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廣州荔灣,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地、千年商都發源地的地域形象深入人心。作為廣東近現代民族工業的創始地,荔灣還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
2023年初,作為廣州中心城區、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核心區的荔灣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首次提出“大力發展以現代都市工業為重點、生產性服務業和商貿業共同發展的實體經濟”。兩年來,荔灣堅守實體經濟之基,聚焦現代都市工業這一核心方向,以產業空間的“騰拓改”為筆,精心勾勒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畫卷。一系列舉措步穩行健,現代中藥與高端醫療器械集群、時尚消費品、激光與增材制造等戰略性產業表現亮眼。
荔灣區以產業育新賦能區域發展,圍繞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如今,這片被時光潤澤的土地,不僅散發著吸引四方賓客駐足的文化韻味,還憑借堅實穩健的產業布局,成為投資者與創業者扎根奮斗、共繪未來的熱土。
以“載體賦能”起筆
補齊老城區產業空間短板
“今年,我們終于要把廠區搬入龍溪大道的海龍圍科創區,結束設計、銷售在荔灣,生產在清遠的‘兩地分居’了!”日前,廣州市新之地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志祥滿懷喜悅地宣布了這一好消息。
1999年,新之地在荔灣沙面成立,主營環保領域信息化業務,在其發展壯大的20多年中,先是在佛山租用廠房,2007年自建廠房時又去了清遠,但廠房以外的其他部門一直沒舍得離開荔灣。多年來,由于老城區用地的緊張,公司只能將廠房遷往別處,這給日常工作的部署、檢查、調整帶來諸多困擾。“企業在荔灣做大了,發現生產要素不齊,空間不足,支撐不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只能選擇部分或整體搬走,這是非常遺憾的。”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夏志祥說,近年來,荔灣成功彌補了產業空間的短板,因此他們毫不猶豫地決定將廠房遷回海龍圍科創區,入駐1500平方米的新廠區。
海龍圍科創區
荔灣海龍圍科創區是通過載體賦能現代都市工業的生動案例。如今,在海龍圍科創區,白鶴沙和龍溪大道產業園、嶺南V谷科技園、珠江鋼琴創夢園、東沙現代都市工業產業園等一批引領性強、集聚度高、適配度好的特色高端產業載體陸續建成,產業樓宇林立,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廣闊的空間保障。
近年來,荔灣瞄準產業空間短板,除加快建設海龍圍科創區之外,還推動廣州荔灣產業園區獲批掛牌省產業園,推動老舊物業提質增效、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升級現有重點載體,做好留用地指標落地……“騰拓改”多措并舉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拓展了產業空間。
耕耘陸續結出果實。去年9月,荔灣首個省級產業園——廣州荔灣產業園區揭幕,這片總面積526.54公頃的大型產業園區累計新增產業載體建筑面積約460萬平方米,全面提升了荔灣工業用地的容積率。“我們承擔著推動荔灣產業升級與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重要使命,將圍繞激光與增材制造、現代中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時尚消費品等重點產業發展脈絡,通過集聚相關產業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增強荔灣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產業競爭力。”荔灣發展集團、廣州市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園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老舊物業集中的荔灣北片,1906科技園在躋身廣州老城區商業人氣“頂流”的同時,已有億華通、新田科技、波導股份等多家企業入駐,向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科創產業集聚。首批入駐的億華通,是一家專注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提及為何將大灣區總部落戶荔灣時,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建林指出,1906科技園有著優越的區位條件,加之其前身為工業廠房,電梯與荷載能力均符合工業生產標準,且在改造后煥發新生、充滿活力,與企業定位契合,“如此要素完備之地,實屬難得,1906科技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荔灣還啟動“產業載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計劃三年建成或開工建設高端產業載體600萬平方米。從產業空間起步破局,荔灣為“留得住優質企業、引得來現代產業”打開局面,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基礎。
從優勢產業突圍
培育醫藥健康、增材制造等新增長點
選擇荔灣,企業不只有空間的考量。“荔灣是老牌制造業大區,有廣鋼、廣船、廣柴等知名企業,能與公司高速成長的氫能業務形成高度協同;氫能作為新興未來產業,雖面臨諸多未知與挑戰,但荔灣上下展現出對新能源堅定不移的信心,在荔灣重點扶持的增材制造、光電、醫藥健康產業中,也感受到發展現代都市工業的決心。”趙建林說。
這充分說明,只有將產業空間的打造、產業體系的謀劃、產業版營商環境的優化協同并進,才能形成優質企業引力場。這進一步要求荔灣深刻洞察自身產業優勢,精準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同時在產業服務上展現出充分的誠意與有效的行動。
近年來,荔灣以“六個一”——即出臺一套產業政策、打造一個承載區/示范區、成立一支產業發展基金、建設一組產業平臺、集聚一批企業和人才、開展一系列產業活動,全方位推動了現代中藥與高端醫療器械、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的蓬勃發展。以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為例,去年,荔灣專門組建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基金,由廣州產投和白鵝潭基金公司共同組建,首期規模0.8億元,已儲備超20家優質企業納入項目庫;成立區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專責落實有關戰略部署,協調解決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制定《廣州市支持荔灣區建設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獲得市政府支持荔灣建設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聚集發展承載區;推動廣州市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園等標桿載體建設,現已引進哈爾濱工業大學院士團隊、信諾光柵等優質企業及科研團隊。
瑞通增材是國內第一家將金屬3D打印用于齒科的企業,其生產的隱形牙齒矯正器3D打印機全國市場占比達70%,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作為荔灣增材制造與高端醫療器械融合發展的代表,該公司總經理孫永明表示:“荔灣在這一產業具備顯著競爭優勢,把增材制造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一個培育點,可以帶動荔灣上下游制造業產業融合、結構升級。”
自最初確立產業大方向以來,荔灣的產業賽道已日益明確,現代都市工業集聚成勢。荔灣將根據市明確荔灣重點發展的5大產業板塊——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中藥與高端醫療器械)、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激光與增材制造)、時尚消費品等3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以及現代商貿、旅游休閑等2個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入全市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