舉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著力加強消費幫扶力量、分銷、產業與品牌體系建設,逐步由幫銷向促產、疏浚、解困延伸,助推貴州畢節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民群眾穩定增收。記者從廣州市協作辦了解到,今年以來,廣州市采購、幫助銷售畢節市農副產品32.75億元。
聚力
廣州市場每5枚雞蛋中就有1枚來自貴州
曾經缺乏銷售渠道、輾轉多個“中間商”銷量依舊慘淡,而今直接面向廣州大型商超供貨、產品供不應求……一枚“貴州五谷蛋”在廣州消費幫扶“大會戰”中,開啟了沖出烏蒙山、火爆大灣區的傳奇旅程。
借助東西部協作的契機,畢節4家蛋雞養殖企業赴廣州與商家座談并達成了合作。“以前我們的雞蛋是通過‘中間商’先賣到貴陽,再輾轉賣去廣州。”畢節盛園蛋業有限公司養殖場負責人張永建說,現在公司直接與廣州商超對接,省去了“中間商”賺差價,銷量大幅增長。
“為了破解貴州產品‘貴’的難題,我們組建廣州消費幫扶聯盟,采用以銷促產的方式,一個時間段將所有訂單集中在一個廠,以規模化經營降低成本價,在流通中塑造品牌力。”廣州市協作辦綜合調研處處長張世學告訴記者,2022年,貴州雞蛋在廣東市場銷售額超過10億元。如今,廣州市場5枚雞蛋中就有1枚來自貴州。
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探索大分銷、大流通、大保障、大合作的有效路徑,有效地破解產品貴、規模小、品牌弱等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每一場消費幫扶“大會戰”大獲成功的背后,都有廣州舉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打造的消費幫扶力量的助力。
早在去年6月,廣州市就發布了《廣州市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提出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經營、互惠互利原則,以促進地區產業發展、助力群眾增收為目標,推動廣州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構建消費幫扶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高質量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如何打造堅不可摧的消費幫扶力量?由政府部門牽頭、骨干企業參與,組建的一支30多人的消費幫扶專班,以問題為牽引,從個案入手,先后組織了貴州滾山雞、雞蛋、刺梨等數十場出山入灣分銷“大會戰”,每場銷售金額都在千萬元以上。
“我們整合政府部門、前方工作組、線上電商、線下商超、媒體等單位的力量,搭建百支隊伍、千名骨干、萬人團隊的消費幫扶聯盟體系,集中專業力量服務消費幫扶。”廣州市協作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解困
市場導向讓“滾山雞”變“金鳳凰”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家喻戶曉的納雍滾山雞,幾年前還是“藏在深山無人識”的土特產,一度影響了當地農民的增收致富。如何破解產品貴、銷量少、銷售渠道窄等難題,建立大分銷、大流通、大保障、大合作的有效路徑?堅持市場導向,實現精準定位是關鍵。
“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只納雍土雞售價曾高達100多元,市場銷量平淡。因此,我們引入互聯網思維,與企業精算成本賬,最終定價每只88元,活動期間再優惠10元。”張世學表示,誠意滿滿的價格最終成功打動了大灣區的消費者。
除了價格定位要精準,需求定位也很重要。為了讓納雍“滾山雞”順利“入灣”,工作專班根據廣州人喜食雞湯、白切雞的飲食特點,對食材進行測試研究,將產品規格精準定位在120~150日齡的母雞,有效契合了廣州消費市場的需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廣東市場銷售納雍“滾山雞”創下超1000萬元的紀錄,并推動每單物流費用由40元降至15元。
12月初,位于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黑石頭鎮的高原土蘋果基地果味飄香。然而,這些生長在2200米、口感好、品質高的高原土蘋果,卻一度因為“長得丑”而滯銷。2019年,銷往廣州的土蘋果只有兩三百盒,銷售額在1萬元左右;如今產品已經供不應求,預計今年銷售額能達180萬元。
據畢節黔峰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帆回憶,轉機出現在2020年。“那一年,在東西部協作機制下,廣汽集團等廣州國企工會采購了一小部分威寧土蘋果,雖然量不大,但客戶們品嘗后,被這個脆爽多汁的‘丑蘋果’‘圈粉’了,主動開始大量復購。”
隨著銷路逐漸打開,廣汽集團做產品設計的員工客戶還建議黔峰源將包裝設計簡約化,更換全系新包裝,并提高貨運效率。“原來是當天的訂單,第三天才開始陸續發貨;現在土蘋果從樹上摘下來次日發貨,到達客戶手中不超過三天。”楊帆表示,接下來,公司還將與物流公司合作開通威寧縣直達香港的貨運路線,目前自家80%的產品銷往大灣區。
揚名
精準對接大灣區市場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
山貨入灣,立足灣區,面向世界。如今,“織金南瓜”通過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構建的銷售體系,不斷強化和開拓國內市場,與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和廣州江南市場、錢大媽等線下平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同時采取建設海外倉和直營加盟合作等方式開拓海外市場,讓品牌從灣區走向世界。
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每日出售大量威寧蘋果
“今年,公司南瓜產品等已獲得出口訂單270萬美元,目前已完成22個集裝箱,共330.7噸南瓜條出口,加上南瓜鮮銷及其他產品銷售,預計公司營業額將超1.8億元。”織金南瓜生產商、貴州省織金縣農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產品“出山入灣”后,一個專業的品牌體系如何搭建?據廣州市協作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打造示范基地方面,引導幫扶地區農業產業精準對接大灣區市場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截至目前,貴州省農業企業累計成功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95家,實現貴州省9個地州市100%全覆蓋。先后推動了畢節配送分中心等三個配送分中心的建設。
在品牌發布方面,通過“統一組織、統一品控、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物流、統一定價”的全鏈條協調保障體系,引導精準對接大灣區市場。編印《廣州市消費幫扶優質產品名庫》,收集發布了1200多個優質產品。聯合廣東省價格和產業品牌發展協會,打造“灣品·廣州消費幫扶”品牌孵化平臺。
此外,對標“灣區標準”,倒逼上游建立健全特色優質農產品產業的生產標準、加工標準、流通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促成越秀集團、江楠集團、耀泓公司等一批重點項目在畢節市相繼落地,逐步形成了生豬、蔬菜、南瓜等東西部協作特色產業,提升畢節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
今年以來,穗畢兩地開展了“黔貨出山”等一系列活動,支持畢節市農特產品“兩品一標”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幫助畢節市獲104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等方式,助力畢節市農特產品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有效銜接,將畢節市優質優勢農特產品和商品整合到“一張網”中,全力推動“黔貨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