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上午,2023年“新時代 新作為”羊城學堂第十一場講座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蘇佩以“以改革‘力度’不斷提升服務民生‘溫度’”為題,向市民分享了民政工作如何以改革的“力度”提升服務民生的“溫度”,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圍繞五個關鍵詞持續發力
隨著社會發展,民生需求日益多元和復雜,這時,民政民生服務的系統性也日益凸顯?,F場,蘇佩以多媒體形式分享了多個民政民生服務小場景——在一個老城區的長者飯堂里,屋內只擺得下8張圍桌,卻解決了附近200多名長者的吃飯“大事”,這里對老人而言,不僅僅是一飯一湯,過去十一年,老友記獲得社工的支持,重聚街坊鄰里,而一班初老志愿者更是掀起社區互助的濃濃人情味;在人口老齡化的樓梯房社區,老人上樓下樓難,走不出家門,而社區議事推動加裝電梯順利開展,此外,針對部分老人家庭和所在樓棟無障礙建設不足,社會多方更是通過公益項目出錢出力,為有需要的老人對其住所和樓梯進行無障礙改造。
溫度和善意,正體現在城市的每一個細節處。蘇佩則道出了其中關鍵,她說,“近年來,廣州民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圍繞‘一老一小’‘一弱一善’‘一村一居’‘一區一社’‘一紅一白’五個關鍵詞持續發力,近年來承擔了16項全國試點、示范點工作?!蹦壳埃瑥V州建成頤康服務站2485個,長者飯堂1211家,養老服務床位7.2萬張,養老機構292家,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80%,為44.5萬失能、高齡等老年人提供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全市177個鎮(街)配齊“兒童督導員”、2817個村(居)配齊“兒童主任”專人專崗;全市設立社區慈善基金1003個,“廣益聯募”平臺吸引468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穗救易”服務品牌不斷推進“穗救易”服務項目的標準化、規范化、可視化,形成廣州“1+N”救助服務矩陣;探索出了城鄉社區議事協商“116”工作法、基層治理“五社聯動”等實踐經驗;建成176個“雙百工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設立村(居)社會工作服務點。此外,發展好“一區一社”,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好“一紅一白”,推進“移風易俗”。
六項改革繪民生畫卷
在羊城學堂上,蘇佩透露,接下來廣州民政工作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持續深化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升級改造社會救助服務站點,打造廣州市引領型、創新型“共助”空間,打造廣州特色低收入動態監測管理服務平臺,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推動“一老一小”服務升級,繼續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長者飯堂、醫養康養、智慧養老服務品質,加快推進村居頤康服務站全覆蓋;推動修訂《廣州市未成年人保護規定》,推進鎮(街)未保工作站建制立標;繼續深化社區議事協商“116”工作法,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示范點和智慧社區示范點建設;大力發展社區慈善基金,創新互聯網慈善參與方式,讓“人人慈善、處處可為”遍地開花結果;推動專項服務提質增效,優化地名審批管理,加強地名文化保護,繼續推進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工作,擦亮“花城有愛”“花城有囍”婚姻服務品牌,深化殯葬改革,創建全省新時代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蘇佩表示,廣州民政部門將以指標為先導、以對標找差距、以目標為要求,高質量托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群眾。
當天,羊城學堂人氣滿滿,不少市民聽得津津有味,有的觸動不已。一位市民告訴記者,“聽到長者飯堂的故事時,自己也特別觸動。每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對老人的友好,體現在細節上,能不能回應細節上的需求,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民生溫度。”也有市民表示,在這一次羊城學堂上,更系統地了解到民生服務,但也意識到,這是一項龐雜的社會建設工作,需要多方一起傳遞善意,參與行動,一起傳遞廣州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