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錨定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提升區域發展能級
嶺南春來早,奮斗正當時!2月6日,廣州市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圍繞“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主題,共話高質量發展大計。
大會上,廣州11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發言,錨定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各區實際出發,找準自身定位,謀劃產業路徑,鍛造產業集群,拓展產業空間,吹響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釋放出凝心聚力加油干的鮮明信號。
鍛造優勢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化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大會上,廣州多區提出打造產業集群,以產業集群激活發展引擎,提升區域發展能級。
越秀、海珠、荔灣——廣州“老三區”,在承載城市悠悠文脈外,產業發展厚積薄發,集群成勢。
越秀區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首位突破,醫藥研發高地固本做強,帶動核心CRO企業龍頭齊聚,產業新集群朝向千億目標數增“鏈”成;海珠區拓展數字新賽道,構建400億級第三方數字營銷產業集群,深耕營銷執行細分賽道;荔灣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時尚消費品3個戰略性產業集群。
經濟大區如何挑起大梁?既要有“勇挑”的擔當精神,更要有過硬的“鐵肩膀”“強筋骨”。優勢產業集群正是擔起大任的一方“鐵肩膀”“強筋骨”。
廣州第一經濟大區天河提出構建天河“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將全力打造軟件與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時尚消費品等8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經濟強區黃埔區實施高端化引領工程,大力推動產業基礎再造,搭建“驗證—中試—孵化”融合鏈條,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白云區則聚焦發展5個左右主導產業,建設“6+6+X”現代產業集群,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力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能源與新型儲能、軌道交通、生物制造、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等主導產業,新引進新型儲能重點企業20家以上,力爭生物醫藥產業突破350億元。
一個個產業集群不斷崛起,挑起區縣發展“大梁”,也構筑起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
在白云山上遠眺廣州城區
以科技創新擎動新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廣州各區如何擁抱新浪潮,占據發展新機遇?道路只有一條——推動產業升級變革,向新向智向綠躍遷,以科技創新擎動新發展。
看廣州之南,地處灣區之心的南沙區以圖南之志擘畫新藍圖,打造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產業集群,拓展特色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吸引火箭衛星測控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駐,緊跟前沿,前瞻布局深海深空等未來產業。
望廣州“北極”,花都區牽住產業科技融合“牛鼻子”,堅持向“新”發力,向“綠”深耕,全力支持東風日產兩款新能源轎車及搭載華為智能座艙的合資車快賣好賣,高標準建設新型儲能產業園。
探東部之心,作為廣州東部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的增城區聚焦智能化、綠色化,推動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智能家居等傳統特色產業改造提升,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行廣州“腰部”,作為城市“南拓東進”中繼樞紐的番禺區向新而行,充分激活“智造+智核”耦合優勢,建強廣州大學城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在大學城南岸地區打造東西莊科創谷,承接大學城創新資源落地產業化,崛起大灣區硅谷。
尋廣州綠谷,從化區堅持生態為本、產業強區,高質量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鏈式改造”,加快美妝日化、智能家居家電、食品飲料等時尚消費品產業數智化、綠色化改造升級,持續擦亮“灣區美谷”品牌。
育成現代企業強壯主體
企業是區域發展的伙伴,是最具活力的創新因子。截至去年10月底,廣州實有經營主體364萬戶,其中包括領軍企業、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等,有梯度的“企業之樹”匯聚成生機盎然的“產業之林”,承載著城市的產業根基、民生命脈。
如何服務好各企業主體,是推動產業發展的一道必答題。廣州各區將企業視為珍寶,用心用情做好全流程服務,營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科學家友好型營商環境,培育產業發展的肥沃土壤。
越秀區統籌兼顧優服務、育項目,強化要素賦能,實施新一輪“產業友好型”營商環境改革,擴大優質政務服務、民生服務供給;海珠區擴容舉辦“海珠合伙人×游戲”等生態伙伴大會,建成企業出海服務交流中心,力爭“個轉企”“小升規”超6000家;荔灣區聚力招商引資,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優化項目建設“一盤棋”工作機制,全流程實施代辦制、管家式、全方位的服務;天河區承諾為企業提供最好的資源、最優的服務,全面激活超60萬家企業的動力活力;南沙區提出,壯大企業技術創新主力軍,全力打造活力升騰的“創新雨林”;白云區狠抓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深入實施“雙大”專項行動,完善落實“每周經濟工作早餐會”、并聯審批、一次辦結等機制,力促項目“拿地即開工”。
一項項有力舉措、周到服務,必將激發各類企業各盡所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推動企業和廣州城市“雙向奔赴”,積蓄起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越秀區委書記郭昊羽:加速產業空間大釋放
在2月6日召開的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越秀區委書記郭昊羽表示,2025年將是越秀聚勢、攀登、奮進的一年。全區上下將圍繞“拼經濟、保安全,辦全運、提品質”工作主線,奮力融入“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穩固信心、篤行實干,力爭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0%、完成瑤臺城中村改造投資超30億元。
郭昊羽表示,越秀區將實現發展能級大躍升。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首位突破。136家專業市場聚力數智化升級,全年商品銷售總額力破4700億元。金融業增加值趕超900億元。力爭全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5000件、高新技術企業總營收突破1600億元。推動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沖擊100億元。
越秀區將加速產業空間大釋放。推進廣州站高鐵樞紐區、環市東中央活力區、東山口生命健康創新區建設。加快文園、動物園北門等地塊掛牌出讓,提速廣州大道中、廣大路地塊開發建設,啟動中山眼科中心病房、融通廣場、東沙角“原拆原建”改造,推動愛群大廈、中華廣場等商業老地標升級煥新。推動北京路步行街向天字碼頭“南拓”擴面。
越秀區將推動城區品質大提升。攻堅重大項目,落地65個“攻城拔寨”項目,提速廣州火車站片區改造及瑤臺城中村拆遷、安置房建設工作,年內完成新開工安置房2000套以上,推進30余條道路大中修項目。全年招引鏈主型、平臺型優質項目300個,引育百強和央企投資項目、區域總部項目20個。激發老城活力,實施33個城區品質提升項目。聚力服務全運,完成全運會“一區三館”品質提升項目。
海珠區委書記蔡澍: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海珠區委書記蔡澍在會上表示,海珠區將實施“數字經濟全員全域三年規劃”,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更好支撐“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0億元、增長10%以上。
蔡澍表示,海珠區將做大做強數智產業。力促全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在千億級基礎上實現超20%增長。以騰訊微信啟用新總部大樓和抖音華南總部啟動建設為契機,精準招商加快同程和快手電商項目落地。構建400億級第三方數字營銷產業集群;構建200億級數字文娛產業集群。發力“AI+”產業布局。力爭全年引育大模型企業超100個,完成大模型內測超50個、上線運營超30個。
海珠區將擴大會展溢出效應。落地世界低空經濟展、機器人展等新質生產力展會。推動泡泡瑪特、鴻蒙智行等項目落地,建設琶洲南35萬平方米消費新地標。新增都市工業載體超10萬平方米,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打造服裝紡織產業全國賦能中心。加速低空經濟騰飛。建設琶洲港澳碼頭直升機場。高標準籌建南海心沙低空經濟島,創建省低空經濟試驗區。
海珠區將進一步拓展增量。新招引百億級項目2個、重點項目超180個。力爭申報上級政策資金和城中村專項借款超300億元。康鷺片區6月底前完成首期地塊35萬平方米集體物業拆卸;加快三滘村、東風村首開區安置房建設,全運會前建成新中軸綠軸示范段。推動貝賽思國際學校等10個項目開工、名創優品等5個項目封頂、樹根互聯等5個項目竣工運營。擴容舉辦“海珠合伙人×游戲”等生態伙伴大會,力爭“個轉企”“小升規”超6000家。
荔灣區委書記劉晨輝:以產業育新賦能區域發展
荔灣區委書記劉晨輝在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2025年,荔灣將錨定“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3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的目標,以產業育新賦能區域發展。
荔灣將圍繞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時尚消費品等3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以及現代商貿、旅游休閑2個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入全市產業生態。荔灣將力爭現代中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規模超千億元,打造激光與增材制造百億級產業,力爭時尚消費品產業躍升千億級規模,打造現代商貿業五千億級產業,打造百億級旅游休閑產業。
荔灣將加快平臺載體建設,持續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荔灣將騰挪出6平方公里產業用地,解決中心城區產業發展用地受限問題。今年將完成土地整備15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產業載體項目40個、443萬平方米,建成載體16個、101萬平方米。推動廣州市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園3月開園,荔灣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發展擴園,華潤萬象城、聚龍灣太古里、山姆會員店建成開業運營。
荔灣將提升城區能級,全面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現代化中心城區。統籌抓好歷史文化街區和老舊小區微改造,深入開展城中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投入38億元,新建、改造提升道路105條、72公里。統籌推進新舊兩種模式城中村改造,力爭完成投資125億元。
天河區委書記譚明鶴:構建“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
天河區委書記譚明鶴表示,天河區將堅決貫徹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扛牢經濟大區挑大梁的政治責任,力爭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6900億元、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額超840億元、增長8%以上。
天河區將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加快構建8個戰略性產業引領、4個未來產業“搶灘”、6個現代服務業支撐的“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數智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新引擎;狠抓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就地轉化,全力推動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小鵬科技園等94個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加快壯大軟件與互聯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擦亮“天河科創”品牌;聚焦“出新出彩”,做優做強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金融、現代商貿、專業服務業等優勢領域攀高向新,力爭今年持牌金融機構總數突破300家,形成廣告、科技服務等若干個超300億元細分集群,打響“天河服務”品牌;聚焦擴量提質,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力爭全年新引進百億級產業項目3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0個,新增“四上”企業1500家。
天河區將“點面結合”提升發展平臺承載力,打造高質量發展主戰場,其中天河中央商務區加快“四個出新出彩”示范區建設,廣州國際金融城推動開發建設、招商引資、開園投產等各環節全面提速,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區全力推動國家高新區擴區落地,環五山創新策源區攻堅突破城市更新、科技成果轉化,全覆蓋推進剩余23個城中村改造和整治提升。
天河區將“軟硬并重”提升營商環境吸引力,打造產業生態樣板示范,縱深推進“干部作風大轉變、營商環境大提升”。
白云區委書記何鏡清:建設“6+6+X”現代產業集群
白云區委書記何鏡清在發言中表示,白云區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區,對標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發展5個左右主導產業,建設“6+6+X”現代產業集群,推動今年GDP增長5.5%左右,完成固投1360億元、增長5.5%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投資分別增長10%、25%左右。
白云將堅持樞紐平臺雙向發力,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區。在推動樞紐能級大躍升的同時,推動平臺建設大提速,建設53平方公里樞紐經濟集聚區,打造廣州白云站、白云新城等“黃金三角”商圈。圍繞樞紐建設“一園兩城三都四區”重大平臺。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大融合,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和“七好民生工程”,打造“15分鐘工作生活圈”,實現港強、產優、城美。
白云將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建強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華為廣州研發中心等科創平臺。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重點發展新能源與新型儲能、軌道交通、生物制造、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等主導產業。推動航空及現代物流、現代都市消費、化妝品產業分別突破2000億元、1000億元、400億元。圍繞產業鏈抓招商,瞄準各類500強企業、總部企業,引進一批高額度大項目、總投資超1350億元。
白云將加快項目建設,狠抓336個年度投資1079億元的“攻城拔寨”重點項目。推動城中村改造繼續走在前列,完成改造投資280億元、使用專項借款180億元以上。加力提振消費,加快嘉禾望崗等現代商圈建設,推動批發、零售業分別增長15%、10%。加強要素保障,全年收儲土地5000畝、重點基礎設施征借地2000畝。
黃埔區委書記陳杰:將“三城一島”打造成產業增長極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埔區委書記陳杰表示,黃埔區將堅決扛起“經濟大區真正挑大梁”的使命擔當,主動在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找準坐標、當好領銜,切實將“三城一島”打造成為廣州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今年黃埔的經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陳杰表示,黃埔將大力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上升為中新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持續打造新加坡企業來華投資首選地,深化中沙、中歐等國際合作,全年引進優質產業項目400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0億元。
點燃創新“動力源”,建好用好廣州實驗室、大灣區科創中心等“國之重器”,推動廣州高新區“擴容”,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航空航天、量子科技,打造戰新產業矩陣。實施三年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
陳杰表示,黃埔要實施高端化引領工程,大力推動產業基礎再造,搭建“驗證—中試—孵化”融合鏈條,新增概念驗證中心及中小試基地5家,先進制造業產值占比提升至60%,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陳杰表示,黃埔區將堅決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錨定“探路先鋒”“示范標兵”“動力引擎”“中堅骨干”的新定位新目標,篤行實干、奮勇爭先,高質量建設新型工業化智造強區,奮力為廣州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貢獻黃埔力量。
花都區委書記邢翔:堅持智造立區、樞紐強區
花都區委書記邢翔在發言中表示,過去一年,花都區縱深推進廣州北部增長極建設,花都經開區獲批升級國家級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市第三,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市第三,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收增速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全市第二。
作為廣州北部增長極主陣地,花都區必須堅決扛起“極點示范”新擔當。2025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工業投資增長23%,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5%左右,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收增長30%以上。
一是牽住產業科技融合“牛鼻子”。堅持向“新”發力。全力支持東風日產兩款新能源轎車及搭載華為智能座艙的合資車快賣好賣。堅持向“空”圖強。搶抓機場三期建成投用重大機遇,打造“立足灣區、服務全國、鏈接東盟、面向世界”的南方樞紐。
二是激發全面深化改革“強動力”。推動國家級經開區“做大做強”。與省屬、市屬國企合作成立百億級創投集團,出臺具身智能等產業政策,力爭全年新招引百億級項目2個以上、十億級項目20個以上、億級項目100個以上。
三是燃動消費投資“雙引擎”。狠抓項目“強”支撐。突出抓好年度投資億元以上的固投項目跟蹤服務,對美團大灣區零售科技產業基地等156個重點產業項目實行掛圖作戰,爭取年內實現固定資產投資700億元以上。
番禺區委書記黃彪:鍛造五個千億元產業矩陣
番禺區委書記黃彪表示,立足當下當季保全年,延續“月月有動工、月月有竣工”,全力以赴拼經濟、保安全,辦全運、提品質。
一是大抓項目招引,壯大區域現代化產業體系。對照“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繼續實施番禺“萬畝千億”攻堅,鍛造五個千億元產業矩陣。在戰新產業中,主攻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時尚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軟件與互聯網等產業。攜手廣汽集團加速“番禺行動”三年計劃,挺進跨行業邊界,拓展陸空、陸海智慧出行融合智造;打造第二個超1000億元產業——時尚產業,推動燈光音響、珠寶首飾等時尚產業數字化升級。在未來產業方面,主要布局智能無人系統和具身智能,深耕智聯智駕、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工業手臂等重點領域,建強廣州大學城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推動國家區域技術轉移中心盡快落地番禺。在現代服務業方面,聚力做強科技服務和旅游休閑,以長隆為中心打造全天候大灣區超級樂園。
二是大抓增資擴產,壯大“打糧食”基本盤。繼續唱響“來廣州、正當時”“來番禺、趁當下”,推動企業組建投產“月月有動工、月月有竣工”。扎實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堅決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堅戰,加快實施柏堂村等項目。
三是大抓新型技改和產業園區建設,千方百計壯大經濟規模。推動天安、潮田、巨大、鉆匯等產業園區提質擴能,依托海大集團新國際總部等,建強獅子洋增長極。規上工業力推汽車產銷回升,抓好中航光電等新投產項目產能釋放,服務好鵬輝能源等總部型制造企業。以希音公司等電商帶動中小微企業鏈式迭代。
南沙區委書記劉煒:推進“五港聯動”發展策略
今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階段目標中考之年、南沙自貿區建設十周年、建區二十周年。2月6日,在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劉煒表示,南沙將集中資源力量推進海港、空港、數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聯動”發展策略,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孵化地,夯實國家重大戰略性平臺發展的厚實家當。南沙緊密對接“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規劃,以產業為核心,特別是以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全面展開為核心,推進南沙開發開放全面展開。南沙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燎原之勢,以“南沙之進”支撐經濟大市挑大梁。
做強制造業當家主引擎,全力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南沙將狠抓七大產業穩根基,聚焦航運、金融2大樞紐提能級。大力發展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拓展交易品種,爭取期貨產業園年底建成,做大做強飛機租賃集聚區。
壯大企業技術創新主力軍,全力打造活力升騰的“創新雨林”。南沙將大力提升企業創新發展能力,重點支持1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新增超3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入庫數超500家。推動場景開放和中試熟化,高標準建設大灣區國先中心、場景創新中心、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在全省范圍內新發布技術供給和場景需求超200項,帶動各類先進技術在南沙首試首用、落地生根。加強要素精準支持,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用好各類基金,促進各類企業融通發展。
打造鎮街拼經濟主戰場,全力拓展產業升級的廣闊空間。南沙將開展產業空間供給攻堅戰,加快推出1.5萬畝工業用地,高標準建設6大產業園。持續擴大15%企業所得稅優惠覆蓋面,力爭新引進招商項目超150個,億元以上項目超100個,其中百億級項目5個、十億級項目25個。
從化區委書記董可:推動新興支柱產業“集群發展”
從化區委書記董可表示,從化區將堅持生態為本、產業強區,高質量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區。
2025年,從化區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奮力在全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找準坐標、選對賽道。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5%以上、突破6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
從化區將精準“選題”,聚焦“四個重點”,在服務“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展現新擔當。推動新興支柱產業“集群發展”,培優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百億集群,壯大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及新能源兩個50億集群。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鏈式改造”,加快美妝日化、智能家居家電、食品飲料等時尚消費品產業數智化、綠色化改造升級,持續擦亮“灣區美谷”品牌,深化打造全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區。推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支持龍頭企業加強基因治療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推動現代服務業“挖潛擴能”,聚焦旅游休閑產業,深入推進引領區建設,加快落地冰雪世界國家山地旅游度假區等重點項目。
從化區將聚力“破題”,狠抓“三個關鍵”,在產業加速換擋變軌關鍵期中爭創新優勢。狠抓招商引資“關鍵一招”,強化鏈式招商、平臺招商、一把手招商,力爭全年完成協議投資總額不低于380億元,落地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5個。狠抓產業科創“關鍵變量”,依托華為(從化)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心,推動年內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
從化區加快“解題”,強化“四個支撐”,在高質量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探索中打造新引擎。強化平臺支撐,推動從化經濟開發區1838公頃實際管轄面積全范圍納入省級經開區擴區管理,加速高埔創智谷啟動區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小海河片區1039畝啟動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
增城區委書記趙國生:構建增城“12613”現代化產業體系
增城區委書記趙國生在現場發言中表示,增城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區,建體系、拓空間、優機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奮力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動力源。2025年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0億元,工業投資33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力爭6%的年度目標。
謀深做實產業布局,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動銜接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增城“12613”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2035年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重點把握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壯大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城市更新大攻堅行動,啟動5條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資100億元,推進1000畝低效用地“工改工”。實施園區建設大提速行動,推動增城開發區提質增效,加快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園、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優化產業發展“軟硬環境”,讓增城成為產業投資首選地、優選地。整合“市場+資源+應用場景”,力爭每年引進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50個。推動智達星空等48個產業項目盡快開工,希音、順科等146個在建項目早日投產。
增城將保持“起步即沖刺、開局即決戰”的昂揚姿態,鉚足干勁大抓產業、抓大產業,掀起產業發展大干快干熱潮,加速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集聚地,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作出增城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