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研發才有“獨門絕技”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5年前,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視察時提出這一重要論斷,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隨之迎來蓬勃的生長期。5年來,這一重要論斷不僅激發了從地方到中央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升級版”政策支持,更激勵了全國無數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道路。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為何“能”?有多“能”?報道以“能”字為“題眼”, 將分別從“言能踐行”“竭盡所能”和“積蓄動能”三個角度,講述中小企業如何激發動能、辦成哪些“大事”;如何打造“能辦大事”的環境及要素保障;踐行“專精特新”之路還將如何破局;回顧并展望廣州如何打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發展策源地。通過近距離觀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秘訣,探索廣州將如何引導支持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五周年報道——“言能踐行”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勉勵廣大中小企業不斷開拓進取,書寫出踔厲奮發的時代答卷——它們聚焦主業,走上“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道路;它們勇辟“新賽道”,突破制約發展的“卡脖子”技術,以小體量釋放萬鈞力。
“螞蟻雄兵”何以扛起千斤大鼎?是“千萬錘成一器”的專精專注,是“惟進取也故日新”的求新求變,更是“更上一層樓”的遠見胸懷……連日來,記者走訪廣州不同領域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看“爆款”產品背后藏著哪些“隱形冠軍”,看“小巨人”如何激發新動能,探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廣州密碼”。
因為“專精”才“特新”:15年一直努力追求基礎要素
在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一枚小小芯片,讓登山者在沒有公網的地區也能通過北斗衛星系統了解自己身處何地,甚至能發送1000字報文信息……這些芯片背后藏著一家來自廣州的“隱形冠軍”——泰斗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為什么說它是“隱形冠軍”?走進泰斗微的展廳,人們能看到一組數字的變遷:那就是制程工藝的“從大到小”,從2010年的130納米工藝,到55納米、40納米,到現在的28納米。
從130納米到28納米,這就是這家中小企業“辦大事”的生動縮影。成立15年來,泰斗微始終專注在北斗等GNSS衛星導航芯片設計研發及應用的賽道上,從技術創新到知識產權布局,再到參與相關標準的制定,再到產業化應用,創造了北斗行業應用很多的首例或率先。如今,泰斗微以近500件發明專利申請,成為目前國內北斗芯片方面專利最多的廠商。
“提供精確時間和精確空間這種基礎要素,是我們15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我相信以后會再堅持15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在泰斗微常務副總經理許祥濱看來,泰斗微的發展密碼藏在它的名字里,“泰山為體,北斗致用”。
許祥濱認為,目前北斗芯片已滿足市場應用需求,面向未來泰斗微的愿景是“上天下海”。“在衛星通訊領域,目前公司已突破北斗通訊技術,未來將投入在低軌衛星通訊研發上。同時也持續努力在包括水下等立體空間上無縫提供精準時空信息,支持國家建設海洋強國。”
在廣州,還有另一家“隱形冠軍”企業有著這樣的“擇一事終一事”的專注。1998年,科技體制改革的浪潮下,廣東省鋼鐵研究所的一些工程師成立了廣州新萊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當年實現了柔性磁體生產線投產。從最基礎的冰箱貼,到成功研制磁性寬幅廣告耗材,讓薄如紙片的廣告畫乃至墻紙能通過磁吸而非粘貼實現“換得易”,降低人力成本從而推向全球市場,該公司“換得易”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多年穩居全球第一。
“新萊福的工程師文化,體現在我們的產品都是從實驗室‘一手一腳’做起來,從原理出發做到極致,因此每個小產品細分領域都能做到第一名,而且是在全球化市場中競爭出來的。”研發中心主任郭春生告訴記者,新萊福從2011年開始建設研發中心,對一個規模不算大的企業來說,各類檢測裝備就價值2000多萬元,投入很大。目前,公司已募集1.5億元的研發費投入到新產品研發。“穩扎穩打,要做就做到最好,就是我們的工程師文化。”
術業有精,小亦不凡。以上企業的發展之路也是廣州無數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縮影:他們志存高遠,不畏艱險,以“專精特新”為方向,最終在“小賽道”里辦成了“大事”。
并舉“科創”與“人才”:百篇頂級期刊論文錘煉技術壁壘
坐落于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內的“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示范館首層,一個個中小企業創造的“全球第一”“全球領先”“全國第一”榜單引人注目。“光榮榜”的每一次更新,意味著又一個中小企業辦成了一件大事。
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
新材料公司烯灣科城在全球率先實現碳納米管材料產業化,就是這樣的例子。碳納米管是迄今為止人類的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在產業應用上有無限空間,也意味著誰擁有量產制備能力,誰就占領了制高點。
成立于2020年的烯灣科城(廣州)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在全球率先實現碳納米管及其復合材料產業化突破。新能源、半導體……在烯灣科城展廳,能清晰地看到如何通過這款基礎材料支持各個關鍵領域“辦大事”。
比如在半導體載具領域,考慮到儲存和運輸的需求,半導體的載具材料必須具備抗靜電、耐高溫、抗摩擦、低釋出性、低吸濕性、高穿透性等優良特性,長期以來被海外壟斷。
烯灣科城通過碳基復合材料制備的新型半導體載具,在具備上述優勢性能的同時,還有效解決傳統抗靜電材料含硫、抗靜電劑易析出污染或腐蝕芯片等問題。“目前我們的載具已進入中芯國際生產線,成功解決‘卡脖子’問題,打破了壟斷。”烯灣科城執行總裁李雪松說。
優越的材料性能,讓烯灣科城的產品在海外高精尖領域同樣大展拳腳。例如生產一級方程式賽車輪胎的知名品牌,把烯灣科城的碳基復合材料加入橡膠后,有效解決了輪胎高速運轉時的散熱問題,可減少一半的輪胎用量;在光刻機這個尖端領域,烯灣科城碳納米管制備的薄膜能在足夠輕薄的同時阻止激光穿透,以保護昂貴的半導體模具。
“科技創新和人才戰略是烯灣科城實現‘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兩條道路。”烯灣科城運營副總車曉東談到企業快速發展時有感而發。展廳里,滿墻的專利證書最有說服力:布局核心專利200余項,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烯灣科城在碳納米管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構建了完善的技術壁壘與領先優勢。
在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當前,廣州中小企業“小快輕準”地捕捉市場機遇,以科技創新撬動發展的最大杠桿效應,辦成更多“大事”。
突破“單品”造“矩陣”:適度豐富化產品增強競爭力
從2008年創業到2014年首款人工硬腦膜產品“睿膜”拿到注冊證,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普醫學”)花了六年時間,研發出首個國產生物增材制造人工硬腦(脊)膜,成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經典案例。
2021年,邁普醫學歷經八年研制出的國產首款可吸收再生氧化纖維素止血產品“吉速亭 ”,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有望打破神經外科高性能可吸收止血耗材領域被國際品牌壟斷的局面。
邁普醫學在沖進高性能植入醫療器械這一“無人區”后,用兩次長時間跨度的“世界級創新”,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今年7月,邁普醫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中小企業如何能辦成大事?邁普醫學正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升級”之道。“雖然都說專精特新企業要重在‘專’和‘精’,但如果產品太過單一,市場競爭或會乏力。”邁普醫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植入醫療器械領域的產品開發有高投入、周期長的特點,產品拿注冊證是一條披荊斬棘的道路。因此,要形成一定的產品矩陣方能站穩腳跟。五年來,邁普醫學產品倍增,可以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神經外科修復解決方案。
當然,這樣的“倍增”絕不是盲目擴張。該負責人說,要跟起步早、市場占有率高的國際巨頭“比賽”,如果“廣撒網”,可能反而讓自己陷入被動。因此,邁普醫學選擇了神經外科這條賽道持續發力。“在神經外科植入醫療器械領域,我們產品的豐富度基本可以跟國際巨頭齊頭并進。”
小身軀有大能量,小體量有大作為、大擔當。就像邁普醫學實現從單品爆款到產品矩陣,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從業務賦能升級到生態共享——MISP工業物聯網平臺則聚焦自動化生產線資產管理,幫助工業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的工業大健康體系;IME Future產業物聯網平臺針對過程管理,對每一個產線、每個設備、每個零部件進行全程追溯的交付過程的管理;CPS離散制造數字化創新中心則向離散制造行業提供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及協同創新制造服務,輔助傳統制造業升級轉型高質量發展。
一個企業填補一個小斷鏈點,一項技術實現一個“國產替代”,一個產品演化出一個矩陣,一個“小巨人”引領一個行業迭代升級……一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無數中小企業匯聚起來,更如燎原星火,在世界舞臺上續寫“辦大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