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錨定高質量 堅定挑大梁——廣州奮力開創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2025-07-14 09:23:35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七月,正值盛夏,萬物崢嶸。位于南海之濱的廣州生機勃發,氣象萬千,正以奮進姿態續寫新時代篇章。

          1978年43億元、1985年突破100億元、1995年突破1千億元、2010年突破1萬億元、2017年突破2萬億元、2023年突破3萬億元……這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印證著廣州四十多年來的躍升之路,也是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廣州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作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經濟大市,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到“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的殷殷囑托,從《南沙方案》到《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州的發展歷來高度重視、寄予厚望。

          囑托如山,字字千鈞。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廣州著眼服務全國全省大局,提出“二次創業”再出發,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到2035年經濟總量翻一番。這一目標是基于對自身“家底”與勢能進行深入盤點后提出的,體現了廣州堅定扛起“經濟大市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也彰顯了這座超大城市的雄心抱負。

          新起點,新機遇,新作為。放眼廣州,產業向新、改革向深、市場向活、城市向上的火熱氣象持續升騰,世界一線城市的位勢依舊堅挺,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闊。

        d8d032e772ac1d1812cf.png

        航拍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和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附近夏日風景。

          摸高“4萬億”的產業格局

          產業是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根基與命脈,既關乎當前又關乎長遠。

          回望過去,廣州經濟數據的每一次關鍵性躍升,對這座城市而言都是一次突破與成長。在即將邁向“4萬億俱樂部”的重要時刻,特別是要站穩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位置,實現“2035年經濟總量翻一番”目標,為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蓄勢蓄能,核心在城市功能,關鍵靠產業支撐。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產業結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廣州根據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因地制宜提出了若干個階段性重點產業方向,穩扎穩打夯實產業發展底座。

          細數當前廣州的產業“家底”,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形成了12個千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和9個千億級服務行業,其中傳統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有7萬多家消費工業企業,500多家專業批發市場,是全國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兩業融合、兩化轉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廣州還是全球知名的智車之城、軟件名城、顯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顯示面板產能全國第一,粵芯、增芯有力支撐國芯國用;億航智能成為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康方藥業成功研發全球首個腫瘤雙免雙抗新藥;華星光電、華為研發中心、因湃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微信、抖音、希音等企業不斷迭代升級……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經濟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攻堅期,加快構建符合廣州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經濟更強、產業更優、能級更高的現代化新廣州的必由之路。

          去年,國務院批復《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賦予廣州“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明確將建設若干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今年伊始,廣州旗幟鮮明提出加快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體經濟為支撐、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現代服務業為依托、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即“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一個總體要求,把握制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兩個主攻方向,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等6個未來產業以及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8個現代服務業。

          這是廣州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也必將是一場艱苦的競速賽、耐力賽、接力賽。

          未來五年,廣州將打造1個萬億級產業集群,4個5千億級產業集群,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6萬億元。同時,前瞻布局6個未來產業賽道,力爭在5年至10年內實現倍數級增長,打造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依托百萬級經營主體、千萬級就業人口、萬億級內外貿市場規模,以及全球首屈一指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廣州建設更高能級更強支撐的產業發展高地信心更大、底氣更足。

          “項目為王”助推能級躍升

          重大項目是城市發展的“強引擎”,是穩經濟、促轉型、增后勁的關鍵所在。把發展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最終都要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

          近年來,廣州堅持“項目為王”理念,緊緊抓住項目建設“牛鼻子”,創新方式方法,在機制優化、要素保障、服務提升、工作增效等方面精準發力,形成了發展力量匯聚到項目建設上、行動落實到項目建設上、作為體現到項目建設上的生動局面。

          時針撥回到2024年,一組組亮眼數據勾勒出廣州錨定目標全力以赴抓項目、促投資的蓬勃態勢——844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14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8.9%;基礎設施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10%,產業建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07%,生態環保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118.3%,城市更新完成年度計劃的118.2%。

          新起點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也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舉辦之年,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意義更特殊、責任更重大。

          廣州公布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顯示,今年安排市重點建設項目共998個,年度計劃投資3815億元。其中,正式項目共905個,年度計劃投資3657億元——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包括廣州東站至新塘站五六線工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廣州港南沙港區五期工程、廣州鐵路樞紐新建白云(棠溪)站工程、金融城站綜合交通樞紐等;

          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包括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廣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等;

          現代服務業方面,包括從化全地形賽車場項目、阿里巴巴新零售供應鏈華南總部、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改造項目等;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方面,包括騰訊廣州總部大樓、廣州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南沙科創中心芯新產業園項目、增城開發區半導體創新智造園、廣州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光伏組件項目、低空經濟產業園首開區等;

          社會民生方面,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二期工程、開投·智研科創中心、廣州大學黃埔研究院建設項目、國際呼吸醫學中心等;

          城市更新方面,包括廣州火車站片區(站城產居一體化地區)改造項目、瑤臺城中村改造項目、海珠區三滘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海珠區東風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等。

          抓項目就是抓落實。今年以來,廣州各地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就在上個月,廣州市召開重大項目調度會,再次提出要把抓項目促投資作為拼經濟穩增長、提升城市能級量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奮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為經濟大市挑大梁提供堅實支撐。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強的是信心,促的是發展,贏的是未來。一批批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重大項目的引進、落地、建設,正如一場場接力賽,需要一棒接著一棒跑,全力以赴往前趕,爭分奪秒開足馬力。廣州正把一個個重大項目匯聚成一個個經濟增長點,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當前有動力,未來更有潛力。

          動力活力持續迸發升騰

          城市的活力是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影響力和生命力,深刻影響著城市的經濟走向和未來發展格局,決定著城市的興衰成敗。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唯一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港口城市。自古以來,廣州便富有近悅遠來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歷史中的群星璀璨,也證明了這片寶地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充滿活力的城市在發展的路上總是充滿信心。城市的活力來自哪里?廣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新征程上,廣州鮮明提出,激發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活力,增創中國式現代化廣州實踐的關鍵新優勢。

          看改革,廣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座因改革而興、因改革而強的城市。回望過去,廣州推出的一份份改革方案、一項項創新舉措,成為廣州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最動人韻腳。

          營商環境改革是廣州改革工作的“頭號工程”。近年來,廣州刀刃向內、大刀闊斧,深入開展“干部作風大轉變、營商環境大提升”,營商環境改革從1.0版本迭代至6.0版本,著力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特別是去年,廣州對招商引資體制機制進行改革,推動形成全市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的生動格局。深刻的變革帶來了顯著的效應,特別是今年5月以來,中國商飛、騰訊公司、馬士基集團、京東集團、國家開發投資集團等國內外企業巨頭,紛紛與廣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持續增資、加碼布局,為廣州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同時,廣州還承擔不少國家級改革試點,廣州實驗室、廣州期貨交易所、華南國家植物園、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重大平臺紛紛落地,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重大任務扎實推進……廣州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節奏。

          看開放,兩千年來,廣州的開放基因已經深深融入城市血脈。從廣交會到廣州港,從中新廣州知識城到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都已成為廣州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亮麗名片。

          作為一座開放之城,廣州擁有68家領事館、109個國際友城、60個友好港口等各類資源。近年來,法國總統馬克龍、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等外國政要紛紛訪穗,“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等重大活動順利舉辦,廣州在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的作用不斷彰顯。

          開放,對于廣州來說,不僅是擰成一股繩走出去,也是發展實力的一把量尺,要到國際市場上去經風雨。近年來,廣州持續強化國家商貿中心功能,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在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中的樞紐功能未曾動搖。去年,廣州外貿進出口規模創出1.12萬億元的歷史新高,新設外商投資企業8445家,同比增長27.4%,全國每新設7家外資企業就有1家在廣州。

          看創新,廣州創新資源豐富,集聚了全省70%的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校大學生超160萬、全國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3.4%,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10萬件,高新技術企業超1.23萬家,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

          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廣州始終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核心地位,舉全市之力規劃建設科技創新軸。同時積極構建“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國家級重大平臺的城市。

          全力擔當服務國家戰略

          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這是經濟大市的顯著特點。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廣州作為一座GDP超3萬億元、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2200萬的經濟大市,更要責無旁貸、勇挑重擔,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方面展現更大支撐帶動作用。

          1—5月,新簽約產業招商項目1281個,預計投資總額3347.3億元;1—5月,全市實現客運量1.37億人次,同比增長1.7%;截至今年5月,廣州實有各類經營主體達383.54萬戶,同比增長9.4%,其中1—5月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同比增長38.37%,數量及增速均居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首位……今年以來,一組組數字,感知著廣州經濟發展的脈動與活力,也彰顯著滿滿當當的責任與擔當。

          在廣州GDP增長的背后,還有增加的就業和穩健的財稅。

          就業是民生改善的“溫度計”,也是支撐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盤”。今年1—4月,廣州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9.93萬人,同比增長4.2%,居全省第一,凸顯了廣州經濟發展最亮眼的底色。

          稅收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稅收收入的增長往往能反映一個城市的產業效益、企業整體經營狀態。數據顯示,在減稅降費政策背景下,去年廣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兩年保持正增長,其中稅收收入同樣實現正增長,凸顯了廣州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

          城市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自身發展水平上,還體現在輻射帶動能力上。作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省會城市,肩負著帶動全省、輻射周邊、服務全國的重要責任,必須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全面系統把握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努力在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作表率。

          近年來,廣州充分發揮經濟大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協同聯動,深入推進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對口合作工作以及廣佛全域同城化、廣州都市圈建設,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不斷探索合作新模式和新機制,奮力在全國、全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展現廣州擔當、作出廣州貢獻。

          在全球發展坐標中,廣州也被國家賦予代表國家形象、參與國際競爭的重大歷史使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中心型世界城市……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格局變化愈發快速的今天,隨著城市能級的持續躍升和城市地位的重大提升,廣州未來發展道路必將更加廣闊。

          經濟大市挑大梁,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也意味著更大的機遇。今年是大戰大考之年,經濟大市必定大有可為。時間不等人,歷史不待人。新的趕考之路上,廣州的奮進長卷正徐徐鋪展。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

        ----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www77777|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第一二三四区|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青青青国产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