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2月6日,繼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后,廣州第一時間隆重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對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吹響了拼經濟、謀發展的集結號,發出了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動員令。如何將廣州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相關意見從“施工圖”變成“實景畫”?市發展改革委等四大產業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在大會上亮出新一年廣州產業發展“作戰圖”。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
建立健全“三大機制” 落細落實“四大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期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部署要求,節前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意見。
會上,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介紹,這份《意見》注重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以“廣州所能”更好服務支撐“國家所需”;注重統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引導資源要素集聚、高效使用;注重聚焦“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選擇前景廣闊的大賽道,布局千家萬戶的大產品,形成“四梁八柱”的大格局。力爭到2035年,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建成,產業創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隊伍居世界前列,培育建設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
如何將廣州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相關意見從“施工圖”變成“實景畫”?李海洲表示,市發展改革委將從建立健全“三大機制”、落細落實“四大任務”、做優做強“五大要素”三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建立健全“三大機制”,通過“一盤棋”構建產業發展領導體制、“一張網”構建“3+5+3+1”產業配套體系和“一條龍”構建企業服務全覆蓋機制,塑造創業興業“好生態”。
具體措施包括設立關鍵產業發展辦公室,建立由14位市領導對口服務聯系“21+8”重點產業、近500家重點企業和90個重點項目的工作機制,并聚焦每個細分產業,出臺對應規劃、政策、分工文件,籌備相應的園區、科技、人才、資金、智庫資源,建立招商、科技轉化、增資擴產清單。
同時,要落細落實“四大任務”,通過構建產業體系“四梁八柱”、加快“兩業融合”“兩化轉型”、強化產業發展韌性和優化提升產業效能,來重構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優勢”。此外,還要做優做強土地、資金、人才、技術、數據“五大要素”,筑牢產業發展“硬支撐”。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
撐起全市科技創新的“龍骨”和“脊梁”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表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召開“新春第一會”,為全市奮進“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時代征程,走好從科技強、企業強、產業強到城市強的科技創新強市路徑堅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勁。
2024年10月,市委科技委第一次會議召開,提出到2029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強市總目標。對照目標,我們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產業深度融合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全市科技系統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以赴編制好科技創新“十五五”規劃,辦好科技全運,重點從四個方面服務“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廣州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服務保障,將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合作設立全國首個省會城市聯合基金。建設產業導向的創新平臺體系,以產業創新帶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二是服務產業創新。落實“12218”任務部署,組建未來產業工作組,打造以應用場景為驅動、以科技企業為主體、以創新人才為根本、以重點項目為牽引、以先導園區為承載的未來產業生態。
三是服務成果轉化。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生物島實驗室等重大成果轉化平臺,籌建穗港澳協同創新中心,圍繞國家戰略科技成果沿途轉化、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形成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廣州模式。
四是服務創新生態。構建“創投貸保服”科技金融體系,持續實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三航”計劃和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便利化試點。
接下來,全市科技系統將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核心功能,用好用活廣州雄厚的“科創資源”,建好建強面向未來的“科創產業”,加快建設活力創新軸,撐起全市科技創新的“龍骨”和“脊梁”,推動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華:
奮力打好工業領域“翻身仗”
工信局作為產業部門,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全力以赴拼經濟,奮力打好工業領域“翻身仗”,打贏產業轉型“攻堅戰”。
堅持以體系為引領,打造“一超多強”產業集群。廣州將緊緊圍繞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推動產業向新、聚鏈成群、積厚成勢,做強做優做大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時尚消費品、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與新型儲能、具身智能等產業集群,形成萬億帶動、千億支撐、百億躍升、未來產業接續的新格局。
堅持以項目為牽引,積蓄“穩中提質”發展勢能。“我們將突出‘項目為王、實干為要’,全力奮戰‘開門紅、全年勝’,一方面是扎實推進‘三新’項目,另一方面是梯度建設產業園區。”他表示,將通過鏈式招商、場景應用等方式招引重大項目,積極協調跟進新開工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超100個增資擴產項目落地,推進小鵬汽車廣州工廠南區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華星T9、粵芯三期等項目增產增效。同時,市區協同建設10個特色標桿工業園,持續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低效工業園提質增效,加快建設3個新型儲能產業園、4個生物醫藥價值園等專業化園區,謀劃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園,培育“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良好生態。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營造“企業有感”支持環境。健全“無事不擾、有呼必應”重點民營企業服務機制,出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攻堅方案,建設民營和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持續打造“中小企業圓桌會”“企業會客廳”等品牌。積極承接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自審自發”、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紅利,推動實施技改項目1000個以上。組建市產業發展基金,出臺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擦亮“一月一鏈”投融資服務品牌,辦好“百站千場惠萬企”系列活動,幫助企業“拉訂單、拓市場”。
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敏:
對在穗來穗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廣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敏表示,廣州是歷經千年繁榮的國際商貿中心,商務工作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廣州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設。
全市商務系統將圍繞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做深做實“五外聯動”,加快推動“兩業融合”“兩化轉型”,全力以赴擴消費、穩外貿、穩外資,從四個方面發力,更好支撐全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再造新廣州的新征途,廣大企業、企業家是我們的合伙人、好幫手、生力軍。今年是全市商務系統的企業服務年,我們要去到看得見炮火、聽得到炮聲、聞得到硝煙的一線并肩戰斗,通過‘蹲點’‘扎營’‘沉底’,推動服務向一線下沉、問題在一線解決、辦法在一線形成,鍛造營商環境廣州品牌。”魏敏會上表態,“我們對所有在穗、即將來穗企業承諾‘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請你們放心去投、放心去闖、放心去干。”
最后,他號召共同攜手以自身努力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城市提速、產業提質、企業提級相互奔赴,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力,為千年商都再創新活力、再添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