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有歷史記錄以來廣東錄得的最大陣風
臺風“樺加沙”9月24日17時前后在陽江海陵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40米/秒(13級,臺風級)。在“樺加沙”影響下,上川島國家氣象站(海拔21.9米)錄得陣風65.1米/秒(17級以上),為有歷史記錄以來廣東省的國家級氣象站錄得的最大陣風。氣象臺預計,9月25日廣州仍有比較明顯的降雨,9月26日天氣好轉。
為何“樺加沙”有所減弱?
受“樺加沙”影響,9月23日到24日白天,廣東海面、南海北部海面出現平均風12~15級、14~17級以上陣風。
“樺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度達到17級以上(62米/秒),但其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減弱到13級(40米/秒),在登陸前后強度有比較明顯的減弱。為什么會這樣呢?氣象部門分析稱:“樺加沙”是一個龐大的臺風,維持“超強”的時間超過3天,意味著它需要大量能量來維持這個強度,但是從9月24日早晨開始,它在廣東近岸移動超過10小時,陸地的摩擦作用會消耗臺風的能量;海洋是臺風的主要熱源,而大陸架海水深度相對淺,熱量供應減少;北方南下的干冷空氣入侵,切斷了西南季風輸送給臺風的水汽,所以在登陸前后,“樺加沙”強度明顯減弱。
為何今年9月廣東多臺風?
截至9月24日,廣東9月先后遭遇“塔巴”“米娜”“樺加沙”,為什么今年9月來廣東的臺風這么多?
廣東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副首席李芷卉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在拉尼娜狀態下,西北太平洋暖池海溫明顯偏高,使季風槽偏西,臺風生成位置也偏西,容易出現西行路徑,使得登陸影響我國的臺風數量偏多。同時,南海中北部以及菲律賓以東海溫偏高,使熱帶輻合帶北推且異常活躍,生成多個對流云團,在適宜的條件下發展形成臺風。
此外,9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副高維持一種帶狀分布,且異常偏北,其東側的偏東氣流以及西南季風將低緯度的暖濕氣流不斷輸送到對流云團,加上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明顯偏西,脊線維持在北緯28度附近,其高空的偏東引導氣流,會使臺風西行登陸廣東,所以今年9月廣東的臺風顯得特別多。
關注 · 廣州政府網