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
從“新”突破,過去一年,海珠擦亮區域發展的“破題之鑰”,構建產業向新的“生態體系”,譜寫招商引資的“嶄新篇章”,走出了一條具有海珠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運會舉辦之年、“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實現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海珠將以產業之“進”,消費之“熱”,營商之“暖”,持續釋放經濟活力潛力,這顆“璀璨明珠”正向“高”躍升。
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產業之“進”:
搶抓機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年海珠地區生產總值3008.35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態勢喜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20.7%,創歷史新高;新增“四上”企業超800家,超歷年峰值;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連續兩年入選福布斯中國CBD消費競爭力十強……一系列亮眼的成績,展現出海珠高質量發展厚實基本盤。
目前,海珠正緊密銜接市“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多維度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海珠。
看大平臺多點并進。海珠牢牢牽住人工智能這一新質生產力的“牛鼻子”,出臺政策激勵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區建設跑出加速度,完成第一批大模型政策兌現,超100個項目集聚發展;琶洲算谷·沙溪智算中心服務大模型研發運用,加速產業發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各方面智能化進程,推動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各領域數智化水平;借助會展產業優勢,不斷向世界展示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第136屆廣交會上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優質特色參展企業超2300家,數字化、智能化展品約39萬件。
看大產業培優育強。海珠始終站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最前沿,出臺全市首個數字營銷產業政策,推動超70個項目落地;產業互聯網、數字文娛蓬勃發展,規上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5.1%,對全市行業增長貢獻率超六成;出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婚慶產業規劃,擦亮“廣州幸福島”文旅品牌;成為全市率先成立低空專班的城區,并先后出臺專班方案及發展方案。
看大項目提速推進。海珠全年引入聯通國家安全產業園等優質項目200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項目26個。全年新增超甲級、甲級樓宇數量全市第一,總量躍升全市第二。成功落地螞蟻第五大平臺,跨境支付全國總部、金融持牌機構總部實現破局。
底盤牢,底氣足。今天的海珠,“進”的底色更顯厚重。2025年,海珠將深度融入全市“三脈”“三軸”“三核”發展格局,因地制宜推動五大片區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消費之“熱”:
首發經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坐落在海珠的廣州塔是廣州最知名的“打卡地標”。2024年12月28日,廣州塔廣場正式開業,主打首店經濟、城市旗艦店和夜間經濟。廣州塔廣場包含中國首店15家、廣州首店15家及海珠區首店24家,首店比例高達60%。
首創首發首秀首展皆在海珠發生,引領著全國風尚。第二屆廣州時尚周在廣州塔開幕,展示灣區時尚“向新力”;首屆琶洲音樂節首次將萬人以上大型音樂節活動帶到琶洲,將時尚潮流文化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海珠區露臺聯盟正式啟動,持續彰顯海珠文商旅品牌內涵價值。
此外,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提級躍升,海珠婚紗街升級改造項目開工改造,京東MALL一線城市首店開業,成為海珠老城市煥發新活力、提質區域發展的最佳注腳。
商圈人財兩旺,“海珠品牌”越發凸顯,首店首發帶來的“虹吸效應”,讓海珠持續釋放消費“熱”。
2025年,海珠將進一步激活消費“主引擎”,進一步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切實釋放消費潛能。做好地標文章、流量文章、展會文章,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首店經濟等新業態,推動琶醍二期綜合體投入使用。深化文旅融合,形成“展、游、購、食”組合拳,推動“客流”變“商流”。
營商之“暖”:
鋪就高質量發展幸福路
用營商之“暖”丈量發展高度,實現人才和海珠的雙向奔赴,讓發展實效成為幸福實感。
海珠有一套特別的“人才吸引法”。2023年,海珠將“首席服務官”煥新升級為“海珠合伙人”機制,不再僅僅是提供政策優惠,而是通過整合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從單純的服務企業轉變為與企業共同成長,服務對象也從重點產業招商企業擴展到更多中小企業。
中國總部坐落在海珠區的名創優品便是“合伙人”之一。“當初,名創優品摘得海珠區琶洲西區地塊并投資建設名創優品國際總部大樓,在建設過程中,區政府主動提供服務,深入開展建設消防驗收現場前置服務,讓企業少走彎路、多省時間。”企業負責人說。
政府與企業之間應當如何實現密切協作、互相成就、互惠共贏,海珠給出了答案。該區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著眼解決企業市場拓展難、訂單獲取難、成本控制難、合作發展難等問題,通過定期公開、更新政府和企業供需清單,舉辦系列海珠名優企業供需對接會和產品巡展,推動全區在思想上從“服務企業”提升為“和企業一同成長”,鼓勵企業與政府攜手發展、雙向奔赴、共同促進。
讓人才引進來、留下來,是海珠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密碼。第三屆琶洲算法大賽吸引36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賽,超6000支隊伍同臺競技。據悉,三年來,琶洲已經評選出41位琶洲領軍算法師,落地人才團隊170個,極大程度豐富了本地算法人才的數量和層級。未來,海珠還將建立多維度數字經濟人才評價體系,持續打響“琶洲算法師”知名度。
人才青睞海珠,不僅因為其產業生態優質,綠色怡人的自然生態也為人才安居樂業營造了舒適的環境。“鳥中大熊貓”東方白鸛、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朱背啄花鳥”相繼在海珠濕地被發現,海珠濕地鳥類提升至201種。目前,海珠正探索生態空間與城市空間共享共融的創新之路,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面共贏。2024年,環濕地創芯價值圈落地12家泛半導體企業,實現人工智能端側芯片布局“0”的突破;廣州市文化館周邊配套設施地塊成功出讓,海珠湖片區將新增高端酒店,塑造海珠環濕地創芯價值圈新極點。未來,海珠將加速環濕地創芯價值圈挖潛,實施“濕地+”開發行動,加快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揮生態價值溢出效應。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宜居自然宜業,海珠區未來還將新建6個口袋公園、2公里生態綠道、6公里碧道和1條碧帶,新建重建體育健身設施25處,加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高水平研究型院區建設,讓民生實事更可感可及,以更優環境吸引企業、人才扎根海珠發展。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站在新起點,憑海珠之“能”積廣州之“勢”,借海珠之“為”助廣州之“進”!未來,海珠將堅定信心、敢作善為,在廣州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上展現海珠擔當、作出海珠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